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能源车增长按下暂停键,头部品牌进入平台期

新能源车增长按下暂停键,头部品牌进入平台期

驾仕派 2599浏览 2024-12-26 IP属地: 未知


从2020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进入爆发增长期,短短4年时间,就从不到10%的小众地位,一跃成为了份额超过50%的绝对主流。


尤其是在2024年,仅仅半年时间,渗透率就从年初的30%左右激增到了50%。


按照这个趋势,新能源渗透率距离70-80%的高位,似乎也不远了,很多以燃油车为主力的非一线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似乎也进入了倒计时。然而新能源车渗透率刚刚跨过50%,情况就又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按照乘联会的零售量数据,今年8月份国内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53.7%的最高点,之后的9、10、11月,这个数字没有继续增长,反而出现持续下滑,11月已回落至52.3%。


没错,新能源车确实稳住了50%的份额,但是对比持续几年的猛烈扩张,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的突然停滞,显得相当不寻常。


如果将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竞争看作战争的话,这场战局突然进入了僵持阶段,而一场战争一旦进入僵持,战局的发展方向,就不好说了。


新能源车增长突然停滞,会让人想到两个原因:一是新能源车市场整体增速停滞,二是部分新能源品牌、或者以新能源车为主的车企,销量增长迟滞或下滑,拖了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后腿。


至于是哪种情况,我们首先就得盘一下主要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变化:

上表统计了目前市场上10个主流新能源车品牌,在过去半年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变化,以最近的9、10、11三个月份的份额情况来看,整体出现下滑和上涨的品牌,恰好各有五个,分别以红色和绿色进行了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都采用的各单一品牌的上险量,不含集团层面其它品牌的销量。


● 比亚迪


规模最大的比亚迪,最近两个月创下了月销40万辆的辉煌成绩,相比半年前不到30万辆的规模,比亚迪近两个月的销量成绩更具耀眼,但是相当反直觉的是,近两个月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上涨,反而是略微下滑的。


份额层面,比亚迪的历史高峰出现在今年8月份,当月上险量36.1万辆,在全国市场占比高达18.19%,而单月破41万辆的10月份,它的份额反而只有17.57%,11月份的份额进一步下滑到16.28%;和8月份相比,比亚迪的份额已经损失了将近2个百分点。


但比亚迪在销量层面依然是上升态势,几款主销车型的销量也是处于增长的,例如海鸥近两个月都超过了5万辆,海豚10月超过了1.8万辆,汉EV和汉DM-i则是在11月超过了2.8万辆。


除此之外,比亚迪其它热销车型,也都是各细分市场的领跑者,但和过去半年的巅峰时期相比,不少车型近两个月都出现了让人不易察觉的下滑趋势。


比如秦PLUS系列在8月份之前月销都保持在4万辆左右,11月下滑到了3.6万辆;同平台的驱逐舰05,今年5月销量曾高达2.4万辆,11月已经不足1.9万辆;年中上市的秦L,9月、10月销量都直逼4万辆,11月却滑落到了3.4万辆。


对于动辄月销3、4万辆的爆款车型,某段时间的销量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近三个月比亚迪整体份额的下滑,背后有着不容忽视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其它品牌的表现中寻找答案。


● 特斯拉


特斯拉的份额高峰出现在今年9月份,达到3.28%,11月下滑到3.06%,不过特斯拉每个月销量都有周期性的波动,而过去半年整体的份额表现是比较稳定的。


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累计销量达到57.9万辆,2024全年超过去年的61万辆基本已经没有悬念,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仅有Model 3、Model Y两款走量产品的特斯拉,如今的销量规模也基本到了天花板,理想、鸿蒙智行等新势力品牌,正在快速缩短和特斯拉的销量差距。


● 鸿蒙智行


从销量来看,过去半年包含问界、智界、享界等品牌的鸿蒙智行,有5个月的销量超过4万辆,整体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看市场份额的话,其6月份的高峰期曾达到2.57%——到了11月份,却只有1.73%了。


严格来讲,在8月份遭遇环比骤跌后,鸿蒙智行9月、10月的市场份额是上涨的,但11月的再次滑落,说明华为系产品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曾经的销量主力问界M7,巅峰时期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月销量一度超过3万辆,但是销量波动很大,经常受到竞品和自身改款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年中以来,问界M7多数月份的销量都超过1.5万辆,但11月却下滑到了1.25万辆。


对问界M7影响最大的竞品,除了同价位的理想L6外还有自家兄弟品牌的智界R7,后者纯电版11月销量就已经逼近9千辆,而智界R7的增程版也刚刚上市,问界M7的月销规模跌破万辆将是大概率事件。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享界S9,其豪华行政纯电轿车的身份目前还未能打响,经历了10月份月销5千+的小高潮后,11月就跌到了1千辆出头,如果没有产品或价格层面的大幅调整,这款车要想再有突破难度不小。


所以当下的鸿蒙智行,有智界R7成为爆款的喜,也有问界M7客户流失的忧,目前并没有通过产品的完善实现1+1>2的效果。如何对自家定位相似的产品进行平衡?是鸿蒙智行未来一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理想


对于理想来说,9、10、11月销量持续破5万无疑是个好现象,但是看市场份额,理想在7月份的高点期曾达到2.79%,最近的11月也已经下降到了2.09%,如果销量再稍有波动,其市场份额就很容易跌到2%以内。


不过理想最大的隐忧,其实是产品的销量结构出现失衡,目前旗下4款车,一半以上的销量集中在了L6这一款顶配售价不到30万的入门级车型上,而去年底理想月销首破5万辆大关时——其所有车型的售价全部都在30万元以上。


如今一年过去了,理想新增了MEGA和L6两款新车,但销量仅仅和一年前的高峰时期持平,看似依然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但产品均价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如今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也进入了萎缩期。


与此同时,智界R7增程版才刚刚上市,虽然问界M7注定会受到冲击,但受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理想L6。纯电战略受挫的理想,在新的2025年里能否保住目前的销量和份额?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


●埃安


以上我们谈的四个品牌,都属于新势力阵营,而由广汽创立的埃安品牌,销量规模此前也曾媲美头部新势力品牌,但在最近半年里也遭遇了销量和份额的双重下滑。


在10月份之前,埃安品牌的月销量都保持在3万辆以上,不过这并不是它的巅峰——早在去年3月份,埃安品牌就首次突破了4万辆,去年全年累计销量接近44万辆,算下来月均销量也已经逼近4万。


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埃安品牌的规模就开始骤减,今年前11个月总销量将将超过30万,今年总销量相比去年注定会有至少10%以上的下滑。而在市场份额层面,6月份还曾达到1.78%,10月份就已经降到了1.12%。


埃安品牌目前的处境并不让人意外,它此前90%以上的销量都集中在AION S、AION Y两款网约车属性浓厚的车型上,产品结构可以说相当脆弱,能维持目前的规模已经非常不易。


不过埃安品牌的未来并非一片暗淡,经过10月份的低点后,埃安11月的销量和份额都有一定反弹,这是由换代更名为霸王龙的AION V和大幅淡化网约车属性的全新轿车AION RT贡献的。


在此之前,AION V的月销一直徘徊在1-2千辆水平,而换代的霸王龙上市后,9到11月的销量都超过了5千辆,上市不久的AION RT,11月销量也超过了7191辆,已经取代AION Y成为目前品牌最畅销的轿车。


虽然埃安目前的销量规模还远不及巅峰时期,但霸王龙和AION RT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这对埃安品牌来说比短时间的销量回升要更重要。在家用车市场受到认可,埃安品牌依然具有维持主流新能源品牌的潜力。


驾仕总结:


通过分析5个头部品牌份额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


1、5个品牌均在2024年底出现了份额的下滑,并非是某一个品牌的特例;


2、还有5个品牌出现了份额的增长,但粗略从确切数值上来看,难以抵消份额下降品牌留下的空隙;


所以,另外5个品牌的具体分析、以及燃油车在2024年的末尾发起了怎样的猛攻,我们下一次继续聊。


(END)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206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