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路咖汽车 0浏览 2024-04-03 IP属地: 北京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比起4月3日的交付,2024年3月30日、3月31日,这会是雷军印象更深刻的2个日期数字。

因为这2天,真正决定了小米SU7是爆款,还是遭遇退单,泯然众人。周四上市,周五开始大定数与传播不断发酵,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是所有下定用户到店验证自己猜想,通过试驾决定是否真正锁单的窗口期。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所以,4分钟1万台大定不可怕,27分钟5万台大定不可怕,24小时大定88898台,这都不可怕。因为,在这2个日子之前,经我们在北京的体验店了解到销售顾问们的成交数据,以及众多网络渠道类博主的爆料,米粉所带来的消息,数据结果都是相同。即,大定转化锁单的比例,在30%。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当然,这之中也出现了众多的风波。比如,雷军重新对汽车行业中,多数车企对大定的解释,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往,大定一词,指的是相对小订的购车确认。小订指看好一辆车后,缴纳500-2000元的意向金,如果不满意随时可退,如果确认购车,则缴纳5000元以上的确定金,最终最多有72小时的犹豫期,犹豫期过后,完成锁单再进行车辆的排产。

而雷军和小米汽车所说的大定,是缴纳5000元意向金之后,有7天的犹豫期。不过,一旦进行了锁单操作,不管是误触还是真正确认,车辆的定金都无法退还。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随着周末的2天时间过去,对雷军来说,好消息是,小米的锁单转化率从工作日的30%,一路向上蹿升至40%以上。而随着小米的销量攀升,包括极氪、特斯拉、小鹏等明面竞争对手的客流量和销量开始受到影响,于是商战开始,极氪007指导价下探2万元推出指导价20.99万元的后驱增强版,标配了价值2万元的2个套装,配置上多出了AR-HUD、15.05英寸OLED中控屏、前排座椅通风/按摩等,卡住了小米SU7的软肋。小鹏G9最近全系最高降2万元,选装折扣8000元。而比较让消费市场费解的是,4月1日开始,AITO问界M7开始了2万元的官降,这并不是因为感受到了小米SU7对它的销量争抢,而是盯住了退订小米SU7的几万人客群,想通过扩大优惠,拉入自己的销量数字里。

华为和小米两家老对手之间的PK,也从手机圈来到汽车圈,从之前的暗战,变为明战。

造车第一战,小米比华为更漂亮?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如今,在小米汽车热门新闻的评论区里,必有华为元素出现,对小米SU7针砭缺点,而在问界、智界的热门新闻评论区里,也一样充斥着高比例的评论,带着小米更好的节奏。手机圈当年的种种样貌,在汽车圈里实现了超过1:1的复制。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评论区里的舆论战,很明显的分成2个主流派系,一种是常规的好评流,属于购物软件里最常见的那种一眼假支持,另一种是爱国流或者智驾流,支持华为5G手机的、支持华为研发能力的、支持华为NCA无图智能驾驶能力的。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总之,评论区里能提供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少,一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多年来的评论区那样。另外,事件还有进一步的反转,小米在进军汽车领域后,显示出了比当年华为问界、智界更加凶猛的状态,小米SU7上市至今的几天里,大量同价位竞品车型的直播间被小米攻占,登上热搜。

不同认知的消费群体,在不同的宣传里,形成不同认知。终端销量里,也快速显示出不同的发酵结果。而打来打去,多数品牌承受压力,多数品牌销量被抢夺,只有少数做出了反击。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001和007都没有优惠,价格其实比较到位了,现在007官降2万以后的新款是绝对主力。”小米SU7上市之后,极氪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3月初上市的2024款极氪001,指导价26.9-32.9万元,和小米SU7价格针尖对麦芒的只有29.9万元的ME版,再加上产品力和热度不错,影响不大。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极氪007初期受到的影响不小,不过4月1日上市20.99万元的后驱增强版扳回一城。在北京西红门汇聚商超店里,新款极氪007上市后的2天,单店订单已经收到20台,有部分是从老客户里进行的转化,而有部分则是看完小米SU7低配后不算满意,最后在斜对面的极氪店完成了下单。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特斯拉。雷军的全场发布会无数次的CUE了Model 3,最后各种对比之下的结论是,比特斯拉便宜3万,续航更好、配置更高、智能更好等。毫无疑问,这转化到了销量之中。进入4月,Model 3收紧了赠送车漆的活动,相当于贵了8000元。而因为小米SU7的上市,Model 3的销量则有了高比例的下滑。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单店来看,Model Y和Model 3目前的订单比例在3:1左右,而今年1-2月,自Model 3焕新版上市之后,这个比例长期处在3:2左右。另,进一步参考到4月初特斯拉最新发布全球销量后,销量遭遇近4年来首次崩盘,股价迎来大跌。其被指出的典型问题就包括,之前特斯拉主动发起价格战,但如今却变成了畏惧价格战。

截止目前,Model 3焕新版的成本和价格迟迟没有完成下探,远高于老款当时的表现。Model Y的焕新版则短期内不会登陆市场。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AITO问界M7的优惠幅度,从3月的全国赠送权益,直接在4月切换到直接优惠1-2万元。在当前全国的鸿蒙智行4S店,聊优惠信息,销售顾问会十分抵触。但提及小米SU7时,他们总会去询问,如果不考虑小米,对问界M7的意向如何。

在几万个持币待购的人群里,吸引一批,来购买问界M7,这是华为忽然给到优惠政策的内核。

从众的话题不用讨论,新车终端销量的快速增长,从燃油时代到如今的新能源,每每总能引发滚雪球效应。即,越卖越火,2023年的问界M7如此,Model 3和Model Y当年如此,比亚迪秦、比亚迪宋的冠军版、荣耀版如此,眼前的小米SU7也大体如此。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和其他消费市场一样,汽车也讲求成王败寇,尽管几大汽车销售渠道博主的小米SU7战报都一致的指向了退订率40%,但大基数之下,它的首战所取得的成绩,实打实的超过了华为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事情总分两面,一面是雷军初战告捷,拿下了比它人更好的成绩,另一面则是挑战,没能特别好的完成普世性破圈,购买用户年龄圈层站住了25-35万元比较核心的米粉年轻群体。

站在汽车和消费的行业角度看,小米不如华为?

那么,从普世性角度来看,进入汽车第一个成名战,小米与华为两家相比,其实华为相对更优。

2022年7月4日,悬挂AITO问界车标的问界M7上市,售价区间31.98-37.98万元,宣传亮点口径是“舒适度超过百万元级豪车”,后续官宣成绩为4小时2万订单。

次月,AITO问界首次单月交付量破1万,又过去2个月后,大量抢夺订单,最终逼迫当年30万元细分市场SUV销量冠军理想ONE停产。而相比小米而言,华为的开局悲剧色彩更浓,2021年4-11月的时间里,华为HI模式在赛力斯的试水产品SF5(一定程度上是问界M7的前身车型)累计销量仅7000台,且尽管有华为赋能,车机却卡到怀疑人生。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不过,截至目前,华为在汽车圈内却成功的完成了更多年龄层的拓圈。2023年开始,华为热度比较高的几款汽车产品里,按上市时间排序,人群画像分别如下:

1.问界M7,年龄30-50岁左右,男性比例80%,地区为全国,华为粉丝比例较高;

2.智界S7,年龄25-40岁左右,男性比例70%,地区涉及一二线城市与南方多城市,华为粉丝比较不高;

3.问界M9,年龄40-55岁左右,男性比例90%,地区为全国,华为粉丝比例适中。

尽管智界S7因产能、渠道试驾车不足等原因没有销量爆红,但问界和智界,共同完成了25-55岁最主力中高收入人群的覆盖。主力销售地区呈现出一二线为主,并逐渐覆盖红遍全国的趋势。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汽车业务因手机业务翻红而崛起,不过后续其确实完成了破圈。公开调研数据显示,华为手机的客群特征为,60%以上为男性,70%以上年龄在25-45岁,50%以上月收入超过1万元,同时身居一二线城市。

简言之,华为除了在汽车板块拿下了自己该有的多数基本盘之外,还成功的破了更高收入,且年龄大于50岁的多金群体。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小米当今也基本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消费群体在店端呈现出的特征是,年龄在25-35岁,对汽车有一定了解,米粉比例极高,且女性用户的占比不低。这意味着,小米SU7比较优秀的拿下了米粉群体中的基本盘。不过,这也意味着,手机领域的相关认知,可能会传递至汽车消费。

比如,“用小米的没什么钱,用华为的是有钱人。”在手机圈,小米确实比较好的掌握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从财报上看,2023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75亿元,官方数据里,在中国市场的平均手机售价增长了19%,创历史新高,不过折算下来其智能手机业务的均价刚刚接近1100元人民币。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市场分层上,在中国4000-6000元价位段,小米市场份额16.9%,3000元以上市场,小米市场份额20%。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确实会慢慢改变,但在现状之下,小米在手机业务的基本盘并没有明显变化。意味着跨界到汽车方面的消费认知,至少仅通过SU7一款车,也不会快速变化。

当然,手机业务全世界包括苹果在内的,其实已经都遇上了玻璃天花板。想给品牌找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认知变化,这自然也是雷军,乃至李斌、李想、何小鹏、余承东等造车的出发点。关于雷军,破圈的机会和华为一样,在第二款车身上。小米SU7上市之后,第二款车型的消息也已逐渐放出,将是SUV,动力形式没有确定。

优惠2万为了抢小米退订,造车第一战,小米不如华为?


而按照小米汽车在2023年开始的招聘信息,以及市场如今的销量趋势不难看出,雷军带来插混或者是增程技术的SUV,其实并不让人十分意外。AITO问界和理想已经分别排在了新能源月销榜单第二第三的位置,插混为主纯电为辅的比亚迪单月销量已经超过30万台,以及从吉利再到长安,再到新势力里的零跑和哪吒都在技术端开始兼容或转向增程,消费者需要什么,答案很清晰。

写在最后:

机会自然是有的,不过摆在雷军面前的难题也继续存在。因为在当前的市场里,消费者站队情绪很严重,不止是燃油车和新能源的PK,而是燃油、增程、插混、纯电之间的争斗。具体的鄙视链是,增程鄙视插混,插混鄙视纯电,纯电鄙视燃油。

要知道,现状里,还没有一家车企能同时做好两种不同动力组合的同款车型。理想的MEGA销量未达预期后,消费者的认知结论是,还是好好造增程吧;即便是如今风头最盛的华为,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的问界M5,不温不火,手握大量订单创造中国品牌豪华车销量新高的问界M9,增程与纯电的销量占比在9:1。

第二款SUV,雷军要继续做主打年轻的运动性,还是像华为和理想一样拥抱增程,或者是像蔚来或者小鹏那样,坚持只做纯电。

不同的选择,可预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初步站稳了的小米,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汽车脉络太长了,包括风头正盛的华为也一样。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