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郑谊 1611浏览 2025-02-09 IP属地: 未知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赶上了2个绝好的时代机会,一个是EV也就是 新能源电动化的发展,让中国汽车弯道超车,让比亚迪在2024年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商!而另一个是AI,也就是人工智能,它不仅让车机系统更聪明,还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就在最近,中国 AI 初创公司 DeepSeek 发布的 R1 模型引发了行业震动,该模型被评价为性能超越美国和欧洲的 AI 模型,而成本却低得多。消息传来,硅谷陷入一片混乱。以 OpenAI 为首的 AI 企业面临诸多质疑,人们质疑它们为何要筹集如此巨额资金,以及究竟能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收益。特别是半导体制造商英伟达,创下了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AI技术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变革】
当下,AI 行业被认为正经历着根本性的震动。这与 2023 年上海车展上,美国和欧洲汽车行业亲眼目睹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实力后所受到的冲击并无不同。当时,中国电动汽车在性能、软件和电池技术等方面已领先于传统汽车制造商。

如今,类似的情况在 AI 领域重现。Meta 为分析 DeepSeek 的技术,在内部组建了特别分析团队。他们正在研究 DeepSeek 如何能以如此低的成本实现高性能,并思索将相关技术应用于自家 AI 模型的方法。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如果这种情形让你感到似曾相识,你可能会想起福特的秘密电动汽车开发项目。福特为打造像中国企业那样价格亲民的电动汽车,正在研发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这与当下 AI 行业所发生的事情如出一辙。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感到震惊。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质疑中国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取得领先。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合资让中国汽车产业发展,EV让中国汽车崛起!】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进入 21 世纪,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有能力购买汽车的消费者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因此,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为进入中国市场,纷纷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当时,中国被视为全球的工厂,也是能为汽车制造商带来稳定收益的市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预期。中国不再满足于成为单纯的生产基地,而是开始培育本土汽车产业。中国企业以早期与德国等全球企业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所学到的技术为基础,专注于电动汽车研发。借助政府大规模的电池投资、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以及尖端软件的开发,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最终,中国产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电池技术、软件等几乎所有方面都超越了美国和欧洲品牌。如今,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具备技术实力,还拥有价格竞争力,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即便如此,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实施进口限制的美国,至今仍未切实感受到这种变化。这得益于高额关税和软件监管,使得中国电动汽车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然而,这些措施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欧洲,中国汽车品牌已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像 MG 和比亚迪这样的品牌,正在蚕食大众和奥迪的市场占有率,其影响力甚至扩大到考虑收购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工厂。最近,它们还进军日本、东南亚市场以及韩国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AI 正在重演同样的故事】

当然,AI 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产业。但美国和欧洲都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发展,进而在竞争中落后,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即便在 DeepSeek 事件之后,人们仍然对中国能否在 AI 产业中引领创新心存疑虑。这就如同几年前,汽车行业也曾对中国是否真的能够主导全球汽车市场而感到困惑。

DeepSeek 所取得的成果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不再仅仅是制造廉价产品的国家,而是已经站在了引领创新的位置上。

DeepSeek 的出现让华尔街受到冲击,英伟达股价暴跌。然而,关注汽车产业发展的人都清楚,这样的情况并非首次发生。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一要感谢EV,二要感谢AI !

【如今关键在于 “如何应对”!】

AI 和汽车产业的变革,并非单纯的技术竞争。未来几年,这将成为决定美国和欧洲采取何种战略的重要转折点。

一些美国汽车企业,面对这样的竞争,不是正视挑战,反而感到欣慰,认为没必要急于制造电动汽车了。随着新政府的上台,他们愈发期待能够维持以汽油卡车和 SUV 为主的原有战略。拜登政府时期的环保投资将会减少,将一切交给市场逻辑的趋势愈发明显。

然而,如果 Meta 和英伟达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市场并非总是对美国和欧洲有利。技术竞争已然打响。美国和欧洲在这场竞争中的选择,将决定它们未来的走向。是时候具备应对长期市场变化的能力了。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郑谊 1.3万粉丝    8709作品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