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谁能救高合?

谁能救高合?

电动公会 1104浏览 2024-02-22 IP属地: 北京

谁能救高合?

钱从何处来?


作者 | 李大鹏
出品 | 电动公会

高合,还有救吗?

龙年春节开工后的第一天,高合汽车因“停工停产6个月”的新闻冲上热搜,这家新势力品牌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数次传出停工停产、减员降薪、展厅退租的负面消息,直到近日彻底爆发。

谁能救高合?

2月20日一大早,在寒潮的侵袭下,江苏盐城飘着冰冷刺骨的细雨,虽然工厂相关领导明确表示不用来公司了,但仍有部分高合汽车一线员工来到盐城工厂正门前,进行上班打卡,而绝大部分员工被工厂拒之门外。

一位高合汽车盐城工厂的员工称,他们的1月工资至今仍未发放,2月工资也将发放70%,但3月仅向员工发放本市最低工资。

“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钱的问题”。盐城工厂负责人、华人运通制造总经理魏大卫向我们表示,丁总(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手上没钱,也无法回答何时能解决工资等问题。

谁能救高合?

对于高合汽车的状态,盐城工厂的另一位高管告诉我们:“丁总还在上海,没有跑路,现在公司还在找融资。上海总部那边的消息是,目前在等有没有相关的投资来参与。”他提到,公司现在欠债很多,具体是100还是200个亿并不清楚。

至此,这家定位高端豪华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正面临创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01   站在悬崖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合以及它背后的母公司华人运通都令人感到陌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家新势力没有爆款产品。 

华人运通由丁磊于2017年创立,是一家专注于未来出行体验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主要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开发及产业化、智捷交通布局以及智慧城市构建,旗下高合汽车目前已经推出三款车型,分别为HiPhi Y/X/Z,售价区间为33.9万-80万元。

谁能救高合?

2019年的时候,华人运通正式发布旗下豪华智能汽车品牌“高合”,这也是当时最贵的智能电动车品牌,其首款可进化超跑”SUV高合HiPhi X的整体售价区间在57万到80万元,相比起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型,这个价格更接近传统高端汽车品牌。

谁能救高合?

但从现实背景看,如此高价的国产车并不为消费者青睐。以交强险数据统计,2021年、2022年高合汽车上险数分别只有4237辆、4349辆;2023年高合汽车在国内的终端销量仅为5244辆,其中一部分销量的贡献者来自于去年7月15日上市的平价车HiPhi Y。

谁能救高合?

综合交付时间和数量,放在新势力阵营中,高合汽车的成绩实在不够好看。

成立近6年,华人运通以及高合汽车身上围绕着不少疑问和谜团,除了销量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之外,还有资金状况究竟如何。

早期丁磊曾说过:“华人运通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还有政府投资,暂时没有启动社会私募的计划,也不会有A、B、C、D数轮的投资。”这给人的印象是:高合汽车不缺钱。


谁能救高合?

根据天眼查信息,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注册资本为2.5亿元,由善郅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及上海泽觉汇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分别持股20%,三位个人股东:李冠文、李冠滨、王治及上海璟珹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15%。

其中创始人丁磊通过善郅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持有20%的公司股份。从股权结构来说,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5亿元,股权显得有些分散,创始人对公司掌控力度不算特别强。

但股东方中不乏一些有背景的自然人股东,比如王治是四川新东信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大股东,该公司是凯迪拉克的经销商集团之一;李冠滨、李冠文二人之父是深圳市满京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代理上汽通用旗下3个品牌。

此外,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穿透图也显示,其两大股东中有一个是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江苏悦达集团控股,而江苏悦达集团又是江苏省财政厅和盐城市人民政府投资的。

尽管背后有实力资本支撑,但高合汽车惨淡的销量,即使单车售价高,财务状况也很难乐观,亏损是板上钉钉的,从近一年来高合汽车(华人运通)连续遭遇供应商讨债、大规模撤店、员工降薪与裁员等问题便可看出,高合汽车撑不住了。

02   等待续命钱

等钱续命,这似乎成为目前丁磊解决高合问题的主要手段。

他在等谁的钱?

谁能救高合?

事实上,早在2023年初,由于高合汽车在国内市场受困,丁磊便开始便将目光转移到海外。在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人运通宣布正式开启海外战略,并表示将“以欧洲和中东为起点”,向全球市场扩军。

明面上是向进军全球市场,实际是为了寻求海外融资。去年6月,华人运通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56亿美元,约合401亿元人民币)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谁能救高合?

去年9月,沙特工业和矿产部部长登门拜访了高合上海中心,董事长丁磊、CTO和CFO等人亲自接待,但从最后停工的结果来看,截至目前高合并没有拿到这笔救命钱,外界普遍认为这笔56亿美金或只是一纸空头支票。

但丁磊并不甘心,他现在似乎已经将这笔钱看作高合汽车的唯一救命稻草了。沙特资本真的会出手,为高合续命吗?

从宏观角度来看,为了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中东一直在大力投资电动汽车。早在2016年,沙特就制定了“2030愿景”,其中明确计划要将非石油能源的出口占GDP比重从16%提高到50%。同时还设定了电动汽车目标,预计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电动汽车数量占比至少达到30%。

邻居阿联酋也不甘落后,计划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50%。2021年10月,阿联酋公布了“2050年零排放战略倡议”,力争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除了蔚小理三巨头,还有比亚迪、五菱、吉利等老牌企业,华为、小米等大厂也加入造车行业,更有众多造车独角兽相继崛起。

因此,中东资本通过股权并购、联合经营等形式,一方面既能获得财务回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新能源汽车技术引入到本国,带动当地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东土豪们”甚至也喊出了当年许老板的口号:买买买,合合合。


谁能救高合?

犹记得去年3月,吉利控股、雷诺、沙特阿美及吉利汽车已签订意向书,沙特阿美拟以现金投资的方式获得合资公司的少数股权。该合资公司于2022年11月成立,致力于研发下一代混动系统解决方案。

2023年6月,蔚来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割完成后,前者将持有蔚来汽车7%的股份,而其正是阿布扎比财政部主要出资成立的实体。

此外,曾开发电动跑车的前途汽车也对外官宣,其母公司长城华冠与约旦最大的私营公司 Manaseer Group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如此一幕幕,某种意义上反映着中东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眼下,沙特资本开始出手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蔚来、前途还是高合的定位都符合中东土豪需求,选中高合也在情理之中。

但中东资本的加持并非无条件,这些投资大都对业绩进展有要求,即将投资款拆分成为多笔,被投公司的业务发展到某个节点,才能获得一笔钱。

也有知情人士称,即便沙特给高合投资,该笔资金也只限用于双方在沙特境内的合资公司,远水救不了近火。

03  寻求接盘者


除了苦等“中东土豪”难以确定的资金外,高合还有另外一条自救之路:寻找收购者。

谁最有可能接盘高合?

谁能救高合?

目前来看,被其他大型汽车集团收购,将其作为该汽车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的形式而存在,是一种可能。曾经有不少豪华品牌都是凭借集团内走量产品的盈利才得以维系,这似乎成为了一种高端品牌的生存规律。

最近,业内有人建议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出手”收购高合,李想也在微博上谈起此事:“我们早就买了北京现代的工厂,成功改造后生产了理想MEGA,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了。”

谁能救高合?

他同时也表示,国家应该建立和引导汽车企业的合并与收购体系了,包含资质相关的问题。接下来会有不少新品牌会遇到经营和资金的问题,虽然都是合理市场竞争的结果。经营不善而并购产生的社会损失是10的话,经营不善倒闭的社会损失则是100。美国三大当年也是上百个车企激烈竞争、合并的产物。


谁能救高合?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接盘相比,地方国资出手挽救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一些,高合汽车背后的盐城国资与青岛国资,都曾给高合汽车的发展注入过心血,出钱出地出政策,虽然高合停工停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利益共同体,若能盘活高合汽车的资产对自身而言也大有裨益。

当年濒临绝境的蔚来,就是合肥国资组成的战略投资者筹集了高达70亿资金,把蔚来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如今的高合,也亟需其背后的靠山再扶一把,否则,随着讨债的供应商越来越多,提车周期越来越长,内部人心逐渐涣散,用不了多久高合就将彻底跌入深渊,难再翻身。

而对于高合创始人丁磊来说,不管是继续等待新的融资,还是寻求接盘者,他必须要在六个月内找到“白衣骑士”。高合对于他来说,“没有东山再起,只能坚持到底”。

谁能救高合?

记得在2022年年初上线的央视《对话·挑战者》栏目中,资深媒体人吴伯凡和丁磊有过一番简短的对话:

“有没有想过高合有一天会失败?”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焦虑没有用,也没有人会给我答案,公司内部对不同情况都做了预案的讨论,甚至是一些极端情况。”

“会不会像比尔·盖茨当年在微软的时候经常跟大家说的,微软距离破产只有18个月?”

“我们会比这个还要短,因为破产是综合性的结果,实际上,你的危机肯定肯定在破产之前就已经出现,所有的因素如果突然产生意外,那肯定是我们前面没做好。”


写在最后: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年,对于边缘新势力车企来说无比艰难,虽然它们大多数都经历了破产浪潮,但还有一些找到了生机、焕发活力。

不断有新品牌加入,也就不断有老品牌“黯然退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势力车企虽然仍在砥砺前行,但却已经发生了“质变”,再也不复当初模样。

2001年的冬天,任正非写下了一篇被传为经典的文章《北国之春》,文章里说到:“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来到。我们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改造,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很多新势力车企与当年的华为一样,在暴风雪里过寒冬,但它们中的大多数没能等到春天的来临。

— END —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电动公会 6093粉丝    1077作品 关注 用深度,推动汽车驶向未来。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