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亚迪时隔5年再放大招!腾势、方程豹启动百万销量新计划?

比亚迪时隔5年再放大招!腾势、方程豹启动百万销量新计划?

xuser19468529 2737浏览 2024-06-26 IP属地: 北京

最近,在友商的吐槽之中坚持内卷、打价格战的比亚迪,开始在营销策略方面有了新的动作。

6月18日,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发布了一张海报:诚邀优秀经销商加盟。

无独有偶,在同一天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也发了一张“首批招商”的宣传海报。
在此之前,比亚迪无论腾势还是方程豹,线下销售采用的都是“直营模式”,与其王朝和海洋网“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有所区别。
而这一次比亚迪做出调整后,意味着腾势和方程豹今后也将采用“直营+经销商”的销售模式。
这也是比亚迪近5年以来,再次大规模面向全社会进行经销商招募。
至于为何要做出这番调整?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认为:“立足于50万级、100万级甚至更高的销量目标,渠道转型势在必行”;
方程豹事业部总经理熊甜波则说到,“是渠道点位不足,让更多人没办法认识到方程豹,也没办法让喜欢方程豹的人没办法便利地体验到。”
话里话外其实是一个意思,“自家品牌卖得太少了”
目前,腾势的月销量基本稳定在1万上下,其中有8-9成是MPV腾势D9,腾势N7和N8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显然,“稳定”二字并不符合腾势年销50-100万辆的预期。
再看方程豹这边的表现,完整交付月5000台的销量可以说是开场天胡了,但后续的声量却有所降低,也没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对坦克品牌形成不小的冲击。
而且放眼整个比亚迪,腾势和方程豹的销量只占了不到4%。如果和隔壁的丰田/雷克萨斯进行对比,还得差不多再翻个倍,才算是在销量上完成高端化。
要问比亚迪为什么能卖这么多?大多数人能给出的理由是便宜、油耗低等等。
但除此之外,销售渠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品牌销量的下限。
这一点,全国销售门店最多的比亚迪比谁都清楚。
要问这4099家门店是什么概念?
以苏州为例,像大众这样的“昔日霸主”,在业绩最风光的时候也不过19家门店。
而比亚迪在苏州,已经布局了46家销售网点,很大一部分都是最近两年才铺设的。
在“冠军版”“荣耀版”大行其道的时间里,比亚迪在全国扩店的速度简直比疯狂星期四还疯狂,一共新建了将近2650家门店!
掐指一算,相当于每6.6个小时就会有一家比亚迪门店在地球上诞生。

相比之下,目前为止腾势全国直营门店只有517家,而方程豹只有170家。甚至在某些覆盖不到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卖车还要依赖于不那么正规的二级经销商。

王传福本人在前段时间也亲自走访了不少县乡市场,即使下雨也要亲临现场,为腾势、方程豹车主交车,可见比亚迪对于下沉市场的重视。

当然,除了为了提振销量铺设渠道以外,为了承载品牌后续发展所需而提前铺设渠道,也是业内的常规操作。

就拿方程豹来说,现在只上了一款豹5,但后续随着豹3、豹8等车型陆续推出,铺开门店提升服务能力势在必行。未来车型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的腾势,也是一个样。
而新车带来的更多订单,也需要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才能消化掉。
最近几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新创立的品牌,都在学习特斯拉的路线搞直营,接着把店面开进城市核心商圈,以此获得更多路人的关注。
相比传统经销商,直营模式有诸多好处。比如人员和店铺都是自己的,展厅的设计风格,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可以保证与品牌形象高度一致。
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品牌也能直接get到用户的需求和诉求,从而进行正向改进。
当然,少了经销商这层“中介”,也能省下一部分返点。

虽然直营模式好处多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比如受制于订单转化率,无法像传统4S店那样,通过向经销商压库存的方式,缓解生产端的压力;
再比如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乃至对门店地点的把控,让车企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管理门店,开店速度也必然会比4S店慢一些。
今年上半年,腾势和方程豹两家分别开了新开了70家门店,基本上达到了“一天开一店”的速度,算是很快了。
但显然,这并不能满足比亚迪野心,所以才要从“纯直营”转为“直营+经销商”模式,通过“借助外力”快速扩张成长。
实际上,在方程豹品牌规划阶段,原本打算采用经销商模式的,还曾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之际官宣过。
结果品牌最终落地时,方程豹又改为了直营模式,为的就是尽可能的保证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所以接下来,腾势和方程豹必须重点关注的,就是经销商质量管控的问题了。
事实上,早在14年前,比亚迪就在经销商管控方面栽过跟头。
2009年前后,比亚迪F3顺利成为全国卖的最多的轿车,这让比亚迪自信心爆棚,决定开启大规模经销商扩网行动,提出了一个叫“兄弟姐妹车”的策略,为经销商分成了“一网”“二网”“三网”“四网”四个等级。
结果,因为四个级别的经销商卖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互相之间相互掐架恶性竞争,演化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比亚迪经销商“退网门”,经销商数量从1200家锐减至800家,甚至有的经销商在店面门前拉起了横幅抗议。

后来,王传福本人就此事公开检讨道歉:比亚迪出现三大错误,渠道扩展太快、品牌关注不够以及对汽车品质的追求不够。

紧接着,比亚迪进行了经销商改革,把“四网”整合成了“红网”和“蓝网”,事情才平息下来。

而比亚迪最早开设直营渠道,是在2014年。当时国家和地方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金额非常高,一辆车动不动就十几万的补贴。
不过,当时补贴是直接补给销售端、也就是经销商门店的。所以比亚迪尝试做直营,或许和方便做账有一定关系。
时间到了2019年,比亚迪开设了“e网”这条经销商渠道,其目的正是为了和现有燃油产品划开界限。

不过,当时e网车型由于偏向B端、热度不及王朝系列,使得e网经销商面临着不小的亏损风险。
为了留住经销商,比亚迪不得不把秦、宋等一部分王朝系列车型暂时放到e网里同堂售卖,以此来缓解经销商压力。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比亚迪凭借一系列操作拯救了e网。
一是宣布完全停售燃油车,以后卖的都是新能源产品;二是新推出了海洋系列品牌,通过“姊妹车型”的方式,让王朝和海洋处于平级,然后让海洋网逐渐成为升级版的e网。

所以现在来看,比亚迪在渠道拓展上经历了十多年的磨砺,一步一步的变革,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体系。
据说,早在2022年比亚迪借助e 3.0平台和第四代DM-i开始有明显上升势头时,已经成了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不少百强经销商都在争抢比亚迪的经营权。
不过,比亚迪经销商并不是那么好进的,即使有幸进了比亚迪经销商名录,也要经过一个名为“铁军训练营”的培训体系,光听名字就挺狠的。

具体来说,这个培训体系培训的不只是员工,4S店投资人也必须参与其中,而王传福本人会亲自参与到授课环节,为的就是保证经销商与比亚迪在思想境界上保持高度统一,即“往死里卷”
所有比亚迪的经销商都要有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如果经营门店过少或是销量不佳,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毕竟是比亚迪的底气是相当足的:你不好好干,后面排队想接手你的人多的是。
也正是因为这种经销商“淘汰机制”,使得比亚迪一轮一轮筛选之后,能留下来的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经销商集团,而不是零星凑数的散户。
这样不仅更方便管理,也更容易实现品牌调性和服务质量的统一。

而腾势和方程豹在品牌定位上要高于王朝和海洋,其招商门槛自然会更高。

传言佛山地区的方程豹加盟条件是这样的:需要经销商至少拥有4家4S店,全面覆盖佛山、清远等周边市场,启动资金至少需要6000万元,同时每个月还要留出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
有些汽车经销商从业者看到方程豹的加盟条件,不由得感叹:“已经超越了鼎盛时期的丰田。”


 写在最后


这几天我在网络上刷到了这么一张照片——英菲尼迪的牌子被放倒,立起了奇瑞的星途星纪元,被网友戏称为“奇瑞打倒大奇瑞”。

这恰恰反映着,目前合资经销商面临的种种窘境——卖车不赚钱,获利全靠售后维修和厂商返点。

即便是像BBA这样的一线豪华品牌也越来越难独善其身,近期都曝出了大幅降价促销的声音。

不到20万的奥迪A4L,20多万的宝马三系,七折虎五折豹……这放在几年前真的想都不敢想。

种种迹象正预示着,合资燃油车的时代正在消亡,而自主新能源正在崛起。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像腾势和方程豹这样原先走直营路线的自主新能源,正在进行经销商渠道变革。
近期最典型的还有长安旗下的阿维塔,甚至他们还会选择将一部分直营员工转岗到经销商体系,同时给直营员工一部分补偿。

再往前看,小鹏也在做着类似的事。

这,何尝不是中国自主品牌,给合资燃油车经销商抛出的橄榄枝?

从经销商到直营,再回归到经销商模式,这并非历史在开倒车。

这恰恰说明,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新能源车在人们心中的“尝鲜”阶段已逐渐过去。商超店是为“尝鲜者”服务的,而4S店是为购车人服务的。

更何况,新能源车在售后维修方面,比燃油车更依赖4S店官方渠道。

最终,销量的竞争会演变为渠道的竞争。

一场新能源4S店的“抢滩登陆战”,已然打响。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xuser19468529 6730粉丝    355作品 关注 重新思考汽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