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雷军不需要“被教育”

雷军不需要“被教育”

电动湃 6浏览 2024-01-11 IP属地: 上海
图片

雷军是谁?

小米集团创始人、金山软件董事,创办过曾经取得电商市场份额第一的卓越网,他还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众多创新型企业。

其中,蔚来、小鹏都是雷军“撒币”下的成员。

图片

成功的连续创业者,这是对雷军最朴素、贴切的形容。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来做最后一次创业。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真容已经公布。

唯独最终售价,一直还在被外界捕风捉影。

尽管噪声不少,但对于雷军来说,也许心里早已有了确切答案。

01

打过硬仗的人

当下小米汽车到来的时间点,其实不算好。

表面上,国内市场打的是价格战,但深层次的是一场行业淘汰赛。

在优胜劣汰的要求下,小米汽车需要一位打过硬仗的人。

雷军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图片

「我热爱写程序,觉得会写一辈子。」

1992年,在受到金山创始人求伯君和张旋龙的邀请下,23岁的雷军加入了金山公司,成为该公司的第6号员工。

1995年4月,雷军带队花3年时间打磨的办公套件“盘古”上市。

这套用于迎战微软Office的办公软件,花费了上千万元的开发成本,几乎压上过去金山所有的积累。

原本雷军预期,盘古在上市半年就能卖出5000套,结果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销量都没达到2000套。

雷军对此曾形容,「我和金山都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这还没完。

图片

1996年,微软主动上门和金山接洽,希望金山WPS和微软可以格式共享,让WPS和Word在相互兼容之下,都能打开以对方软件格式存储的文件。

当时金山认为,WPS的格式并非多大的秘密,于是答应签订开放格式的协议。

结果证明,这个选择是错的,很快大批WPS用户被转移到了微软Word之下。

那一年,金山曾经上百人的研发团队中,精英骨干走了一大半。

不过,雷军没有就此认输。

图片

一方面,雷军坚持继续做WPS,但同时开辟新的战场,通过以战养战的形式活下去。

于是除了办公软件以外,后来我们还看到《金山词霸》和《金山毒霸》,以及由金山出品的网络游戏等等。

他很清楚的一点是,在有巨头霸据的战场上,转型才是出路。

因此,与其抱着恋战心理,倒不如寻找更多其它突破口来实现破局。

显然,雷军不只是个程序员,还是个有悟性的商人。

1998年开始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的雷军,那年不过才28岁。

图片

事实上,雷军救了金山两次。

第二次救金山,还跟一件著名事件相关,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Q大战”。

这时候的雷军,原本已离开了金山。

2007年,金山在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以后,雷军选择辞去金山CEO一职,成为一名专职的天使投资人。

也是在这一时期,雷军结识了何小鹏,并对UC进行了投资。

直到2010年,当时雷军已在着手准备小米手机,但求伯君和张旋龙多次前来游说,希望他重回金山。

图片

那时候的金山,再次遇到了业务发展的巨大危机。

网游业务收入不达预期,且力推免费标签的360杀毒侵蚀了原本金山毒霸的大幅市场份额。

据统计,2010年9月,360杀毒的市场份额达到62.36%,金山毒霸则位列于360和瑞星之后,仅有7.64%。

2010年10月,由腾讯和360主导的“3Q大战”打响。

在这场需要作“二选一”的大战当中,马化腾曾称这是“腾讯历史上遭遇的最大危机”。

为了对抗360,腾讯邀请了安全领域的外部力量来进行技术支持,金山就是其中一支力量。

当时的雷军,亲自从北京飞往深圳与马化腾汇合,在腾讯的会议室里度过了七天七夜。

图片

在腾讯和360坚持“二选一”之下,腾讯向用户推送金山毒霸软件,使其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在“3Q大战”之前,金山毒霸只有700万日活跃用户,之后的用户量则急剧增加到了4000万。

“这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的尽头是腾讯。”金山员工这样回忆说到。

后来,雷军在2011年答应回归金山担任董事长,同时他为金山引入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腾讯。

为此,求伯君出售了9.79%股权,张旋龙出售了5.88%股权,这两份股权都转让给了腾讯,后者也成为了金山的第一大股东。

图片

「我怎么成了金山的董事长呢?这来自一个“不理智”的决定,因为我对金山有非常深的感情。」

「从22岁干到了38岁,我参与了金山的全部创业过程,金山就是我全部的青春。」

如果说第一次救金山,雷军是赢在了「术」上。

那么第二次出手,曾在卓越网身上融资失利、转型做天使投资人经验的雷军,则更多是赢在了「道」上。

把格局打开,拥抱巨头,雷军学会了什么叫做顺势而为。

于是,在回归金山之余,那一年雷军还成立了投资机构“顺为资本”。

有过和巨头交锋的经验,在资本竞技里有过失落和得意,此时的雷军已练就出了一身好本领,就等着干一票大的。

小米手机来了。

02

进场慢一拍的人

雷军造车,时机不算早。

即便只以新势力身份而言,小米此时的入局,也是撞到了新势力淘汰赛的窗口期。

有意思的是,小米手机的出现,其实也不算早。

图片

2009年,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4.4%,超过了Windows Mobile手机,至于安卓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则是提高了7倍,达到3.9%。

这一年,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占率高达53.1%,牢牢占据半壁江山。

至于往下排名的,是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LG,几乎没有国产手机的踪影。

当时摆在雷军面前的,既有如日中天的国际巨头,也有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样的本土大公司。

如何破局,这是小米手机要思考的难题。

图片

雷军认为破局的着力点,是「硬件、新零售、互联网」的“铁人三项”。

简单来说,就是用足够好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给用户,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其中在硬件这一块,雷军最初的设想,就是要做到「堆料堆到无以复加」。

同时,也不能只有顶级硬件,而是「硬件+软件」的模式。

为此,最早雷军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就有意从软件、硬件、互联网的不同领域上去挖人。

「软件最好的是微软,硬件最好的是摩托罗拉,互联网最好的是谷歌。」

「如果能挖到这三家公司的精英,就有机会组成一个具有颠覆力量的顶尖团队。」

「我们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极为罕见的软件、硬件、互联网都精通的公司,有望练成科技创业界的“铁人三项”。」

图片

小米的起步点,就是采用最顶的硬件,以及软件人才。

这样一套打法的最终落脚点,是归于「技术为本」。

这不是雷军在创办小米时才有的想法,而是从金山时期开始,雷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雷军曾透露,金山的创始团队全是程序员,所以有着浓厚的程序员文化,金山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程序员是老大”。

雷军笑称,自己走上管理岗位是“误入歧途”。

正因如此,在创立小米之际,雷军就计划打造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

2020年8月,小米进行了创业十年的集中大反思,同时明确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图片

在尊崇工程师文化之余,雷军这样的价值取向,还取决于小米所处的竞争领域。

他认为,小米战斗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有苹果、三星、华为等非常了不起的竞争对手。

「如果没有技术作为立足之本,小米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技术是小米的根本,这是毋庸置疑,也是不可回避的。

这般企业追求,也同样反哺于小米汽车的取向。

图片

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说到,小米汽车摩德纳技术架构从设计之初,就抱着100项“第一、唯一、最”的目标出发。

于是,有了全球最高272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全球唯一的电芯倒置的高安全CTB电池技术、国内唯一独立拥有量产自研压铸合金材料专利车厂等等。

这些违反广告法的技术首创,既是小米汽车带来的诚意,也是雷军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应得成果。

不过,小米并非只有技术,价格这一环同样是一把利器。

当然,这也是把双刃剑。

03

不相信溢价的人

近来,网上传言小米汽车定价的人不少。

“9.9万起、14.9万起、19.9万起”的谣言层出不穷,小米在忙着辟谣的同时,也给出了个确切回复。

「最终定价,我们将于小米SU7正式发布会上公布。」

「不会是9.9万、不会是14.9万、不会是19.9万。」

「确实有点贵,但请相信,这种贵是有理由的贵,在体验上定会超过大家预期。」

图片

小米SU7会怎么定价,或许从小米手机1代身上可以看出些端倪。

那时对小米来说,虽然国际巨头林立,但也不完全没有市场决口。

一方面,苹果iPhone和安卓系统连翻对诺基亚形成挑战,市场大变局转化在即。

此外,国内山寨手机市场繁盛,08、09年国内山寨手机的出货量分别高达1.01亿部和1.45亿部。

因此,从低价位、高性能的方向切入,这就是小米手机的市场空间。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手机1代的1999元定价固然是经典。

但实际上,这并非是雷军最初的想法。

「我们在2010年底规划的单台手机成本是1500元,打算定价1499元,这已是当时国产旗舰手机的上限定价。」

「结果在成本再核算的时候,发现成本“冒”了,每台机器成本大约2000元,如果继续定价1499元,我们估计要亏2亿元。」

「能不能把定价调高到1999元?大家心里都没底,国产手机均价才700元,我们一上来就卖1999元,会不会翻车?」

图片

最后小米决定,坚持“成本定价”的原则,同时为了长期健康发展,把价格上调到1999元。

可以看出,小米没有亏本卖手机,没做亏本买卖。

把这样的思维转到小米汽车身上,雷军承认新车会定价得“有点贵”,但也是有理由的贵。

这个理由,就是带着100项“第一、唯一、最”研发成果的小米汽车摩德纳技术架构。

同时,小米SU7的最终定价,大概也会回到整车成本的附近。

图片

一提及小米,「价格」这点很难完全避而不谈。

有不少声音说到,小米往往约等于是低价。

但价格,从来都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标签,而雷军看到、做到的,都是背后的本质内容。

雷军认为,溢价模型是一条不归路,小米模式则是要坚定走性价比模型。

而性价比模型的本质是高效率,是爆品模式、惊喜定价的必要条件,也是和用户交朋友的最大诚意。

「小米按照接近成本的价格定价,运营高效率就是王道。」

「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智慧来想办法提高效率。」

图片

当然,雷军也清楚这样定价的问题。

“坚持性价比能做高端吗?”,这是外界常用来衡量小米品牌的角度。

在雷军看来,高价是高端的必要感性认知之一,是结果而非手段。

高端化是用户价值的体现,小米不认同高溢价,但必须认同用户价值,完善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交付及验证标准。

简单而言,价格只是高端化的外壳,能否做成高端,最终还是靠实力结果说话。

图片

此外,定价除了会影响高端化进程,对于企业长期经营同样是一道关口。

雷军明白,小米没有通过高毛利来加速原始积累,因此注定会遇上很多挑战。

但小米能做的,只有是追求高效率来实现积累。

只要做到了,雷军认为小米可以像同仁堂、沃尔玛那样做到基业长青。

事实上,这份「基业长青」价值已然开始在小米身上得到体现。

例如,小米数字系列手机早已突破了“1999”的瓶颈。

3999元起售的小米14在开售以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

就连雷军也坦承,小米14比13系列畅销这么多,他本人也是没想到。

再者,去年Q3小米集团总营收达70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2.9%至60亿元。

其中集团毛利率22.7%、现金储备1276亿元,双双创出了历史新高。

显然,小米做对了。

图片

2014年7月,小米第一次明确公司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愿景则是「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2018年,小米作出了修订完善——使命改为「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同时,小米的愿景更新为「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那一年,小米在香港上市。

在上市前夕,小米董事会通过了一条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提出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和做最酷的产品。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雷军说到也要做到。

图片

在定价的问题上,小米不会纠结于“何为低价”、“该不该低价”的争议。

它有自己坚持成本的定价原则,也有董事会通过的定价法则,更有着雷军对于打造企业长青的信仰。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讨论一个低价,或者说是怎么有用的低价,这对于雷军来说可能意义不大。

在原则和信仰之下,也许很多事情早已有了决定。

事实上,即便要从市场角度来讨论定价,雷军对于打造爆品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图片

关于爆品的定义,雷军认为是「产品力超群,具有一流口碑,最终实现海量长销的产品。」

首先,爆品源于大众需求,必须要找到用户普遍的痛点,给予超预期的满足。

其次,再赋予极致性价比,这样的产品才能形成巨大势能,成为爆品。

雷军认为,酷的产品和爆品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价格。

但令人惊喜的价格,跟产品的绝对定价没有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他始终强调,小米SU7是“有理由的贵”。

图片

说到“50万元以内没有对手”,同时否认了19.9万元起售的说法,那么剩下留给小米SU7的定价区间并不大。

但无论最终小米SU7落在哪个区间,相信深谙爆品制造方法的雷军,早已心中有数。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

「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

让小米SU7成为爆品,这是雷军有底气、也甘愿去下的赌注。

图片
图片

手机企业造车,这是智能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智能终端间不断融合下的一个结果。

虽然大家都不难看清发展趋势,但具体怎么做,这还是极其讲求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经验。

雷军成长于互联网开端的金山时期,虽有过卓越网的失落,但这段电商经历,在小米手机的直销里被派上了用场。

而在辞别金山之后,雷军转型做天使投资人,成立顺为资本,从中也为小米生态链的开启、打开对智能电动车的认知埋下了伏线。

此外,雷军在做小米手机以后,开始积累到了做硬件的经验,且后期还开拓了小米之家的线下渠道。

这些经验一路铺陈下来,为小米汽车的出现作出了足够铺垫。

小米造车,固然是企业决策的顺势而为。

而纵观雷军的成长经历,这何尝不能说是造车的天选之人呢?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电动湃 6.4万粉丝    2026作品 关注 新能源车消费指南,续航你的美好未来!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