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何让中国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更好地接受并使用高阶智驾仍是一门难解的课题。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高阶智驾开始走向大众化。曾经30万元以上新势力才会配备的高阶智驾,在近期多款中低价位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上宣布搭载。 8月,小鹏汽车宣布旗下新品Mona M03推出全新高阶智驾方案,具备高速、城区辅助驾驶的能力,售价仅为15.58万元。同样在8月,广汽埃安宣布,搭载激光雷达,具备城区、高速辅助驾驶能力的“霸王龙”车型售价范围进入16万元价格区间。 9月,宝骏联合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将具备城市记忆领航辅助、高速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售价进一步拉低到10.98万元。同样在9月,深蓝汽车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本的车型起售价为16.69万元。文远知行赋能奇瑞星途星纪元ES、ET两款车型,无缝连接高速、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场景,为20万元级乘用车市场带来全场景驾驶辅助功能。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当前国内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高阶智驾配备率已接近100%;而此前在国内的乘用车市场构成中占到74%的8-20万元市场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几乎没有配置高阶智能驾驶的。 如今这些车企们正把搭载高阶智驾车型的门槛一一拉低到20万元以下。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已经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开上更“聪明”的车。 但高阶智驾走向大众化,背后还有哪些推动因素? 首先是资本认可,行业加持。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同比增长16%。所以风投宠儿们也纷纷征战到二级市场,正在铆劲应对一场更激烈的商业化硬战。 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内智能驾驶供应商陆续登录港交所,10月24日,智驾超级独角兽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总市值超660亿港元,一举成为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科技行业IPO之一。 据地平线招股书显示,地平线主要提供软硬一体的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包括算法、处理硬件及整套开发工具,已成为中国前五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决方案装机量计算,地平线为中国本土OEM的第二大及最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为21.3%及35.9%。今年上半年,地平线稳住在中国所有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的地位,市场份额为15.4%。 紧接着10月25日,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WeRide正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WRD”,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总收入分别约为1.38亿元、5.28亿元、4.02亿元、1.50亿元元;毛利润分别约为5166.0万元、2.33亿元、1.83亿元、5478.9万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约为37.39%、44.08%、45.66%、36.45%,处于较高水平。 时至今日,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美国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运营天数超1700天。 在地平线、文远知行成功敲响上市之钟后,小马智行(Pony.ai)也在加速冲刺IPO,于10月18日正式公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6年,小马智行为全球市场提供出行和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开发可适用于不同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技术。招股书显示,目前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路测总里程累计近4000万公里。 在三家超级独角兽IPO的动作下,自动驾驶的上市潮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 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汽车智能化的大势所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将高阶智驾作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以期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产品差异化、抢占市场先机。 例如地平线就吸引了大众集团、上汽集团、广汽资本、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一汽集团、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众多车企资本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这些投资者本身也是地平线的潜在客户,或智能驾驶上下游链条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不仅为地平线提供了财务支持,同时也能为其在长远发展中带来长期稳定的订单和业务合作机会,并且有助于地平线深化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确保其价值的长期性。 在消费端,随着中国品牌汽车迅速发展,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愈发丰富,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和接受度持续提高,消费者在购车时更看重智能化功能。 相关机构发布的《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权重上升到14%,成为继汽车质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与汽车设计的权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价格。专家分析,当前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关注和需求,已提升到购车决策因素的第四位,仅次于外形、空间和动力。 这也让高阶智驾进一步向大众化看齐。 最为重要的是此前高阶智驾占总成本的比重大这一难题已被逐渐攻破。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在智驾产业的多个链条上正在摆脱外国的依赖。诸如激光雷达等感知元件、软件算法,甚至包含智驾芯片在内的计算单元都在打破技术壁垒,共同推动高阶智驾技术下放到15万元级主流大众市场。 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车企不具备全栈自研的能力,他们依旧可以选择和国内优秀的供应商合作来推出标准化的高阶智驾产品。 以美国企业Velodyne的产品为例,曾经该公司一颗64线的激光雷达售价高达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元),高昂的成本让该零部件只能被一些研发L4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采购。但中国公司的入局让车载激光雷达在技术和成本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过去几年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单颗成本从数万元降至4000元左右。 显而易见,相关硬件设备成本降低,也为中低价车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创造了条件。而对于一些软件算法见长的公司来说,通过软件算法的提升,实现无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也让高阶智驾走向大众化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特斯拉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除了坚决不在量产车上使用激光雷达之外,特斯拉还在2021年取消掉了车上的毫米波雷达、2022年取消了车上的超声波雷达。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技术进步和规模化量产使高阶智驾系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高阶智驾走向大众化,更可以有效提升品牌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能为企业优化智驾算法、开发更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原始数据。 根据“亿欧智库”的研报,2023年中国高阶智驾功能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中高速NOA的渗透率达到了4%,城区NOA的渗透率为0.1%。“亿欧智库”预测,2024年高阶智驾功能渗透率预计将达到8.5%。其中高速NOA将同比翻倍达到8%,城区NOA将达到0.5%。 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预计高速NOA渗透率将达到55%,城区NOA将达到25%,高阶智驾的总渗透率将会达到80%。 但高阶智驾全面迈向大众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车企来说,不仅要降低智驾系统的成本,还要控制整车成本,以降低整车售价。对部分消费者来说,在8-20万元区间的汽车市场里,用户往往更追求有性价比的价格和足够稳定的使用体验,而这部分的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所以如何让中国越来越多的司机开始更好地接受并使用高阶智驾仍是一门难解的课题。
60度环境下也能快充,极狐新阿尔法S5是夏季出游避暑好搭子
成功不可复制?特斯拉Model Y又爆了?小米YU7能阻止它吗?
说好的加长Model YL六座版,还没小米YU7长呢,等改款问界M7不香吗?
家载美好 海豹06DM-i 旅行版上市发布会济南站圆满收官
2025欧洲安全测评SUV得分第一,领克 Z20 凭什么夺得?
进入7月份,国内纯电SUV市场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尤其是在纯电大6座SUV市场,开始有更多的车企进行了布局,火药味越来越浓。
PPE平台+华为乾崑智驾®+德系操控,奥迪Q6L e-tron这波操作很有料
2025 长春市短道汽车越野赛暨汽车嘉年华盛大开幕
智己LS9官图发布,霸气老钱风,外滩凯雷德
“猛”出新高度,智野新物种:猛士M817预售开启,起售价32.99万元
上汽大通新途V80交付长白山景区 赋能东北版巴音布鲁克旅游体验
我们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汽车?大换代斯巴鲁森林人
丰田全新SUV曝光:全新前脸+溜背造型,还有纯电?
在刚刚过去的6月,车市竞争的火热程度如同天气一般持续升温,而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也在持续刷新。《早懂车》最新获悉,无论在集团销量TOP10还是品牌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表现都很优秀,占据半边江山之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以38.3万辆的集团销量蝉联榜首,其单一品牌销量更以34.3......
何小鹏谈智驾,中国品牌智能驾驶现在是什么水平?
奇瑞瑞虎7 高能版有高颜值,靠谱的动力组合,关键价格不贵,值得年轻家庭看看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品牌格局再迎里程碑式变革。
100小时,10000次零重力座椅开合测试,北京现代发起真质挑战
【E汽车】全时全域全维防护,猛士M817让安全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