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路咖汽车 0浏览 2023-08-16 IP属地: 北京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中国车市,随着特斯拉这条鲶鱼加速推动FSD,生出新的裂缝。而一面是特斯拉的疯狂,另一面则是诸如小米汽车、集度汽车的新挑战,与新坎坷。

“2024量产,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在2021年3月的Flag,让中国汽车圈、数码圈、汽车爱好者沸腾了半年。

谁是中国人最期待的下一个汽车品牌,如果小米说自己是第二,那没人敢称第一。

当很多人都在期待雷军2023年年度演讲时,能听到汽车相关消息时,一半时间都用在造车业务上的雷军,并未对外透露新的消息。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如今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依然是小米对造车的“三缄其口”。造车资质有没有,不说;开发进度怎么样,不说。小米造车的神秘之处更在于,那些汽车圈里有头有脸的人要么进入小米之后忽然隐身,比如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坊间被传出过离开、边缘化,也被传是顾问、中流砥柱。再比如,很多营销领军人物都在和小米造车产生关系,却终无定论。比如五菱宝骏的周钘加入小米后又回归广西,如今在造网红车悦也、云朵。

再比如,今年6月,雷军和前长城汽车高管文飞,在一家蔚来的交付中心里拍照、学习。

所有人都在等,小米2024年究竟能造出什么车。所有人也都在问,汽车还能玩出什么新的花样,以及,还会不会有新的车企出现。

当然,雷军显然是很懂预期落差的。8月14日,他只说了“小米的生死之战,小米的必由之路,都是高端。”但,最终照例又是手机、平板、手环,为人所期待的汽车相关明确进展,只字不提。

造车,需要13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中国还会有下一家造车新势力么?这是开卷题。2024年有小米汽车,2023年,小米的智能供应链公司-智米科技,如今试制车已经造出,而扫地机器人巨头石头科技的极石石头01已经完成工信部的申报。尽管有无数的新势力车企血本无归黯然退场,但朝阳市场对新玩家的吸引力不言自喻。

其实,如果你是雷军,当今关于汽车的话题,也一样没法提及。因为,人、车、钱,都有新的压力。而小米的相关遭遇,也让更多想要跨界进入市场的下一家造车新势力,开始冷静下来。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造车资质,是新势力们面对的第一道坎儿。截止2023年眼前,小米的造车资质仍未官宣,而没能拿到造车资质的李一男,牛创科技的自游家只能遗憾退场,不过随着第37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大乘V70的信息公布,它又有了新的生机。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而2023年被传忽然退出上海车展的集度汽车,也随着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公示,终于拿到了准生证。

而雷军此次“成长”发布会上并未明确提及汽车相关,也被汽车业内专家解读为,可能是与即将得到资质,如今在静默期,这一消息有关。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当然,摆在雷军面前的挑战,造车资质相关话题的难度其实只是最低的。因为除了收购资质、申请资质这2条路之外,第三种模式“代工”虽然问题颇多,但也并不乏是一种偏低成本的启动之路。虽然有着小鹏放弃海马,转而自建工厂的操作,但也有着华为+赛力斯的磨合,有着即将到来的华为+奇瑞、华为+江淮,更有着和江淮深度捆绑的蔚来,如今已经成为了合肥2027年万亿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相比车由谁来造,摆在雷军小米造车和未来中国造车新势力面前的更难挑战,则是钱。

因为,2023年全球的主线都是不爱花钱,普通老板姓的消费欲不高,资本市场的热度也同样偏低。即便是对于小米这种有手机数码等核心盈利业务支撑的企业,如今也要面对,美股不能去,风险投资被腰斩的缺钱局面。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雷军在2021年的表述是,小米造车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李斌曾经说,准备200亿元是新势力造车的门槛,后续的说法又变为,400亿元可能都干不了;

何小鹏也说过,200亿元不够花;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恒大造车的案例也是血淋淋的现实,投入400亿元之后,5个月恒驰5的销量为900辆。还有,拜腾烧光了84亿元之后造不出量产车。以及最新的,曾经和蔚来、小鹏齐平为造车三巨头的威马汽车,如今烧光了350亿元之后,又被冻结了60亿元股份。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想在新一轮汽车市场里活下来,如果没有特别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形成护城河,那就必须准备海量的资本。而准备多少钱够一家车企从无到有,再到盈利,目前的样本只有特斯拉一家。而2007年-2019年,它的研发费用和开支,最终累计1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300亿元左右。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而2019年时大众集团的投资计划则更吓人,2020-2024年的投资计划里,有600亿欧元用于电动和数字化投入,折合人民币则为4730亿元。

但如今的问题是,股市难募资,风投也腰斩

小米为何选择港股上市而非美股上市,这已经是一个过去了5年的话题,如今的解析意义不大。不过,摆在所有人眼前的局面都是,港股的募资能力正在下滑。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从Wind的数据来看,截至6月15日,香港市场今年以来共有28只股票上市,IPO募集总额为130.6亿港元。而2022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2只股票上市(含4只介绍,2只配售),但募集总额为141.94亿港元。而2021年同期,港股IPO募资总额则为197亿港元。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一直以来造车新势力们主要依赖的风险投资领域,情况要比股市更惨烈。按毕马威的2023第一季度统计,全球风险投资金额甚至达不到腰斩水平,融资额从2022年的2000亿美元,跌落至今年的573亿美元。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虽然2023年的主要风口还和汽车有关,主要在医疗保健、能源初创企业两个层面,而极氪也排在了能源行业风险投资的第二位,7.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替代能源基础设施公司Generate完成8.806亿美元融资。但,极氪的投资布局对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并不可复制。因为,吉利已经实质上提前做好了一系列的全球化布局,包括极氪、领克、极星、路特斯在欧洲,更包括沃尔沃的全球化复苏/智能化基于安卓重新开发,另外再加上自身孵化的ECARX和收购魅族业务,以及芯片相关业务之后。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它自身的布局和未来盈利空间,譬如路特斯的1.7万半年订单、领克的欧洲订阅会员超15万人、极星2022年在欧洲纯电动车型中排在第20名以及豪华车市场中排名靠前,基本都展示了其全球化能力。所以,对海外其他巨头的吸引力,不具备可复制性。

汽车领域的“缺钱潮”,特斯拉又是导火索?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特斯拉FSD准备进入中国,无疑是中国车企加大研发投入的一个新导火索。表面上看,这只是自动驾驶相关技术配置的投放,投入之后,特斯拉的销量大概率会继续增长。即便没有明显的销量增长,因为其本身用户基数够大,也已有了很好的用户订购预期。

“中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需要抱团”,汽车专家、自动驾驶企业的高管们,已经多次给到了车企相关预警。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例如,7月21日,华为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发布汽车专区、自动驾驶研发平台时。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就曾预警,大意为:特斯拉FSD目前虽然在中国无法使用,但它正在经历数据合规的进程,虽然不知道何时能完成合规,配置顺利推出。但特斯拉有全套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而且最出名的是它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能力。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这句话的含义是,一旦其完成数据合规,自动驾驶的新一轮价格战其实是可以预期,甚至不可避免的。那当30万左右,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同时买到车和全球应用规模、应用数量最大的相关技术,中国车企将要面对的将不仅是销量上的竞争,更还有着“特斯拉拿到先发优势,只能像芯片领域那样追赶”的局面。

这也就造成一个局面,绝大多数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都是大量的人才、大量的资金、大量的时间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所以,对于新老造车新势力来说,接下来钱从哪儿来都是一个大课题。特斯拉就不用多说了,理想算是初步杀出重围能够通过卖车+高毛利率取得不错的内部循环,但多数新势力的相关压力明显。原因无他,需要投入的研发转型费用越来越大,传统企业都面临缺钱,新车企自然无法逃脱。

例如,2021年,长城汽车曾宣布“未来5年,研发投入1000亿元”,按照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82.79亿元计算,相当于要拿出12年的利润。长城汽车目前的投入暂不得知,但特斯拉们已经先一步卷起来了,这意味着,要跟上,就得一起投资比拼下去。

特斯拉FSD入华,第一连锁反应是,中国车企可能缺钱荒?


比如,在销量和股价上都处于领先的特斯拉,还在继续增加自己的研发预算。2022年,研发方面支出30.75亿美元,同比2021年增加18.5%。

全球市场里,17家主流车企的2022年研发费用,经日本经济新闻根据车企公布数据与QUICK FactSet计算,总计约人民币6014亿元,同比2021年增加了13%。

大众集团2022年研发费用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丰田超过600亿元人民币,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只有比亚迪一家车企进入了Top10的范畴。

写在最后:

全世界的变化太快,在奥迪最近发表德国随时可能再发生芯片短缺的预警时,很多人才记起,其实芯片荒只刚刚在中国车市里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不过,新一轮芯片荒是否会来临,不算重要。因为,基础半导体的国产化替代,以及车企的吃一堑长一智基本都意味着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而接下来,研发端的烧钱,和资本市场不利的募资融资环境,才更值得警惕。

没有技术,就没有市场主导的话语权。

没有资金、人才、时间,则没有技术创新的底层基因。

而参考到中国市场里每家车企都想当大哥的疯狂内卷,小鹏汽车有400亿元的现金储备、蔚来有455亿元的现金储备、理想有737.7亿元新高的现金储备。

很容易看清楚,车企们“春江水暖鸭先知”,已经开始提前储备,避免资金遇到缺钱荒。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