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进口汽车销量启示录:跑得稳>跑得快

进口汽车销量启示录:跑得稳>跑得快

汽车公社 2535浏览 2024-12-23 IP属地: 未知

车市风云变幻还在加剧,从国产车市场的剧烈内卷,到出口业务的高歌猛进,再到进口车板块的“冰火两重天”。


由于10月份我国进口汽车同比跌幅达到45%,创下近年来同期最低,因此不乏有声音高呼“进口车”。



然而对数据的分析倘若仅停留在简单的“涨跌”表象,是无法深刻理解背后的行业规律。在进口车大盘内部,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分化状态:丰田、雷克萨斯为代表的东方品牌进口销量还在逆势上升,而欧系和美系等西方品牌则显著滑坡。


回顾进口车五年和十年发展历程,在进口销量达到2014年的143万辆巅峰之后,进口汽车销量就持续跌落,每年大约降低8%左右,2020年跌破百万辆,2023年创80万辆新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进口汽车品牌都一起下行,“大家都是差生,所以无须挨批”。当东方汽车品牌在中国进口车市场持稳,我们更应该将目光贯穿到背后的本质——求稳大于求快,一衣带水的东方进口汽车品牌更契合新时代中国市场诉求。


快与慢,着实是对立又统一。



落后就要挨打,而一味强调快速,难免陷入功利的凡俗和偏执的窠臼,忽略了慢和稳的力量。德国民谚说:“稳定慢行也能走远。”无巧不成书,俄罗斯也有一句格言:“走得慢点,走得远些。”


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与其将所有力量功利地投入眼前的短期业绩中,倒不如仔细思考如何走出长期主义的坦途路径。


“万绿丛中几点红”


“中国进口车市,十年来快跌去一半!”当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相关数据,不少业界人士感叹。


以2024年10月为例,我国进口汽车销量为4.4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9月下降21%,堪称“腰斩”。



“1字头”的年代,几乎就是进口车市年销量百万辆的年代,从2011年的104万辆,到2019年的105万辆,以最高峰2014年的143万辆为中心轴,隐约有点儿“先升后降”的对称。


今年1-10月,进口汽车累计销量58万辆,同比下降9%。据此推算全年大约在70万辆左右,倒回2010年之前的水平,不到2014年的一半。


如此衰减,进口汽车市场还重要吗?


在2014年进口车销量巅峰,143万辆对比国内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占比大约6%。十年后的今天,70万左右的进口销量,在国内车市占比大约为3%左右。但就是这3~6%的市场份额,却发挥了无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进口汽车以豪华品牌为主,在2017年占进口车销量77%比重,到2022年上升到91%;价格超高的超豪华品牌,则基本上在0.5~1%之间徘徊;主流品牌车型,往往销售的产品价格也颇为不菲。


因此,高价进口车对海外车企而言,单车利润相当可观。甚至部分奶牛车型能够将配额作为“给经销商的奖励”。


其次,进口车的原产地身份,代表着所谓的“纯正血统”,往往也由于其高端性,扮演着技术标杆、生活方式风向标的角色。汽车品牌影响力,就在这种角色里被反映,也同时被巩固。


显然,进口车市仍然是全球车企无可小觑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市场整体下行的同时,总有品牌能够逆流而上。甚至,是长期稳步上行,而非一时冲高。



1-10月累计进口销量,豪华品牌中有两家实现同比增长,分别是雷克萨斯的7%和MINI的6%。计入非豪华品牌之后,丰田也实现了较高的同比增幅。整体上,东方进口汽车品牌的增速远远甩开了西方汽车品牌。


从进口汽车销量冠军头衔维度分析,雷克萨斯从2019年开始连续蝉联桂冠四年,2018年和2023年都是微弱差距摘银。今年前10月,雷克萨斯累计销量14.9万辆。


也正是由于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强势表现,2024年进口车市场,日系车超越德系车成为进口车来源最多的国家系别,累计销量17.4万辆。


日系和瑞典系,累计进口销量都达到5%,是累计销量过万系别中,仅有的两家同比正增长的系别。


雷克萨斯、丰田、MINI的同比增长,意味着“万绿丛中几点红”,仍无需对进口车市场绝望。



而雷克萨斯的持续登顶,则意味着这种逆势增长有规律可循,而非一时之举,因此更值得深究背后规律。


守正和出奇


只从品牌维度看,今年进口车表现较好的是雷克萨斯、丰田、MINI等几个品牌。


只从系别维度看,今年进口车表现较好的是日系车系别。


但如果从东西方阵营看,进口日系车和国产车里的自主阵营,都代表了东方汽车力量,与西方阵营角力获胜。因而更为宏观的视角,是全球汽车产业“东升西降”。



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不难向着深处的哲学理念,去挖掘“为何中国进口车市场呈现如此态势”。


东方哲学思想的典型特点何在?追求平衡、中庸、稳健、兼顾。


当全球资源渐显枯竭之态,西方近现代文明极尽最大力量发展之能事的指导思想,便渐渐暴露了适应上的短板。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如是控诉:一个纯粹只重广泛的效果,而排除伟大的艺术和形而上学的生产的世纪,便是一个没落的时代。


反而是万事留有余地限度、追求中庸之道的东方哲学,更能为地球的前路指引方向。这样的思路,也体现在汽车产业里。


当技术革命席卷汽车产业,无数品牌高呼“出奇制胜”、“颠覆传统”,但东方汽车品牌却更多地做到平衡和兼顾,一如雷克萨斯的YET兼得理念。



将过去五年来,进口车按电气化层级划分为:纯油车、混动车、纯电、插混、柴油车,不难发现销量最佳的是油电混动车,其次是插混,今年以来混动车甚至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5%,纯汽油车也增长了5%,这也宣告“汽油车不死”找到了一个新的有力证据。


东方汽车阵营,需要感谢自己的“求稳”与“兼得”理念,将“守正”和“出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兼得”与“出奇”,体现在雷克萨斯积极拥抱技术转型、推进电气化和智能化,同时又为用户提供多元化选择。


不同的电动化路线,在不同的场景具备自身的优势,油电混适合爱开燃油车的人群,插混对于多种路况适应性较好,纯电动对高阶智能化有更好的容纳性、更适合短途城区工况,氢能源则是远期的能源方式。


持续在进口车市表现上佳的雷克萨斯,恰恰就在积极推进多元化电气化路线,雷克萨斯RZ主攻纯电动车,LM推出500h混动车型,而RX更是为用户提出更多选择,纯燃油、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



这一策略的本质,正是对各种不同场景的适应,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求稳”与“守正”,体现在雷克萨斯依然固守作为汽车制造商所追求的可靠、耐用价值观,并将这样的理念纳入到新能源转型之中。


根据infas调研机构数据,担心续航里程和补能,是中国和德国两大市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最大的担忧,其中续航顾虑人群比例在德国和中国分别达到50%和54%。而担心安全性成为妨碍智能化的瓶颈,有些害怕智驾的消费者,在德国占56%,而在中国也有32%。


为此,雷克萨斯把传统价值观与新技术融合,追求电气化的可靠性、智能化的安全性。


在媒体实测雷克萨斯RZ纯电动SUV续航过程中,甚至在全车坐4个人、高温跑沙漠地带、大开空调的情况下,也能实现88%左右的续航达成率。


与激进智能汽车科技不同的是,雷克萨斯的智能化强调更加温和、拟人化的操作方式,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PDA,当系统监测到“有行人横过马路”、“前方出现车辆或弯道”等情形时,可提前辅助驾驶员减速,因此不会出现AEB“点头急刹”,提升了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产业转型初期,特斯拉和新势力以激进、犀利的风格进行“心智破冰”,争取少部分先锋人群的欢心。而在转型成熟期,雷克萨斯等传统品牌便以温和、周到的方式,给用户带来更为可靠、妥帖的新技术,匹配主流人群的理性诉求。


行远>跑快


当几乎所有人都学会把“这是个浮躁的时代”挂在口边的时候,宏观的高速节奏已经化入到绝大多数人的脚步里。整个世界都在高速运转,我们要么自己主动化身旋转的马达,要么被时代的鞭子抽成被动的陀螺。


但是,“快”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取向,长期跑得稳,胜过一时跑得快。



锁定今年中国市场进口车冠军的雷克萨斯,过去五年乃至十多年来的销量变化曲线,都体现出一种“求远超过求快”的理念。


按照国家金融局保险数据,2019、2020、2021、2022和2024年,雷克萨斯都坐上“销量第一进口汽车品牌”的王座,部分年份能够突破20万辆大关。其实,2018年和2023年,雷克萨斯比起当年的冠军品牌,销量也只差了几百辆到几千辆,整体销量表现非常稳定。


这份稳定的成绩单,看起来恢恢乎游刃有余,并未用尽所有力量“无所不用其极”,但却是雷克萨斯乃至东方汽车智慧的凝结——行远>跑快,适度的“慢”,匹配本质的“稳”,才是符合长期发展的王道。


适度的慢,并非迟钝或消极,它是长时间里保持审慎和稳重姿态,直至最后冲刺的一刻。曾经年少轻狂,嘲笑过各种版本作品里太极拳初创时期张三丰的言辞,什么以慢打快?什么以柔克刚?天下武功分明唯快不破,唯刚莫当。然而阅遍种种兴衰起落,方才悟得慢的哲学背后的厚积薄发和稳健无失。


日系车,以及整个东方汽车阵营,更应该慎思笃行,吃透“求稳”、“兼得”的理念,将儒家传统智慧融合到当代企业的运作中。



在地球生物亿年进化史中,鳄鱼属于极少数迄今变化不大者,盖因其构造颇能适应环境,无须再进化。这种生物平素蛰伏水中,陆地移动速度堪堪相当于人步行,但发动攻击的刹那速度远高于大多数动物,甚至足以捕捉羚羊和鸟类。可见,大自然本身便已呈现出快慢结合的成功例子。


也许明天的路上,人们依然还会脚步匆匆,只是对周遭景色和脚下会倾注更多的目光,仔细领略咀嚼慢的哲学带来的新体验。不怕被笑失了锐气,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但惟有踏稳每一步,再览旧江山时才不会浑是新愁。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29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