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辉煌不再?2025年日系三巨头如何自救?

辉煌不再?2025年日系三巨头如何自救?

猫头鹰车志 2520浏览 2025-02-21 IP属地: 未知

作者:kimsu

或许,日系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自己也不会料到,2024 年的4月,或许是它们近段时间的最后一抹亮色。那时,刚刚发布财报的三巨头正春风得意,各自亮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尤其是丰田,营业利润飙升96%,直逼5.35万亿日元大关;净利润翻倍,直追4.94万亿日元。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半年报的揭晓却给了三巨头沉痛一击,与2023年同期相比,他们的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在净利润这一关键指标上,丰田跌幅达到了26.4%,仅余1.91万亿日元;日产更是惨不忍睹,同比暴跌93%,仅余192.23亿日元。

本田虽稍显坚挺,发布第二财季数据后还上调了全年销售额预测,但其第二财季的营业利润仍同比下滑了15%,定格在2579亿日元。此后,日产破产的流言如同深水炸弹,瞬间在汽车界掀起不小的风浪。据英国《金融时报》从日产内部两位匿名高管处获取到的消息,日产的现金流已捉襟见肘,仅能勉强支撑这家拥有90年历史的汽车巨头再挺一年。若无新投资者的及时注资,日产或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生死存亡之秋。

可以说,如今的日系三巨头,似乎都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各自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

丰田:口碑急转直下

1894年,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日本静冈县诞生,他的父亲丰田佐吉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纺织机发明巨匠。丰田喜一郎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创新精神,于1926年发明了自动模型纺织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丰田工业有限公司。然而,丰田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一次英国之行,让他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他毅然决定转型造车。

转型之路始于向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出售自动纺织机,从而获得宝贵的启动资金。1936年,丰田推出了首款AA型轿车。然而,好景不长,二战的爆发让丰田公司陷入了金融危机,濒临破产的边缘。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为丰田带来了转机,美国向丰田订购了大批卡车,帮助丰田走出了困境。

1955年,丰田皇冠车型横空出世,迅速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丰田也由此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时代。1966年推出的卡罗拉更是大放异彩,一年后便取代大众甲壳虫,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车型。2013年,卡罗拉更是创下总销量4000万台的世界纪录。而丰田最辉煌的时期当属2023年,全球销量突破1123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丰田的销量表现也依然算得上稳定,全年在全球范围内卖出了超1082万辆新车,虽然相较于2023年同比下降了3.7%,但其依然连续5年坐稳了销量第一的宝座。

然而,这一年的丰田却陷入了“信任危机”,在各种负面消息中沉沦。2024年年初,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被曝出长达30年的造假丑闻,最终被证实存在174项违规操作,连碰撞安全数据也涉嫌造假。年中,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丰田汽车同样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涉及38款车型,规模超过500万辆。10月,丰田又因轮胎侧壁损坏问题在美国召回11890辆汽车。而在中国,上千位一汽丰田皇冠陆放车主集体反馈车辆严重亏电问题,随后汉兰达和塞纳车主也纷纷响应。这一连串的负面新闻,让丰田的品牌形象遭受了严重打击,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日产:生存情况直转急下

1969年,日产汽车推出一款划时代的杰作——240Z跑车,这款跑车在外观上巧妙地汲取了捷豹E-Type的灵感,却又在燃油经济性上更胜一筹,瞬间点燃了日本与美国市场的热情,让日产真正跻身世界级汽车品牌。2018年时,日产的销量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彼时的日产或许怎么都不会想到,6年之后其就会陷入现金流断裂的危险境地。

事实上,自日产最大的股东雷诺频繁出售日产股份,持股比例从43.4%降至15%后,日产就一直处于一个混沌状态。

近年来,日产的市场表现一直不佳,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关键市场,下滑程度更是有目共睹。2022年时,日产在华销量虽然同比大跌22.1%,但至少还有104.52万辆;而到了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仅为69.6万辆,同比下滑12.2%,颓势尽显。

北美市场的溃败更是让日产的困境雪上加霜,2024年4月到9月,日产在北美市场亏损41亿日元,北美市场曾是日产的主要利润来源,如今却成为其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日产内部的权力斗争如同暗流涌动,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决策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自2018年前CEO卡洛斯·戈恩因财务丑闻锒铛入狱后,日产便陷入了无休止的内讧漩涡。现任CEO内田诚与COO阿什瓦尼·古普塔、高级顾问哈里·纳达等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让日产的管理层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这种内部消耗不仅拖累了日产的运营效率,更导致其在车型迭代、市场布局等方面频频失策,错失了诸多发展良机。

内外交困之下,日产终于陷入了今日困局。尽管它也在拼尽全力自救,比如削减全球产能20%、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高管自愿降薪等举措,但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扭转大局。

更为不幸的是,日产与本田那项旨在携手应对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600亿美元合并谈判,也在今年2月宣告破裂。这本是日产寻求盟友、共度时艰的希望之光,如今却似乎已化为泡影。报团取暖似是无望,而这也让日产的未来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本田:利润直转急下

本田汽车的故事始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曙光初现之时,在那个二战硝烟散尽的废墟之上,本田宗一郎创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起初,公司主要生产摩托车零部件,而1949年,随着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本田摩托车横空出世,它迅速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在此之后本田便逐渐在摩托车领域站稳了脚跟。

但本田的雄心壮志犹如丰田般无尽。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63年,本田正式推出了T360微型卡车,至此本田正式踏入汽车领域。

此后,从被誉为“神车”的思域,到广受欢迎的雅阁与奥德赛,再到风靡全球的CR-V,乃至被誉为“东瀛法拉利”的NSX,本田汽车的辉煌历程总是令人称羡。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本田却与日产一样,共同面临着汽车业务利润低迷的严峻挑战。在纯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等科技浪潮的席卷之下,本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在这场变革中求得生存,本田曾毅然决然地宣布,到2040年,其全球新车销售将全面转型为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车,并豪掷10万亿日元,用于研发与生产的全面升级。

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本田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按业务类别划分,其销售额营业利润率仅为2.4%,几乎与日产并驾齐驱,却远远落后于丰田那令人瞩目的8.2%。这种盈利能力的脆弱,让本田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更糟糕的是,本田的全球销量也在持续下滑。2024年,本田的全球销量为380万辆,同比减少5%,与2019年的巅峰时刻——517万辆相比,更是锐减了整整三成。

在中国市场,本田的销量下滑尤为明显。从巅峰时期的160多万辆跌至如今的80多万辆,跌幅之大令人咋舌。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持续下滑,跌幅分别为4.0%、12.07%、10.12%和30.94%。这一数字背后,映射出本田在电动化浪潮下的迷失和困境。

而与日产合作的破裂,更是让本田希望通过整合提升业绩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而其能否在未来找到新的自救方式,亦尚未可知。

总之,对于日系三巨头而言,2024年或许就是一个转折点。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成为了它们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日系三巨头究竟能否及时调整战略,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还是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被时代所淘汰?而境遇最为危险的日产又将如何自救?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猫头鹰车志 64粉丝    2046作品 关注 解读汽车经济;记录行业发展;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