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四位车圈大佬现身高层座谈会,释放了这些信号

四位车圈大佬现身高层座谈会,释放了这些信号

汽车公社 1945浏览 2025-02-18 IP属地: 未知

2月17日上午在京城的一场关于民营企业家的高层座谈会,引发了业内外的轰动,大家纷纷去对脑袋,辨别参与座谈的企业家,究竟对资本市场、哪个板块带去积极正面影响。


昨晚的新闻联播,则是花了8分钟的时间播报这条新闻,解答了大家对参与企业代表的疑惑。而高层对这场大会精神的传递,以及对民营企业的指示,则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营企业前进的道路,指明了非常清晰的方向。


实际上,上一次如此高规格的座谈会还是在2018年。中央时隔6年3个月再度专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可见这次座谈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方面是中国经济遇到的难题待解,民企必须放弃“躺平”“润”的迷茫;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对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忽视,重回“56789”(贡献50%税收、60%GDP、70%创新、80%就业、90%企业数量)的辉煌是国家最殷切的期待。


如果说2018年的座谈会聚焦的是“纾困”,那么2025年的关键词已转向“科技突围”,参与座谈的各位负责人,可以说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高层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剑指中国经济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当然这场座谈会,对汽车行业来说,也是划时代和里程碑的。从坐在第一排的代表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无论是小米的雷军,还是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四位大佬实际上都与车圈有最直接的关联。


华为深度参与智能汽车的变革,重塑新时代汽车产业链,而“界”系列品牌带来的高端汽车发展潜力,让中国品牌也有了自己的BBA。


比亚迪则是中国车企冠军,也是新能源产品的核心推动者,引领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和全球汽车产业中实现弯道超车。


虽然小米核心是电子消费品,但小米汽车后来居上,以强大的号召力和在高端汽车领域的突围,成为消费升级趋势的引领者,有望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宁德时代则是全球动力电池大王,是全球动力电池的定义者,也深深促进和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革命,其主导制定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被联合国欧洲经委会纳入全球技术法规。


四家企业,四位大佬,无疑可以代表整个汽车行业的趋势和前景方向。这也充分说明,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2024年,汽车产业营收10.65万亿元,超越房地产),得到了国家和高层的强烈重视。


而作为汽车产业中的关键角色,民营车企凭借市场化基因和快速决策机制,不断打破传统垄断,激活产业活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断夯实中国汽车技术引领和全球汽车产业地位的跃迁,成为汽车市场格局重塑者。



最新的数据显示,作为民企的代表,比亚迪和吉利目前已经是国内车企的冠亚军,且领先优势更加明显。放在整个民营车企的销量来看,2024年十余家(不到所有车企的三分之一)民营乘用车企的数量,却达成了超过1000万辆(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销量贡献,成为中国汽车的中坚力量。


利润方面更是如此,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家民营车企净利润总和达313.1亿元,远超上汽、长安、广汽等国有车企前三名总和(109.76亿元),两者利润差距达2.85倍。这种竞争压力倒逼国有车企加速改革,推动全行业从依赖合资品牌的“躺赢模式”转向自主创新驱动的“硬核竞争”。


在技术创新方面,民营车企也是主力军,特别是当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赛道的先发优势方面,民营车企已经突破技术卡脖子,构建产业链话语权,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掌控三电技术,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达37%,形成对日韩企业的直接挑战;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实现平台化研发成本降低30%,产品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衍生出来的SPA、SEA和GEA架构,成为吉利不断向上的底气;新势力车企以软件定义汽车,蔚小理和华为、小米们带来的领先行业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汽车新体验,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汽车产业的核心是生态和供应链,过去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基本上都被外资把控,中国汽车的崛起依托的就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优势。而现在民营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崛起,重构了汽车产业价值分配格局。


比如在电池这个产业纵向拉动领域,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超35%,其与比亚迪的竞争推动锂电池能量密度年均提升8%,双方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力量,引导和培育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壮大,成为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


而在产业链的横向整合上,华为模式赋能车企智能化转型,带动车载芯片、高精地图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速超25%,并带动一批相关零部件和配套企业的壮大和崛起。就业创造上更是如此,作为制造业最大的一个板块,每1个整车岗位带动7个关联岗位,民营车企贡献汽车行业80%新增就业,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和提高做出了贡献。


当然在中国汽车走出去,建立国际影响力方面,民营车企也是改写国际竞争规则和全球化的破局者,民营车企引领的中国汽车走出去,正在打破“中国制造=低端代工”的刻板印象。比如比亚迪海外工厂布局覆盖东南亚、欧洲,单车均价突破3万美元,较2018年提升150%;而吉利入股奔驰、收购宝腾、路特斯,反向输出SEA浩瀚架构、发动机技术、整车平台等,开创中国车企技术授权先例,成为技术输出的典型代表。



在经济转型领域,民营汽车更是拉动经济转型的引擎,扛起了新质生产力的大旗。在投资拉动方面,比亚迪年均研发投入超营收5%,蔚来、理想等民营新势力车企的崛起,更是带动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消费方面更不用说,过去中国品牌基本上盘踞在低价区间,高价值产品基本上被外资豪华品牌垄断。现在随着新能源的转型,民营车企推出的如理想L9、问界M9、极氪009等高售价和高价值产品,不仅打破了原有外资车企建立起来的价格带壁垒,更激活了消费升级新动能。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坚实依托,既能通过高强度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突破,也能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汽车产业又是制造业最核心的主导,民营车企又是汽车产业的引领者,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壮大不言而喻。


正如官方评论所言,民营车企的崛起不仅是商业成功案例,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它们证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市场化竞争机制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协同发力,能够快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未来随着智能电动车向“移动智能终端”演进,民营车企或将引领中国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



当然这里探讨民营汽车企业的优势,并非就全盘否定了央企国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央企国企依旧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产业的半边天。同时央企和国企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没有央企国企过去二十年来的合资经验,带来的产业链培育和人才的培养,就不会有如今中国汽车自己站起来的局面,这份功劳不能忘记。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革,央企国企也在进行改革和调整,东风和长安的整合,就为未来央企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想象空间。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央企和国企也将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排名国内销量前三,出口第一的奇瑞,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央企国企民企在制造业上的持续坚守与久久为功,才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在这场大会之后,有人说硬核的企业家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但需要匹配时代的打开方式。当政策暖流遇上硬核创新,当制度性承诺对冲不确定性风险,这个春天埋下的种子,会在秋天结出怎样的果实?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企业家重新点燃希望的眼里。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276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