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上汽大厂,还有着张江高科、阿里巴巴占股,如此“显贵”的智己汽车,即便有新车 智己L6 的加持,也仅交出了总月销6k的成绩,还不足小米SU7单车月销量的一半。造成销量一般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智己除了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外,「品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
某汽车投诉网站显示,智己的投诉案例并不少,其中部分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正常驾驶。比如 智己L7 车主分享,车辆出现过动力丢失、补盲影像卡顿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高速驾驶中出现,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更扎心的是,智己的售后服务还不尽如人意,单就补盲影像卡顿的问题,到店维修三次却仍未解决。
有关智己的售后问题还不止这一例,另一位车主在电池受到磕碰后,为更换电池花费了约13万元。可是因为原型号电池停产,只能更换“改制电池”,虽说官方称所换电池达到了安全标准,但车主却难以接受。一是改制电池,二是电池还是一年前的“库存货”,如此的备件数量,如此维修方案,又怎能让潜在车主放心购买呢?
如果说 智己L7 作为品牌的首款车型,还能抱以“理解万岁”的态度。那么智己LS6、智己L6 这两款承担走量的车型,在品控方面势必要更加成熟。不过根据车主反馈,以及相关网站的投诉内容,LS6/L6两款车型均有“通病”,其中LS6出现了空调不制冷等现象,L6则存在频繁异响的问题。
从 智己L7 到 智己LS6/L6,品控问题反复出现,售后问题似乎也毫无改善,难不成智己是想闭门造车?但从此前的态度来看,品牌是能够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此前的车机BUG就有迅速修复。难不成是智己没有能力做好品控吗?它可是“上汽大厂”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还拿到了超80亿元B轮融资,资金不愁,也有技术累积,它完全有能力在品控方面做得更好。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己新推出的车型在参数层面确实有亮点,但销量往往只能在上市初期“支愣”一会儿。因为品控问题会导致车主投诉,进而影响到口碑,劝退后续的潜在车主,如此陷入负面循环。希望智己品牌能在后续车型上加强品控管理,挽回一丝口碑或许就能“拯救”销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正值博越系列9周年之际,全新一代博越焕新而来,为用户带来新一代家用SUV的首选项;新车从外观至内饰都采用全新的设计,将中式美学完美融入到全新一代博越的设计当中,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新的革新,不管是在语音交互上还是功能拓展性上都有着十足进阶,动力上继续配备1.5T发动机匹配7挡湿式......
今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长安汽车升格为独立央企。在官方通告中,“聚焦主责主业”成为关键词。作为长安系新能源三驾马车之一,深蓝汽车凭借143236辆的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前列,并以央企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的身份,成......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作,结束在华40年的生产布局。其发动机技术曾是中国车企的“黄金动力源”,但市场份额从30%跌至不足5%。整车业务因新能源转型迟缓而溃败,2023年彻底退出生产。三菱的撤离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缩影。
保值率“全满贯”,广汽传祺如何打造家庭资产的“硬通货”
2025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力压特斯拉,在世界多国领跑!
smart携手迪士尼中国秀临长沙「灵动出奇 城市漫游」共览湘江奇景
长城汽车35周年庆典上,一张高管合影引发车圈地震:九位西装革履的高管中央,一辆身披黑布的神秘跑车以低伏姿态占据C位。
国际米兰为何选择比亚迪?一场“技术+野心”的双向奔赴
J.D. Power研究发布:行业销售服务满意度近8年来首次下滑
当特斯拉交出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跌16%)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时,市场震惊了:这家曾让传统车企夜不能寐的颠覆者,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危机。
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全面超越揭示了电动车竞争的本质逻辑: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战略全球化。特斯拉的颓势(销量下滑13%)反映了其在成本控制与车型迭代上的滞后,而比亚迪凭借垂直供应链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定义新一代汽车标准。
7月21日迎来重磅OTA升级,全能驾控再进化,这次升级简直是王炸!
英国强推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车企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司机收入持续降低、外卖快递员也在抱怨,怎样才能改变局面?
问界M8斩获智能汽车指数全优认证:华为技术赋能下的安全革命
比亚迪如何在英国市场逆袭,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崛起?
中国品牌出海新标杆:比亚迪的足球战略启示
作为消费者选择二手车的重要参考指标,一年保值率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二手市场的车价,也决定了品牌的认可度,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式发布了纯电动车一年保值率的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