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天啊,玩车这11年我都经历了什么

天啊,玩车这11年我都经历了什么

越野之道 46浏览 2019-11-11 IP属地: 未知

汽车文化这话题过于宽泛,不过有这样的选题也好,大家一起谈文化,角度多了,涉及面广了,层次也深了。鉴于不同领域、不同时刻、不同喜好,我对汽车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继而本篇以时间为主导,讲述接触越野车的这11年心路历程。

作者:海峰

 

零零散散算下来,玩越野已经有11个年头了。这些年里有过疯狂、有过嚣张、有过暗淡、有过迷茫,直到现在,找到了属于自己追求的方向。总有朋友问我:“海峰,什么时候组织豁车去呀?”这时候才意识到,豁车是绝大多数玩越野的人都热衷的项目。可是我好像失去了兴致……

2008年,大学时期的我,喜欢上了越野。成天跟着叔叔北京周边各种玩,那个时候豁车这个词总在耳边萦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北京到二连浩特,一路走一路玩,在二连浩特还走了一趟草原边境公路。牧民家的手把肉看着脏兮兮的,吃着还真香。酒足饭饱后,开车走上了草原路,然后在一个S弯顺利把车开躺下了~第一次越野就这么翻车了……(实在找不到了当时的照片了~)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每天下课后都沉浸在越野e族论坛的海洋里,逛各个钟爱车型的板块,逛北京大队板块,当然也少不了跳蚤市场。没多久,北京大队论坛里有个叫饕餮的哥们,成立了一个80后越野小分队。一下子仿佛找到了我人生的归属。那时候没有微信,QQ群基本上会保持长时间在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在里面侃上几句。周末从天津回北京,下了火车不直接回家,先和哥几个约着晚上约个饭然后夜穿潮白河。那时候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死鱼、走在最后、饕餮、38、电工、初一、洋洋、烈烈一大堆名字浮现在脑海中。那段时间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下面几张图由于年代久远,像素不高,看官们见谅~)
 

至于越野车,那段时间接触最多的是切诺基,周围朋友都开切诺基,什么6420、什么7250、什么手六自六,以及死鱼的二改四。然后还有我的那辆吉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吉田比切诺基好。吉田动力比四缸切诺基强劲一些,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也更硬朗点。当然,切诺基死粉们肯定不承认这点,在我看来,切诺基玩的是文化底蕴和感觉,没人会管那么多细节。

那时候的越野文化很简单,甭管有钱没钱,大家玩的就是越野,很单纯。一帮素未谋面的人一起约三元桥烤鱼,饭后一路奔向潮白河。那时候潮白河大坑角度不小,不论是往上冲坡还是从断崖上下放都乐趣十足。一堆土坡组成的小赛道,我们能玩上一下午。豁车、夜穿、北京周边造就了我最初的越野印象和我心中的汽车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2010年大学毕业后刚刚踏入职业生涯,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汽车行业。达世行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繁忙的几年工作生涯出去玩的时间少了,不过依然没有断开和越野的情缘。冷不丁的也会和哥们去趟永定河,或者穿一趟一线天。记得第一次穿一线天的时候,一路上几个小时的烂路穿越,甚至让我产生了厌烦。而后朋友的车坏了,需要从烂路上拖出去,这时候我才感觉到吉田更为强悍的一面。最终开上公路那一刻一下子人生达到了巅峰,我竟然穿越了一线天,还完成了一次巅峰救援!
 

随着这次穿越,我从此前的越野人生1.0找个大坑冲坡阶段延伸到了2.0短途穿越期。而后的老掌沟、丰宁大滩、塞罕坝林场、乌兰布统、天漠、翡翠岛、翁牛特、库不齐。一切仿佛像是台阶一样按部就班的进入我的越野世界。

 

疯狂了几年之后,2014年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收入还不错的工作,一门心思的成立越野车俱乐部,每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出去玩。没有对于事业的规划、没有构建未来架构、更没有研究投入产出比,却有着一腔热血和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在浑善达克沙地冬季穿越,因为玩的比较尽兴出雪原的时间非常晚了,在茫茫雪原中夜穿风险加剧,一不留神可能就会掉进雪坑或者断崖。一路上有坑有坎有陷车有迷路,在晚上8点我们终于上了公路。在大家总算松口气的时候向导告知有一个车队由于装备不全还在沙地中无法脱困,向导希望我能带他进去提供帮助。要知道冬季的浑善达克晚上气温至少零下二十多度,这要是在雪地里待一宿还是有危险的。也就是这样我开车往回扎。进去之前和队友说让大家先往正蓝旗走,找个地方吃饭,吃饱了继续上路返京。

我单车返回的路上小心翼翼,担心自己陷车或者发生事故,非但无法救人,还会陷自己于危险境地。一路往回走,直到找到那个受困的车队,从开始施救到最终脱困用了很久。救援完成后,他们体力消耗太大,想原地修整一下再走,我毅然决然决定单车夜穿出去。虽然有信心,但是依然内心忐忑,一路上小心翼翼的驾驶。突然发现前方天空有一道光束,继续前行发现竟然是有对头车。然后电台里传来了队友的声音:“海峰,海峰,对面的车是你吗?”那时候我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询问得知大家伙担心我会出状况折返进来找我。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奥维互动地图,那时候完全靠向导和感觉夜穿。大家担心和我走岔路,又担心电台距离不够远,最终以接力的方式返回,隔几公里停一台车,这样电台的传输距离足矣深入浑善达克。我们重新返回公路,一路回到正蓝旗已经深夜12点,找了一家牛腩面的餐馆简单吃一口,然后返京。印象特别深刻,那一夜我们停了无数次车,我们寻找各种话题聊天,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天亮了,到家了。
 

这是一种精神,越野的精神,也是团队意识的体现;它还是一种文化,越野人不屈不挠的文化,越野人不离不弃的文化,越野人乐于奉献的文化。但我相信这也绝代表不了全部。

从越野2.0时代进入3.0长途自驾从2014年开始,和一个特别好的大哥一起去了趟西藏,计划丙察察+大北线一并穿完,结果不尽如人意,在丙中洛等了两天最终得到了塌方封路15天的消息。无奈绕路继续向着神圣的拉萨进发。拉萨在我心里是神圣的,充满着敬畏和向往。当时那个年纪、阅历和周围环境,能自驾西藏阿里北真心是非常牛X的事情。一连走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让我开始怀疑人生,一路上的美景、一路上的荒芜、一路上的危险、一路上的煎熬。
当看到四零冰川的时候,虽然高海拔让我难熬,虽然百余公里的烂路,虽然白毛雪和寒冷交替,但是内心是满足的,是自豪的。甚至在路上还施救了一台载有7个大学生的白色普拉多。当看到古格王朝遗址时,却能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辉煌和繁荣。走在阿里大北线上,一路被搓板+烂路困扰,也正是这时候开始佩服自己的毅力。住在尼玛县的小旅馆,享受着海拔四千五的缺氧,躺在气味难当的床上,盖着许久不曾换过的被罩。当回到北京的一刻,内心是满足的,是骄傲的。
后在2015年认识了一个叫吴郁的家伙,也正是他改变我对越野的认知。越野3.0长途自驾探索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向,自打认识吴郁之后,逐渐喜欢上了长途自驾。新疆西藏跑过的次数虽然不多,我也承认跑多少遍都玩不全,但是毅然决然的开始了境外自驾。或许未来我会走的更远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自驾或许也只是成为一个去常规景点外的交通方式,但是绝对能见识到截然不同的风景人文。这就是目前最为真实也最令我执着的一种车轱辘上的文化。

时至今日,2019年我依然在越野的路上奔跑着,对于我来说,文化是一种情怀,车可以不贵但是不能没有特点,车也可以不开但是不能有故障。那台曾几何时露天停放的LC80,如今已经停进了办公室,每天一抬眼就能看到它静静地陪着我。你说如此改装算是文化吗?37英寸的轮胎,17英寸的轮毂,3英寸的升高加上牛栏前杠和铝合金顶框,的确我没有给他配全套的ARB,但是我尽可能让它干净利落内外洁净如新。
 
汽车文化多种多样,如今喜欢上了这种大脚风格,不是牧马人攀爬卢比肯或者虎克之路的那种大脚,而是可以带我走南闯北探索世界的大脚——北极卡车。Arctic Trucks是一种文化,源自冰岛的汽车文化,低调而务实的汽车文化。不需要夸张炫酷的外表,够用就好。根据驾驶者喜好去选定改装方案,根据使用情景去选择轮胎尺寸。北极卡车的编号很简单,AT代表着Arctic Trucks,后面的数字代表着轮胎直径,单位为英寸。AT35属于实用型运动化改装,完全可以兼顾日常使用。AT38及以上改装方案则属于专业级极地改装。
长途自驾逐渐成为我所向往的汽车文化,北极卡车也成为亟待拥有的车型。如果从文化的层面说,它是舶来品。但是相比于国内的部分以换代改的玩车文化,北极卡车算是非常完善及可靠了,以至于国外不少车企都会和北极卡车合作推出改装款车型,类似于丰田的TRD这种感觉。
我心中的汽车文化有着非常复杂的演变史,从一开始的冲坡式越野,升级到了城市周边穿越,而后又延展向远方。当我把新疆西藏跑过几次之后,兴趣投向了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路越走越远,理想越走越宽,现在来形容,我眼中的汽车文化可能是越野+旅行,并且附带着探索世界那么多未知。相比于喜欢穿越沙漠、喜欢打比赛、喜欢穿越无人区、甚至喜欢露营,10个人可能会对汽车文化有10种见解,不论如何,喜欢就好,开心就好~未来,我会始终在越野旅行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朋友们,路上见!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越野
 
相关推荐
越野之道 5.2万粉丝    375作品 关注 专业越野自媒体,越野车资讯、越野技术、长途自驾、境内外穿越~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