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1037浏览 2024-12-31 IP属地: 未知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寄望于“15万最强智驾”击穿用户痛点,不料销量成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去年,宝骏为其全新车型云朵增加了配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灵犀版车型,新车刚一上市就取得了首月1830台的月销量。虽与其官方宣称的“上市首日订单达到5000台”成绩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新品产能爬升,物流运力,消费观望等多重因素干扰,该成绩尚属中规中矩。

主打“10万级”价格区间的宝骏似乎认定了智驾是破局突围的关键。今年9月,宝骏推出了新车型云海,宣称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同时打出了“让50万级高阶智驾乐趣在15万内即可体验”的口号。但回归市场,消费者似乎对其并不买账。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11月,云海销量分别为1099台、2505台、1850台;放眼于整个紧凑SUV市场,云海期内销量分别位列64位、49位、55位。而高阶智驾的不稳定性与客群“痛点”的错配,或成为其销量疲软的直接因素。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1

搭载高阶智驾

用户反馈问题较多

当前,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新车型不断量产落地,可靠是智驾功能落地应用的基础。反观宝骏,似乎可靠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云海全系标配的高阶智驾功能被称为灵眸智驾2.0 Max。根据宝骏官方说法,这套系统是宝骏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深度合作的产物。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纯视觉方案,不依赖于高精地图,仅依靠车辆的导航规划和前置的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即可实现高速、城市道路等多场景的领航功能。其智驾能力则是通过动态BEV(鸟瞰图)、静态BEV以及OCC(占用网络)三种感知技术形成的端到端感知模型。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单看智驾方案介绍,作为早期使用大疆智驾方案的车型,云海的智驾能力是配得上“15万内最强”称号的。该方案也搭载在上汽大众的途观L Pro、一汽-大众迈腾等车型上,足以见得其能力得到了部分车企的认可。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然而,就是这样的被称之为“15万内最强智驾”的车型,有很多车主却表示用起来很不省心。比如在路口时经常识别不出前方车辆及红绿灯状态;在过路口时智驾系统也频频退出,需要随时接管,如果遇到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突发行为,极有可能会因为接管不及时带来危险。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也有一些车主表示,在使用全自动泊车功能时会出现无法精准识别障碍物导致车辆磕碰的情况。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根据某智能驾驶从业人员的说法,宝骏云海采用的纯视觉方案的确会存在因训练量少带来的局限,通常这种纯视觉的智驾方案需要大量的行车数据用于标注和训练,从而不断提高系统识别障碍物的能力。如果来自厂家的测试和用户的行车数据量少,就会直接影响智驾能力。而当前宝骏搭载灵眸智驾系统的车型销量并不可观,其数据量恐无法满足智驾功能训练和迭代需求,让人不禁深思,已交付车主似乎成为了智驾系统的实验样本。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此外,云海的智驾系统算力仅32TOPS,这也是制约智驾性能的瓶颈。原因是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尽管没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云海的800万像素双目摄像头采集的高清图像对智驾芯片也提出了算力要求。高算力的芯片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处理这些数据,使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预测其他道路参与者的行为,从而做出安全的驾驶决策。同时,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也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反应时间和决策准确性。此外,算力冗余的系统,在面对技术迭代时,还留出了升级的空间。

2

高阶智驾并非宝骏客群刚需

上市3月销量持续走低

在稳定性不高的情况下,宝骏还盲目追求科技平权,希望通过在低价入门车型上配备丰富的智能驾驶功能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偏好,作为与对手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这一配置也带来了额外成本,在本就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上反而降低了价格上的优势。

根据部分经销商反馈,智驾功能在云海上的存在感不高,属于“穷人嫌弃、富人不要”的状态。而当前年轻消费者善于利用金融工具降低车辆购入门槛,如果喜欢科技偏爱智驾可以适当提升预算,购入技术更成熟稳定的车型;另一方面该价格区间亦有着众多品牌与之竞争,如小鹏、比亚迪、吉利、长城、荣威等,有更多兼具性价比车型可选,叠加各经销企业推出的优惠价格,均能满足该价格区间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公布的销量数据,11月宝骏品牌仅售出5114辆,难以企及“同门”五菱银标的91109辆。当前在算上各类补贴的情况下,即便仅需8万多就可以买到的云海,也难以驶入众多消费者的心房。

3

喊口号不如“办实事”

“15万内最强”的确能赢得更多的关注与行业的声量。但在汽车行业营销越发趋同的今天,这句笼统且夸大的口号并未将云海的优势直观展现。

从车辆配置方面来看,宝骏云海推出了插电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的4款车型,指导价从10.98万元到13.38万元。其中插混车型采用了1.5L发动机+单电机的组合,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6马力,电动机最大功率为204马力,C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分别是60和140公里,WLT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分别低至4.86升、4.96升,根据官方对外披露的信息,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00公里。纯电车型匹配的是与星光S 一致的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204马力,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是500和600公里。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单看最为核心的动力部分,对一台10万级的新能源车型,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处于行业平均线之上的水平。

不光如此,为了对得起“15万内最强”的称号,云海的其他硬件配置亦有着领先同级竞品的投入。其中,在底盘部分云海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E型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这种悬架结构也是日系中级车的常用配置。座舱部分采用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Ling OS组合,车机运行流畅,且座舱功能丰富易用。在舒适化配置上,云海采用主驾6向+副驾4向电动调节,只是出成本控制问题,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功能均为选装配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10万级的新能源车,云海标配了前排双层隔音玻璃,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得到了优化。

高阶智驾压弯了宝骏云海的“腰”

失之桑榆差之千里,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不占优势的高阶智驾功能并未击穿该价格区间主力消费者的核心痛点。

作为朴素的小镇中年的家庭用车,可靠、耐用、易用是这些车辆的首要指标,在此之上,作为家庭的大件消费品还要能让人觉得“有面子”,而智驾功能则是锦上开花却可有可无的配置之一。尽管云海的这套智驾方案成本已经降到千元水平,反映在产品定价上可能要高出数千元,对很多家庭来讲多花钱买到一个可有可无、可靠性不高的功能,远不如一台街坊邻里都认可的品牌。

宝骏倒不如舍弃智能这张牌,让云海彻底回归性价比。让“15万内最强”的口号,真正喊到消费者心中。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126粉丝    0作品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