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有关2023年中国汽车的一切已经尘埃落定,现在我们回望过去的一年,“新能源”依然是市场的焦点。在中国新能源品牌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市场的表现却依然坚挺,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以纯燃油车和混动车组成的部分依然是市场的基本盘。
这样的格局源于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提供多种动力形式车型才更符合不同地区消费者需求,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仅以新能源车型很难满足当下所有中国消费者所需。综合来看,当下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无疑是混合动力车型,它们兼具燃油车的便利性、电动车成本优势和电动化驾驶体验,是目前可以无缝接盘传统燃油车的电动化技术路线。
基于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到以广汽丰田为主的合资品牌,在混动车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这也印证了混合动力技术对于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必要性。其中广汽丰田在2023年零售销量达90.1万辆,智能电混双擎车型全年热销28.3万辆,销售占比超31%,全年混动车型销量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广汽丰田还在不久前达成了混动车型历史累计销量破100万辆,是国内首个完成这一成就的车企。在中国品牌以新能源寻求弯道超车时,以广汽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也找到了在中国市场最合适的赛道。
2023年广汽丰田在混动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丰田智能电混双擎的领先实力,为进一步探寻广汽丰田的智能电混双擎技术的独特之处,最近,由寰球汽车集团与广汽丰田联合主办了一场寰球思想汇“智能电混双擎新格局——广汽丰田全方位电动化技术沙龙”活动。在活动现场,业界专家、产业同仁、媒体朋友、企业代表们共聚一堂,围绕着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从用户需求、市场环境、技术特性、政策背景等多个纬度展开了深度的交流。
中国汽车市场回归理性 混动前景依然可观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170.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零售销量为774万辆,虽然有36.3%的同比增长,但是在乘用车整体销量占比依然不足40%,能够看出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具有广阔的前景等待混动车型去开发。事实上,这样的市场态势不仅仅是2023年这一年所展现出来的,回顾最近几年,无论是混动车还是燃油车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基于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以政策、市场环境和技术层面来考虑,最适合当下中国市场的车型无疑的混动车。
首先从政策角度看,2020年10月27日,国家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其中特别提到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销量各占50%,而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化为混合动力,占比达到100%。此外,2023年9月份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也明确地提到了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
在大力扶持混合动力技术之外,最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减弱,比如购置税补贴,今明两年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购置税的税额已经不能超过3万元,在此后的2026年、2027年还将减到了不到50%,只有1.5万元。此外,在专用牌照方面对于新能源的倾斜力度也有所减弱,从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已经取消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从市场环境来看,丰田作为一家全球车企和电动化领域的引领者,早就确立了多样化发展的电动化路线。基于全球各地不同的国情和资源结构等因素,只有多样化的电动化产品,才能够符合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至于广汽丰田面向的国内市场,更是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地理层面中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气温包含海拔高度的变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用车的实际场景等等差异性非常大,所以需要有多样化的电动化产品来满足各个地区的不同需求。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从使用的便利性、能源效率的稳定性以及可靠耐用性等方面考虑,混合动力依然具有绝对优势。比如说从使用便利性方面,混动车可以与传统燃油车之间无缝衔接,无需改变用车和驾驶习惯,并且补能非常便利。并且,混动车型更省油,有着极佳的经济性,还不会受到气温、车速高低太大影响,反之新能源车遇到相似的情况则会对于真正的能耗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能源效率的稳定性也是混合动力的一大优势。
此外,在技术层面,混合动力技术更加成熟可靠,从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混合动力的量产历史相是最悠久的,市场保有量也最大,涵盖的车型种类也最多。已经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所以混动是更能满足当下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电动化技术。当然电动化转型的多样性不仅在于当下的汽车市场,对于未来同样重要,“碳中和”说到底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部分,如果仅靠单一能源形式,反而会背离“可持续性发展”的初衷,在未来,油电会是平行共生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 重新定义混合动力技术
作为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创者,丰田早在199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历经26年发展,丰田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市场累计销量已超2400万辆,在中国市场也收获了超250万用户信赖。同时在高销量的背后,丰田混合动力车型还始终保持着“0事故、0爆炸、0漏电”的纪录。
在耀眼的成绩背后,是丰田对于混动技术的不断打磨。丰田在混动产品上实现了全覆盖,从小车到大车不同种类,包含货车,目前丰田全球的混合动力产品大约有50多款,而广汽丰田有11款智能电混双擎产品。支撑全覆盖产品的,是丰田领先的混动技术,丰田有2万多项混合动力专利,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4月,丰田还向全球免费开放的23740项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这是丰田为了促进全球的电动化而做的重要壮举。
此外,丰田为了打造更好的汽车、更好的混动,一直积极参与全球顶级赛事。其中在WRC世界拉力锦标赛和WEC世界耐力锦标赛,丰田采用混动车参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丰田的混动技术虽然不是源于赛道,但是经过在赛道上不断地打磨、磨炼,所以使丰田的公路混动产品能够有更好的性能,有更可靠的表现。
在2023年广汽丰田导入了三电全面革新的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三电系统智能化进一步升级,通过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带来史无前例的高效率电动化。并率先在入门车型雷凌和锋兰达上搭载。综合来看,广汽丰田的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是全面领先的,它具有“先、全、劲、省、优”的全方位优势。
“先”是指广汽丰田的布局领先,作为率先国产化混动市场的开拓者,丰田5代26年的研发,超2万项的混动专利,并且全球销量已经超2500万辆。广汽丰田也在2023年10月份达到100万辆销量,也是国内首个达成混动车百万台的车企。
“全”是指TNGA车型全部搭载智能电混双擎,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轿车、SUV、MPV三大品类全覆盖。在体验方面能够真正做到全能体验,不会约束太多驾驶条件,比如说气温、速度、地域,无论是海拔高还是海拔低,对于智能电混双擎的油耗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任何地貌都可以从容应对。
“劲”主要体现在性能方面,因为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是全速域电混驱动,也是所谓的全速域油驱、全速域电驱,0-60km/h初段有电车般的加速感,主要得益于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更强化了电驱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强化电驱并不是不要油驱,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依然是双驱驱动,依然保持了丰田混合动力的特点,包含三电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和精细化,安全得到充分的保证。
“省”首先从广汽丰田此前公布的第9代凯美瑞预售价就能够感受到,用油车的价格来享受电驱的体验。同时,“省”也体现在经济性层面,智能电动双擎油耗非常低,只有4-6L/100km左右,例如凯美瑞大约在4.2L/100km左右,此外,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车型的保值率也远远高于新能源产品。
“优”是指产品的优质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观念,还来自于全球的模范工厂“零缺陷率”高标准,广汽丰田始终坚持是匠心制造。同时在口碑层面,从2010年广汽丰田推出混动凯美瑞以来,至今有13年的沉淀,超100万用户的选择,备受好评。
写在最后
广汽丰田始终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更可靠、更优秀的产品,而这也正是它能够在合资品牌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能够“逆势增长”的核心要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凭借着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与时俱进的进取风格,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技术能够在电动化转型的下半程爆发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韩系动向1629】在全球市场,现代起亚拿出2款王炸电动车!
吉利汽车集团携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长城汽车被《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的含金量,不是几条微博能比的
吉利汽车集团携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6款吉利银河E5升级加量不加价 全系新增续航、驾控升级
它不追光,自成炬火。
当月销或接近1000万只labubu的泡泡玛特在港股引领新消费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时,多年的港股龙头腾讯控股也在悄然间一步步实现王者归来。
方程豹钛7,可能是同价位最好玩的SUV?
涨停不重要,涨不停才重要。
洪水突袭中的奇迹脱险,豹5以极致安全守护生命底线
7月28日,福田汽车2025年中商务大会在北京举行。
7月26日,吉利汽车集团携科技生态战略合作伙伴——阶跃星辰联合参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
效率与质量兼得:上汽大众的研发提速与品质坚守之道
【韩系动向1630】起亚2季度全球销售81.4万辆,创下最高销售额!
懂车帝智驾测评争议:一场关于技术边界与行业标准的深度辩论
这几年,我们见识过了家电企业造车、航空公司造车、自媒体造车……反正各行各业似乎有了钱都想去造车,这其中有的存活下来,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如今,以货运平台起家的货拉拉,竟然也迈入汽车赛道了。
精致小车看小马 2026款奔腾小马焕彩上市
沈阳二手车交易火爆,现场五百台车成交,最重要是平台靠谱
全新岚图知音三电配置首曝!全系将标配800V+5C,推“三电平权”
博世说智驾要收费,但不免费消费者不买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