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

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

中视汽车 12浏览 2024-05-09 IP属地: 山东

【2024年5月8日,上海】桑塔纳,是无数人心中的一代神车,也是所有汽车人的经典记忆。

1983年4月11日,在上海安亭,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驶下生产线。仅仅三年时间,桑塔纳便完成了国产10000辆的任务,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堪称一个奇迹。随后,桑塔纳便在中国开启了辉煌的一生,风靡大江南北,持续畅销30多年。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今仍被许多车迷津津乐道。

一辆轿车,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照亮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也见证了中德互信合作的发展历程。这就是“国民神车”桑塔纳,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却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作为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中德合资合作的开端,桑塔纳注定被载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桑塔纳其实并非当初中德双方合作考虑的首选车型。当时人们更青睐于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即使提到德国车,也会首先想到奔驰。那么,为何最终“花落”桑塔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德双方合作之初,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饶斌就建议:中国真正需要的车型,并非大奔,而应是一款经济、安全的汽车,不只为公务领域服务,还要走进老百姓生活。根据当时的国情,中方明确引进车型是中级轿车,而且车型使用场景也要非常宽泛,要尽可能的覆盖公务、商务、公共出行等层面。

按照这样的诉求,车型就需要具备全面领先的素质,在中方挑选合资轿车的方案时,同时对比了同级别的奥迪80等多款车型,综合判断下,无论是外形设计、空间大小,还是技术实力、车身结构的安全性等方面,桑塔纳都是最优之选。而后桑塔纳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了中方的独到眼光和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但是,从敲定引入桑塔纳到第一辆桑塔纳成功组装下线,这一路也历经了诸多波折。

一代神车何以炼成


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之前,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经历过挫折。其中,最难跨越的坎就是“一下二停三撤”:一是国民经济调整,“年产15万辆”的合资项目太大,要下;二是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三是国内观念跟不上,要撤。重重困境之下,项目组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将规模压缩至2万辆,同时用所获利润再投资的滚动发展方式,终于力排万难,保住了项目。

对此,1983年德方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甚至下发了最后通牒——当场拍不了板,谈判就中止。面对这一要求,时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向市领导请示后当即拍板:“可以!”于是,在当时国内极其有限的汽车生产条件下,7位工人师傅在上海的总装车间里,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手工拼装出了第一辆桑塔纳。

一辆桑塔纳,让中方看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在筹备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德汽车合作的推进,这让德方看到了中方干好轿车的坚定决心。1984年10月10日,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天后,上汽大众奠基仪式顺利举办。中国轿车产业的现代化之路由此开启。

在此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桑塔纳车型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迭代。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改款车型,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出行场景之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桑塔纳是上汽大众与中国用户之间连接的开始。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践行“In China for China”的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打造了朗逸、帕萨特、途观、ID.3等新一代的“国民神车”,延续桑塔纳的品质与口碑佳话,与万千用户续写未来更出众的大众故事。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中视汽车 712粉丝    2115作品 关注 居中,守正,观车市!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