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车讯评说 19浏览 2024-04-16 IP属地: 湖北

2024年,是上汽大众的“不惑”之年。

九层之台,起于毫末。这家拥有六大生产基地、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辆的合资车企,是如何“破土而生”的?让我们将目光投向40年前。

春苗入土

1978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同年10月,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访问了欧洲6个国家、50多个企业和研究单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部组团规模最大、耗时最长、考察最系统的一次行动。

也是在此次考察活动中,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造访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并向时任董事长施密特提出希望合作经营轿车业务的想法。自此,中德双方关于此项目进行了长达6年的谈判。最终于1984年10月签订合资协议,12月奠基开工。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作为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德国汽车品牌。彼时,引入哪款车型成为一个难题。中方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引进车型必须是中级轿车,且技术水平领先;二是车型能满足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及出租车等多种使用需求。

彼时,大众汽车提出的方案中有桑塔纳,还有当时与桑塔纳同级的奥迪80车型。最终,桑塔纳凭借新车外形朴实,适合公务车形象等特点,开启了国产之路。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在双方探索前行之路期间,还有过这样一段“小插曲”,那就是上汽与奥迪结缘。1986年,上汽与奥迪就进行了合作,上汽奥迪不是全新开始,而是“经典的传承”。

1982年,奥迪100正式推出,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旗舰车型应用了当时诸多创新性技术,例如车身轻量化技术、低风阻系数设计(0.30Cd)、quattro四驱及TDI柴油引擎等。得益于此,第三代奥迪100迅速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车,售出108万辆。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1985年,上海方面提议,上海大众与一汽同时生产奥迪100。1986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各组装了100辆奥迪100轿车,共计组装200辆;次年,上海大众组装499辆,一汽组装500辆,两家共组装奥迪100轿车999辆。

再启新程

随着第一批使用CKD模式车型下线,上汽大众实现了桑塔纳名义上“国产”,因为落后的生产能力使得上汽大众只能为车型提供轮胎、收音机、喇叭、车外天线和小标牌等零散件,车型国产化率仅有2.7%。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7年12月21日,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开启了为期5天的工作会议,次年7月1日,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面对外界争议和讨论,刚从国家经委调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朱镕基一锤定音,桑塔纳国产化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绝不搞瓜菜代”。

为制造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上汽大众挖来国内顶尖汽车人才,从德国大众返聘20多位退休工程师来华培训和指导零部件生产,严格按照德国大众“六道关口”(入门关、首件样品关、工装样品关、质量保证体系评估关、批量供货关和正式供货关)要求推动工作,确保国产零部件100%合格。

同时,如果国内本土零部件工厂想成为上汽大众的供应商,就必须按照德国标准重新改造,零部件经过德国标准测试,才能通过考察。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1993年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率超82.2%。至1998年,国产化率提高到了了92.89%。桑塔纳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也帮助中国汽车工业打造出一条高品质供应链体系。

40周年回首 上汽大众的那些故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探索出发展之路的上汽大众自此走向了自己的“开挂之旅”,继桑塔纳之后,又推出了帕萨特、Polo、朗逸、途观等爆款车型,助力汽车走进中国老百姓家中。

如今,面对风起云涌的中国车市,上汽大众过往40年里积累的实力及定力愈发明显。2024年第一季度,朗逸、帕萨特、途观“三驾马车”继续引领同级燃油车细分市场,ID.家族领跑合资纯电、坐稳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位置。上汽大众的惊艳表现,离不开过往40年内的经验积累,是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后的蜕变,方能在波澜间处变不惊。它的下一个40年,尤可期待。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车讯评说 4098粉丝    1825作品 关注 这里有最新的汽车资讯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