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车业杂谈 2507浏览 2024-12-12 IP属地: 未知

放眼全球,要论民族情怀,我们中华儿女一定有话可说。

可曾记得当年被韩系品牌调侃,“只要降价,抵制就成为空谈”。没错,凭借韩系车的性价比,继续降价,自然有人愿意薅羊毛。因此,2017年年底,韩系车销量有了“回春”迹象。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品牌不断崛起,韩系车“断尾求生”的方法不过是一种挣扎,“抵制韩货”已成大局。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不买日系车的风,正如曾疯狂骂过小编的网友们所愿,终究刮了起来。

“两强”深陷下滑困境,单丰田能突围?

从近期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日系三强难免“抑郁”。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当性价比不再是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杀手锏,留给日产的时间便已不多。据日产汽车中国区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日产11月终端累计销量为63545辆,虽环比增长3.88%,同比却下滑15.13%。另,今年1-11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终端累计销量为621713辆,较去年同期仍呈下滑趋势。哪怕轩逸、逍客目前还能保住不错的月销量,欲短期内为日产力挽狂澜,很难。

要说本田明星车型不少,但在中国品牌和豪华品牌车型的双重挤压下,CR-V、雅阁、思域等主销车型也出现不同层度下滑,因而,11月本田在华销量为76773辆,同比下滑了28.01%。截止目前,已经是本田连续10个月销量下滑。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再看丰田,11月在华销量超16万辆,同比增长约29%,乍一看,或是日系唯一希望,毕竟一汽丰田表现不错,9万辆的成绩,得到了同比约38%的增长。回头一看,一汽丰田不过是玩了当年韩系的手法,并不见得笑得长久,且其兄弟广汽丰田,6.8万辆的数据,较去年同期下滑了约12%。可见,丰田想要突围,并非易事。

诚然,我们不可忽视日本车企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贡献,也无法抹去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曾经辉煌的成绩,但爬得高也摔得重,日系赴韩系“后尘”或成定局。销量也好,利润也罢,日系品牌今年在中国市场并没讨到好。而近期,我们打探的终端情况也一定程度印证了日系品牌不容乐观,即便不是天壤之别,也与当年盛况,截然不同了。

门可罗雀,“两田一产”仅广丰略有生机

管中窥豹,终端店面亦是品牌门面,良好的渠道建设有助于品牌扩张和市场渗透。因此,终端红火与否,便知品牌的资金实力、产品影响力、服务品质等等,同时,也直接关联到大家对品牌,以及购买车型的信心,反之则不然。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结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来看,今年上半年,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地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部分品牌年底以价换量的促销落地,自10月以来得到一定缓解。即便如此,合资品牌的压力仍在持续,相较10月,合资品牌指数环比还上升了4.4%。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以重庆地区为例,近年来包括韩系、美系在内的多家十余年老牌经销店,曾声名远扬,却多因亏损离场,令人惊叹,比如重庆起亚韩亚店、重庆雪佛兰中豪店、重庆马自达渝高店、重庆东风本田龙华店等。更令消费者措手不及的,在于部分店面突然人去楼空,比如广汽丰田朔龙店,2022年有超40位车主维权。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若前两年的经营不善还能让疫情背锅,而今的市场压力,一方面来自中国新能源车型快速增长带来的致命冲击,且看比亚迪单一品牌,1-11月的累计销量不仅完成年初目标,还超日系三强销量总和;另一方面,压力还来自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被迫“割肉”内卷造成的辅助打击,的确让4S店苦不堪言,关店潮接踵而至。

然而,突如其来的退网,或者店面缩小,除了不便,在潜在消费者眼中还易萌生警惕性。加上近年来,部分新能源品牌说散就散,车主权益不保,售后服务难,让车主安心购车成空头支票的反面案例太多,消费者对合资品牌店面的信心也相应削弱,最终恶性循环,品牌口碑急剧下滑。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小编走访发现,与过往新鲜夸张的促销物料不同,一汽丰田店面是为数不多还放着促销物料的品牌,但促销信息还停留在11月。店内洽谈区干净整洁,并非保洁阿姨努力保持,而是即便卡罗拉、RAV4等明星车型已大幅降价,也鲜有人问津的无奈。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无独有偶,园区里的其他日系品牌,除了广汽丰田近期有过渠道升级,店面敞亮外,其他店面可谓形象高度统一,灯光昏暗,装潢破旧,门可罗雀,一眼便有一种气数已尽的感觉,跟当年加价提车、排队提车门庭若市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雪上加霜的是,个别品牌店面销售人员对意向用户都爱答不理的态度,品牌形象再度打折。可想而知,一个缺乏朝气生机的店面,还如何吸引用户前来?长此以往,下一个退网的合资品牌会不会就是日系中的某一家呢?

终端不自信是表象,问题还在根儿上

中国品牌崛起,逐步替代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终端渠道早已显象,不出意外,后续态势还会扩大。

以重庆汽博中心为例,首先是新能源广场划区,再是位于主干道主销燃油车的老牌4S店被替换,比如曾经的重庆起亚韩亚店变成了问界,重庆马自达渝高店变成了蔚来,重庆斯柯达思达店变成了吉利银河,重庆雪佛兰中豪店也即将变成方程豹和腾势。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纵观全局,中国新能源车型似一把利刃,也像一记耳光,让妄图死守燃油车的车企们无所措手足。不夸张,当中国新能源品牌已经从新能源布局跨向新能源+智驾时,合资品牌或许才刚完成新能源布局,落后了至少1个阶段。

不仅如此,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在于品牌认可度提升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建立。当年买燃油车,大家认可合资车的品质,也愿意花相对高的价格购买、享受,而现在,即便日系三强也推出了新能源车型,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就连拿来主义的丰田,也进入了网约车市场自救。历经多年沉淀,中国品牌认可度的种子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长为小树苗,而合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甚至还需要解决萌芽的问题。

从终端来看,传统4S店的服务品质也亟待提升,一是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严关把控,二是店面及品牌服务细节的升级完善。不得不夸一下的是问界,走访当天下雨,门口“提供一次性雨衣”的操作能解用户急,就比较加分。

日系车早该赴韩系后尘?看完这篇,还敢买日系车吗?

因此,除了加速推出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新能源车型,控制好成本外,还需考虑保住沉淀多年的渠道建设,并升级服务,以至于增强品牌认可度,为日后翻盘夯实基础。

【写在最后】

虽当下并没有点燃“抵制日货”民族情绪的导火索,但在市场淘汰赛中,日系品牌已尽显疲态,“两田”也好,“一产”也罢,或许优先需要面对如何在中国市场活下去的问题。至于小编是否还会因夸日系车好被骂,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业杂谈 7万粉丝    7897作品 关注 车业杂谈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