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众有多威风,现在就有多狼狈。
大众关闭德国工厂这一决策如黄昏落下,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德国汽车工业的脸上。
9月至11月底,大众与工会的纠纷伴随此轮谈判的破裂,双方僵持关系愈演愈烈。
大众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在最新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减少产能,适应新的现实。”
计划中的成本削减措施包括关闭零部件工厂和整车厂。当被问及大众是否会放弃关闭工厂时,舍费尔坦言,没有放弃这种可能性。
这所言的“没有放弃”,是可以理解为现在只是关厂裁员,等集团东山再起后,再拉你们回来是这样的吗?
关厂裁员谈判破裂,工人计划在几周内罢工
舍费尔表示,大众契合尚未确定裁员的具体人数,部分人员的减少可以通过正常的自然减员和提前退休来实现,但“还不够”。
他在采访中还提到,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惨不忍睹”,给海外汽车制造商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大众仍坚定地致力于进军中国市场,他认为“中国价格战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大众希望继续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汽车制造商,而在欧洲市场,大众的产能远远高于市场需求,公司必须转向“稳定的经济基础”。
显然,舍费尔的言论刺激了工会敏感的神经,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者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工会威胁从12月开始罢工,并要求大众在正在进行的薪酬和产能谈判中提出解决方案,前提是不关闭工厂和大幅裁员。
此前,大众工会曾同意减薪方案。
IG Metall 工会谈判代表托尔斯滕・格罗格参会时提出相关建议,称其可节省 15 亿欧元人力成本且无需关厂,同时指出在谈判进程中虽有此必要,但双方立场仍存较大分歧。大众首席谈判代表阿涅・梅斯温克尔声明称,这是员工代表对降低人力成本与削减产能持开放态度的 “积极信号”,且强调节约开支 “对保障德国汽车行业于极具挑战阶段的竞争力极为关键”。
此前,约 6000 名德国各地工人于大众沃尔夫斯堡总部外举行盛大示威游行,他们手持 “为我们的未来而战”“团结必胜” 等横幅。一名抗议工人表示自己十分气愤,一旦失业,他没有“B 计划”。
“我们希望事情不会发展到那一步。”这位41岁的工人说,他在大众位于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工作了13年。
大众除有裁员及关闭工厂计划外,还要求集团员工减薪 10%。舍费尔称,当前欧洲需求难大幅回升,而大众德国工厂劳动力成本约为欧洲其他地区的两倍,
“多年来,我们在西班牙、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和斯洛伐克的工厂一直在非常努力地降低成本,工资和薪资水平明显较低。”
舍费尔还提到,大众拟于 2026 年底前改善财务状况,并在次年推出 8 款新车型,其中包含经济实惠的入门级电动汽车。
他透露,持续的成本控制举措已助力大众节省 75 亿欧元,但仍需进一步节约 40 亿欧元。
“董事会与管理层已率先行动。” 他说道,自 1 月起,董事会成员固定薪资削减 5%,管理层则放弃 1000 欧元通胀调整及 3.5% 的加薪幅度。
由于未能达成暂时的一致,IG Metall 工会代表宣称,将于12 月 9 日下一轮谈判开启前发动警告性罢工。
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你不想让我好过,那大家都别好过”。
没办法,底层阶级的劳动人民与手握生杀大权的资本主义之间不平等的矛盾,仿佛都是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让路般,不断做出妥协。
关厂裁员与新能源转型的艰难抉择
据悉,大众汽车在全球拥有约65万名员工,其中近30万在德国,此次公司将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并裁撤上万名员工,以应对利润下降的局面。
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众的这一决策,无疑将给“以制造业为经济”的德国一次沉重打击,将预示着数千工作岗位的流失,同时还触动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神经,在汽车工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在大众汽车集团的历史长河中,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一家长期挣扎在利润率低迷状态的企业来说,关厂裁员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似乎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种短期的财务缓解,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它不仅触动了工人的生计,后期失业的浪潮可能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社区,对地区经济造成连锁反应,激起公众的广泛不满,损害大众汽车多年来精心打造的品牌形象。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企业,大众的每一个决策都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但为何此次要选择在中国加大投资,在德国大本营却要这样大动干戈呢,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直接:当下全球汽车制造逐步往新能源方向转型,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在电车领域转型较慢,市场竞争力较小;且新能源后期投入成本较多,直接反映在销量收入不够明显,导致相对往年净利润变小。
此外,公司推出了多款电动车型,如ID.3和ID.4等,这些投资在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以致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大众汽车集团 2024 年半年度财报显示,上半年呈“增收不增利”态势。报告期内销售收入 1588 亿欧元,高于去年同期 1563 亿欧元;营业利润 101 亿欧元,同比下降11%,营业利润率 6.3%。
回顾 2023 年,公司数据表明,全球销售额达 2300 亿欧元,净利润却同比下滑近 15%,仅 154 亿欧元。此趋势在 2024 年未得遏制,上半年净利润跌幅继续扩大。
面对财务压力的重压,大众汽车集团的决策者们站在了十字路口。
在这种背景下,关厂裁员和加速新能源转型规划成为了大众汽车集团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大众集团近期透露,最早于 2025 年推出 ID.2 平价电动汽车。
此款车基于全新 MEB Entry 平台打造,为全新入门级电动车,SUV 版随后面市。ID.2 all 概念车续航达 279 英里(约 450 公里),配备Travel Assist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IQ.Light、电动汽车路线规划功能等创新科技,起售价低于 2.5 万欧元(约 2.7 万美元)。
大众称其“空间似高尔夫般宽敞”,“价格如 Polo 般亲民”。虽车身小于 Polo,但????轴距加长,使得 ID.2 内部空间更大。
大众多款新电动车型虽有延期,然其最低售价的 ID.2 仍会如期推进。公司已证实,此入门级电动车最早于 2025 年底发布,此标志着这家德国汽车巨头迎来新“起点”。
上周洛杉矶车展开幕之际,大众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向外媒宣告,该品牌的ID电动汽车产品阵容将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Grünitz暗示,从2026年开始,“巨大的改进”将以全新的风格出现。
电动EV:
几年前意气风发的大众,如今似乎卸下了爪牙,锋芒渐敛。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破半,合资车企在国内普遍遇冷,大众的能源转型不仅关乎自身营收,更是整个汽车行业转型过渡的缩影。
中国作为大众集团最大的销售网点,有着在全球最完善的产品供应链和工厂建设布局。为降成本,大众选择在德国关厂裁员,转而加速与小鹏合作,投资合肥近 200 万元等,都无不彰显其全球布局和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近年全球化进程里,大众需平衡各方利益,在中国加大投入,借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实现在电动车领域弯道超车,这才是其未来战略的核心。
昔日富翁“大玩具”,飞入寻常百姓家!5月26日,“捷途方盒子大会”,等你来玩
哈弗猛龙燃油版:没跑过环塔的方盒子是正经方盒子吗?
近日,韦尔斯润滑油在广东钧正贸易有限公司的牵头下,携手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正式揭牌并启用了“韦尔斯校园双创换油实践中心”。
二季度刚开场,比亚迪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4月累计销量突破128万辆,相当于每天卖出超过1万辆汽车,这样的数字不仅让同行望尘莫及,更刷新了人们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比亚迪4月销量全球破局,以34.7万辆的销量稳居中国市场榜首,几乎相当于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这种“一打三”......
探店风云T8 10万级混动SUV中又一匹黑马
以过人“脑力”,MINI JCW称霸弯道
不打“价格战”打“性价比”,今年新能源风口变了?
比亚迪闪耀戛纳:腾势Z9GT以“中国智造”点亮全球高光时刻 ——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共鸣,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阶
一展顶流风采,腾势Z9GT亮相戛纳电影节
爱跑·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赛即将于5月20日拉开战幕,赛场内外弥漫着蓄势待发的竞技氛围。汽车组共105部赛车参赛,摩托组共23辆赛车参赛。
当“科技感”撞上“保命需求”,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挨锤了?
安全至上应该被车企真正重视
当长城汽车携哈弗、坦克、长城炮三大品牌共10辆赛车驶入2025环塔拉力赛大营时,引发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要知道这次长城汽车所有参赛车辆均属于T2原厂量产组别,意味着其核心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四驱系统)与市场上在售车型完全一致。在阿克苏发车仪式现场,引擎盖下的2.0T汽油发动......
长安马自达20周年献礼马粉 全系8.99万起 #马自达ez60树豪华设计标杆# #10万内b级电车就选ez6# #MAZDAEZ6# #掀桌子还得是马自达ez6#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4月投诉指数数据,其中中型车投诉指数3044.15,环比下滑65.81%。
车企今天最该晒的“礼物”,竟然是它?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4月投诉指数数据,其中紧凑车投诉指数1962.4,环比下滑14%。
华安证券近两期财报业绩表现出色。有投资人建议其与国元证券合并做大做强。
在A0级纯电车市场中,纳米01与比亚迪海鸥各具特色,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纳米01凭借其时尚外观、舒适大空间和智能配置,展现出超高产品力与性价比,成为年轻家庭和都市通勤人群的理想之选。今天我们就来探店这款纳米01。
比亚迪海狮07 DM-i济南地区上市,性价比已经足够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