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汽象观察79期 |大众入股小鹏 ,是新生?是捷径?

汽象观察79期 |大众入股小鹏 ,是新生?是捷径?

中视汽车 0浏览 2023-08-04 IP属地: 山东

最近,大众入股小鹏,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Nice好车” 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秘书长、本期主理人):

烽火连三月,“背书”抵万金

几年前,人们提起小鹏汽车还是新势力的领跑者;努力着努力着,小鹏成了大家口中“还能挺多久”的对象。

小鹏汽车的心里很苦。因为小鹏的产品品质和口碑都不算差,在智能化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方面的领先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为什么销量就越来越落后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用户不认可不选择呢?

随着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小鹏汽车这种“懂我者寡”的郁闷感终于在7月底得以释放。

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大众的品牌号召力毋庸置疑,对合作对象要求之高也不言而喻。对于小鹏来说,这就是一道价值万金的信任“背书”,充分验证和体现了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时代的技术领先性。

对于小鹏来讲,如何把这个“背书”的影响力从业内扩展到终端的用户层,是最大考验。这是一个比7亿美金还宝贵的市场良机,小鹏可不能再错过。

“车透社” 罗裕(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主席):


入股小鹏,难助大众实现宏图伟略

万万没想到,曾经雄霸天下的大众汽车,会战略投资小鹏汽车。

说实话,对于大众汽车来说,这一刻没啥光彩的,甚至挺尴尬。

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表达出,大众汽车已经痛定思痛,抛开傲娇,彻底反思。

要说,小鹏汽车手握的技术,对于大众汽车来说,能够取得怎样焕然一新的颠覆,还真不好判断。

原因很简单,小鹏汽车的技术,自己还未转化成销量,尚且在ICU门口,为生存而战呢!

当然啦,从短期的财务投资看,大众汽车俨然已经化身“炒股高手”。

官宣后,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便“火箭式”拉升,阶段性高点曾触及23.62美元。换而言之,大众汽车的浮盈,曾一度超过了57%,7亿美元变成了十多亿美元。

然而,炒股赚钱,绝不是大众汽车想干的正事。

记得迪斯掌舵时,在大众汽车内部一直有个“特斯拉追赶计划”,以及专设的“T小组”。

很遗憾,入股小鹏,应该帮助不了大众汽车实现这个宏图伟略。

话要说回来,此番战略投资,好处肯定也会有。

至少会倒逼德国人对不擅长软件和智能驾驶开发,换一种思路,来梳理清楚。

凭借长期积淀的雄厚研发实力,思路和逻辑对了后,是大有机会,取得长足进步的。

再说小鹏。

大众汽车这7亿美元,绝对是及时雨,和救命稻草。

随着8月1日官宣3000多辆的交付成绩,小鹏G6其实基本又宣告不如意了。

此时此刻,有巨头的血输进来,比啥都强。


“钟叔驾道” 徐钟:

大众入股小鹏,或是双赢局面

面向“新四化”的挑战,作为跨国汽车巨头之一的大众,已经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传统车企的一面。大手笔投入到电动化转型,至少在中国市场,它是目前纯电动车卖得最好的合资品牌。但相较于它庞大的燃油车体量,却是九牛一毛。

光靠大众自己的实力,实现转型或许并不难,但时间却不允许它这样做。因此,它选择了“买买买”和“合合合”这条捷径。比如在国内投资国轩高科、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掌握了至关重要的电池核心零部件,并补齐智能化短板。

至于7亿美元入股小鹏,基于双方的合作细节,大众显然是冲着小鹏的智能座舱和全新一代高速NGP而去的,这可以进一步加速大众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本土研发实力。而小鹏可以借助大众的品牌光环和全球平台,可以实现更多国家的出口以及增强国际影响力。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联手,说明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者各自存在的短板,在牵手后有望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市场,最终或许会反映到产品力上。但此前类似性质的合作,联手打造的产品尚未有更出彩的市场表现,希望大众和小鹏能打破这个僵局。

“大侠上车” 任辉:


大众入股小鹏的目的,就目前来看只是简单的投资行为

大众汽车以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权,并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闻,引起了众多吃瓜群众的围观。其实相较于业外人士的热议,业内人士对此事的反应倒是比较平淡,毕竟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小鹏汽车处于低谷期,只不过让人有些诧异的是,大众汽车所得到的东西,以及与小鹏汽车的未来合作规划,还达不到7亿美元的价值。

因此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大众入股小鹏更像是简单的投资行为,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造车新势力的产品思路和技术路线,并为大众汽车在智能纯电车领域提供一些参考方向,那么这笔投资也算是大众汽车走的一条捷径。

“三个司机” 刘志向:


大众入股小鹏仅是一次试探

这次大众入股小鹏,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首先大众买入股权占比为4.99%,没有达到5%;其次,将与小鹏合作生产专供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大众太会做生意了!

按照证券规则,股比不足5%,在禁售期满后,无须走公告流程即可卖出。这就意味着,大众可以在之后随时减持或者撤出。也许大众试图利用这次投资行为深度试探中国新能源车的生产逻辑并触及技术协作。根据大众的研判体系,他们未来会根据自身利益考虑做出决策。不过,从投资角度看,至少现在小鹏的股票连续飞涨,这笔买卖目前看收益不小。我们不得不佩服大众资产管理的水平之高。

另外,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计划于2026年问世。这意味着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产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在国内销售,补齐了大众在平台、软件、供应链的短板,能够快速地在中国市场做验证,替代之前并不成功的MEB平台。至于是否在欧美市场推进,大众显然需要观察。

投资小鹏之后,大众成为小鹏第三大股东,对技术和研发的参与度更深入。50亿人民币对小鹏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而对于大众来说,更是一块试金石。


“车哆哩” 王智良:

大众小鹏携手是美好的开始

大众小鹏合作,小鹏股价暴涨。

“大”“小”携手,带来的不止是小鹏股值的上涨。包括新品的上市节奏及生产成本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于大众来说,目前虽已有ID系列,但还未形成规模化的新能源产品矩阵,仅靠大众自身研发,还不如与本土化的小鹏合作。作为新势力的小鹏一直在电动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领域较为善长,可助力大众转型新能源提速。

今年的小鹏销量上不及预期,大众也被自主一哥比亚迪拉下中国市场销冠神坛。双方合作,势必会在运营上给小鹏带来品牌的稳固,也给有钱有实力的老牌车企大众带来焕新。小鹏的未来发展在同级新势力的挑战下需要大量资金,大众从根本上缓解了小鹏在资金储备方面的捉襟见肘。2023年的汽车市场比起往年更卷更需要烧钱,任何车企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选择合适的伙伴合作不失为上上之策。

当然,小鹏与大众携手合作毕竟是美好的开始,未来小鹏汽车是否可以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提升其技术的国际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而大众汽车集团能否在其电动化产品组合的多样性和市场细分化方面在中国市场打开更新局面也让业界试目以待。

“W动力” 颜延:

打不过,那就加入

无疑这次“大小联盟”是一次强强联手,也是汽车巨头觉醒,“打不过就加入”的开始。

众所周知,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方面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而大众看中的就是小鹏在智能方面的自研能力。两年后,小鹏汽车智能技术与MEB平台进行整合开发,按照两年研发、制造与实验的车型开发周期,双方将推出两款中型智能汽车。

所以此次投资大众并不是冲着财务投资来的,挣钱不存在的,核心目的是换技术。而“换技术”,这个概念大众听得很多了,以往都是被国人拿市场当学费,被别人学,现在自己要反向学习了。

这次大众率先觉醒,给海外汽车巨头指出了一种新思路,不难猜测后续将很快有其他车企巨头跟进。新势力的春天真的来了。


“阿贵看车” 凌玉贵:


与大众的合作让小鹏有机会变“大鹏”了?

大众汽车与小鹏的合作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小鹏可以帮助大众加速研发适合国内的新能源车型,大众入股也使小鹏汽车美股第二天就大涨35%,成就了小鹏上市以来最大涨幅。这让今年销量表现不佳的小鹏,可以喘口气了。

毕竟原来的小鹏由于规模、供应链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调低价格,但这对大众而言则是轻而易举,这也让傍上大众的小鹏的未来变得无限可能。而小鹏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则有独到的技术,从去年实现单场景辅助驾驶后,从今年到2025年,小鹏将逐步实现城市NGP开放以及高速的策略优化,最终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而在2025年以后,小鹏将着手于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研发。看来大众看重的是小鹏对汽车智能化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根据此次声明,合作的初期阶段二者将共同研发两款纯电动B级车专供中国市场,且计划在2026年在大众安徽工厂进行生产。不过,在阿贵哥看来,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首先,这两款车会挂什么标?江淮大众?还是小鹏标?抑或是成立新的子品牌(比如大众+小鹏=大鹏)?其次,其销售渠道是新开销售渠道呢?还是用江淮大众的销售渠道,抑或者是小鹏VS南北大众的?当然,或许现在的大众、小鹏自己也不一定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它们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汽车平台,不管对大众还是小鹏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小鹏也有了褪变为“大鹏”的机会!

“鬼斗车” 王魁军:

传统大厂背书新造车势力 小鹏未来稳了

鬼哥很早以前就曾说过,传统车企大厂,早晚都会入股新造车势力。拥有完善的造车流程及规模化效益,拥有造血能力及造车经验的传统车企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不是新造车势力凭借挖几个人或者引入几条生产线就能实现的。可新造车势力拥有更加完善的车机系统乃至三电系统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正所谓船小好掉头,无论决策下发及执行,都是层级森严的传统大厂无法做到的,什么叫优势互补?那,这就是专业,各司其职、各展优势,鬼哥人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大厂入股新造车势力,当然这不仅是互补,更是彼此扶持和助力,尤其表现在资本市场,喜笑颜开的人更多,毕竟消息公布后,小鹏汽车美股愣是涨了三倍!

“中视汽车” 张少杰:

大众入股小鹏,会不会是新生还要看小鹏自己

日前,大众汽车斥资约合人民币50亿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一时间在汽车市场掀起巨大的波浪,消息一经发布,美股小鹏汽车一度涨幅超过40%。在中视汽车看来,此次“大小牵手合作”,对于小鹏而言是一场机遇。因为这样一来,小鹏汽车获得了真金白银,缓解了现金流压力。更为关键的是,小鹏还可以通过收取技术开发费,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不知不觉间,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已然成为了技术输出的主角。

在中视汽车看来,大众入股小鹏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为大众汽车近年来在电气化方面持续努力,但结果却是“屡战屡败”。这似乎也是目前很多合资大厂面临的困境,因为在新能源赛道上,他们确实玩不过这些自主品牌,甚至是新能源的这些新势力。那打不过怎么办?简单,加入他们。比如小鹏汽车等新势力,在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等技术应用领域已形成优势,这是目前大众汽车最为缺乏的。大众汽车最不缺的是什么?就是资金和渠道优势,而这又是小鹏最为缺乏的,所以两者合作目前来看是互补双赢的。

但是对小鹏汽车来说,大众汽车入股是因为看中其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造车平台,以及包括“三电”在内的整套零部件供应体系和运作经验。而小鹏汽车如何在输出技术的同时,借鉴和引进大众汽车更高超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以及整车制造经验,形成自身制造和管理能力,则应尽快提上日程。所以这次机遇能不能把握得住,还要看小鹏自己了!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中视汽车 712粉丝    2152作品 关注 居中,守正,观车市!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