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汽车品评工作室
设 计 | 胡 旭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充满创新与转型的一年,多个突破性事件和重大新闻瞬间成为行业焦点。
这一年,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智能化技术的加速落地、以及车企之间的跨界合作和并购重组,都在深刻改变着汽车市场的格局。同时,车企的国际化布局、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也让全球目光更加聚焦于中国市场。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力量的崛起,都在这一年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竞争。
以下是2024年汽车行业十大最重磅的新闻瞬间,它们不仅印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崭新姿态。
国补“以旧换新”力度空前
在2024年初,商务部提出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推动消费持续扩大,明确将推动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
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中央财政预拨资金预算的通知》显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年度资金总额为111.977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64.4004亿元,地方资金47.5771亿元。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合计突破500万份,其中,报废更新超244万份,置换更新超259万份。不难看出,国家补贴对刺激车市仍然起到不可替代的提振作用。
比亚迪放大招 开启“电比油低”新时代
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春节过后,比亚迪带头打响了龙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第一枪”,将新能源汽车打入7万元时代,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随后,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降价,新能源车市从“油电同价”走向“电比油低”。
欧盟高筑关税壁垒
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的角色不可忽视。中国汽车制造商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不断转型,积极拥抱创新。
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防范之心可谓路人皆知,他们声称中国政府给予国内车企不公平补贴,导致欧洲本土车企难以竞争。从2023年10月启动反补贴调查,到2024年7月开征临时反补贴税,再到10月4日最终敲定17.8%到45.3%的高额关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打压可谓步步紧逼。
在欧盟筑起“关税围墙”的情形下,中国车企正多措并举加速出海进程,除了与欧盟谈判磋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外,也有不少中国车企“曲线救国”,加速开拓东南亚、墨西哥、巴西、沙特、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近期,中欧双方在传达一个积极信号——欧盟似乎会对中国电动车松口。
保时捷“后院起火” 经销商联合逼宫总部
2024年5月,多位知情人士爆料,因为销量不理想,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可是亏本卖车的经销商,已不愿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部分保时捷经销商以停止提车“逼宫”总部,要求总部给予补贴并且更换高管等。
实际上,保时捷中国所面临的困难,是每一个豪华品牌都不得不接受的挑战。中国车市前所未有的激烈价格战,让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也暂时放缓。未来保时捷中国如何破题,有望对豪华车市场起到风向标作用。
宝马退出价格战
7月12日,宝马中国方面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2024年以来,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尽管在销量上有所增长,但是大幅让利的背后,也对不少车企的利润和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奥迪+上汽”新品牌AUDI官宣
11月7日晚,奥迪和上汽集团合作推出全新品牌——AUDI。新品牌使用“AUDI”字母标识,而不是奥迪标志性的四个圈,品牌车型将基于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专注中国市场。
全新AUDI品牌的问世,预示着奥迪将更加积极地拥抱智电化浪潮,并通过本土品牌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豪华车领域的地位。
德国大众深陷关厂裁员风波
变革“腥风血雨”下,阵痛难以避免,欧洲汽车行业经历着一场从上到下的洗牌重组,德国大众大众在今年3季度开始选择进行战略收缩。
2024年9月以来,大众汽车宣布可能关闭部分德国工厂,裁减数万个工作岗位及整体降薪,以应对欧洲汽车市场下滑和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若付诸实施,这将是该集团自创立以来首次关闭本土工厂。
在经过近3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后,大众汽车与劳工代表就削减成本措施方面达成协议:暂时不会关闭工厂,但将在未来对德国业务全面改革,包括裁去3.5万员工,并在德国减少70多万辆汽车的产能。
张勇“下课” 哪吒汽车急寻突围之路
上半年哪吒有多高调,现在哪吒就有多沉默。12月6日,哪吒汽车宣布因公司战略,张勇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转任公司顾问;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首席执行官。
方运舟在公司全员信中直言,面对市场竞争的极度内卷化、舆论传播的瞬息扩大化,叠加哪吒汽车自身在战略、组织、管理体系上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致使公司的发展遭遇短期震荡。未来,将实施包括公司组织优化重组、推行全员持股计划、变革组织机制、战略业务聚焦和走向海外等6项改革措施。
极越汽车“原地解散”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车企在智电领域投入巨大,终端又面临“价格战”的考验,多种压力作用下,多家新势力品牌已陷入困境或“爆雷”,行业“淘汰赛”正在加剧。
临近年底,极越似乎一夜之间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供应商讨债,公司大规模裁员,员工围堵CEO夏一平,这个曾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汽车机器人企业”,在全网吃瓜群众的“直播”见证下快速崩溃。正如墙上那句话所言:中国智能汽车(维权)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
本田、日产、三菱大合并 日本车企抱团取暖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袭,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型迟缓。日本车企销量不断下滑、经营陷入困境,促使它们“抱团取暖”。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日前在东京共同宣布,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目前来看,合并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如今本田和日产的核心业务仍以燃油车为主,在新能源核心技术储备方面相对薄弱,双方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时代保持竞争力,是合并后面临的重要挑战。
比亚迪 4 月智驾车型销量断层领先,重塑行业格局
车界速报-莲花汽车举办安全驾驭训练营、特斯拉启动无人出租车项目
比亚迪海洋智驾版10款车型限时一口好价!一价到底闭眼冲!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 / 海洋系列贡献 190617辆,方程豹、腾势等子品牌分别售出9068辆和13519辆 ......
冠军致敬冠军!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
2025年5月22日,北京。今日,英力士汽车北京中心正式开业,标志着品牌在中国高端硬派越野车市场的进一步深耕。
5月23日,比亚迪宣布亚洲首位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冠军赵心童正式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中国冠军双向奔赴。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 / 海洋系列贡献 190617辆,方程豹、腾势等子品牌分别售出9068辆和13519辆 ......
尽管上汽集团已提前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市场对其业绩承压早有预期,但年度财报正式揭晓时,实际业绩的滑坡幅度仍超出多数人的心理预期。这份沉甸甸的财务报告背后,不仅承载着投资者对这家汽车巨头“触底反弹”的期待,更折射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面临的深层挑战。
比亚迪宋家族4月热销8.4万辆 持续霸榜中国SUV销冠
5月23日,比亚迪宣布亚洲首位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冠军赵心童正式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中国冠军双向奔赴。
近日外媒报道称,在遭受重大亏损后,捷豹路虎将于明年停止在中国生产自己的车型,转而采用中国平台打造全新电动化产品。
有关于奇瑞汽车上市的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2月2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广发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这一个消息,似乎预示着奇瑞汽车的上市将尘埃落定,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在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表示,上市是2025年奇瑞的首......
新款标致408是否也会导致烧机油呢
日产与丰田悄悄接触,双方是否有可能合并?
5月22日,永泰能源召开了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高管团队围绕业绩表现、战略布局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度解读,明确提出“2025年公司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占归母净利润30%以上”的股东回报目标,并释放海则滩煤矿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信号,全方位展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信......
比亚迪海洋网限时一口价,10款智驾版车型5.58万起
本周中国汽车口碑榜 SUV 周榜出炉,吉利、哈弗、奇瑞三大自主品牌强势包揽前三。这不仅是三大品牌的荣耀时刻,更是中国自主品牌口碑崛起的有力证明,最关键的是,这代表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已经来到了新的高度!
电子后视镜会被整顿吗?
赵心童正式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