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年降价3万元,智能驾驶刚开始内卷,有人就考虑降配了?

3年降价3万元,智能驾驶刚开始内卷,有人就考虑降配了?

路咖汽车 1133浏览 2025-02-23 IP属地: 未知

3年前,智驾的主流价格在3万元左右,如今要么是0元购,要么是打3折卖。

也就是说,不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看,看待眼前所有主流车企全部押宝全民智驾竞争的状态,智驾都是实打实的从之前的稀罕玩意、高端货,变成了白菜价。

但,白菜价的智驾,能用吗?或者说,敢用吗?

2025年,超1000万辆的新车销量里,会配上智驾,但良莠不齐的局面一定会发生。

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4家下场内卷全民智驾,每年超1000万台的新车销量普及智驾,将在2025年发生。虽然,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这就是强内卷之下,快速来到的必然局面。

而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中,智能驾驶的价格一降再降,高阶智驾的营销门槛也越来越亲民化。这背后有非常多值得梳理和解答的问题。

智驾沦为白菜价,车端算力不足是避不开的问题

“不要看广告话术,也不用想云端算力能弥补车端算力的不足。”头部智驾解决方案的工程师团队负责人Jack,已经充分的理解了中国车企为了要把高阶智驾内卷成标配,有多么的疯狂、激进,甚至是无知。

而关于车端算力的讨论,从2018年开始,到2025年开始普及全民智驾时,到达了第一个广泛讨论的小高峰。

为了让全民智驾尽快实现,各家都开始在硬件和软件上做文章,以求达到降低成本,让智驾在更低售价的车型上完成装备。

但,这种状态下,不论是在舆论的攻伐中,还是在车企的营销中,均出现了一种相同的声音。这种声音,也超脱了既有现实。

比如,特斯拉HW3.0的单芯片算力仅72TOPS,HW3.0整体算力仅144TOPS,却能支持FSD完成涵盖高速NOA和城区NOA的能力。但,早就有很多的智驾公司老板,车企老板,出来呐喊过“特斯拉是不可复制的”。

这种不可复制,并不是Deepseek的那种逻辑。Deepseek打破OPENAI等公司的,是因为它的AI效率极佳,可以用十分之一的算力成本就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但,特斯拉使用低算力硬件,却能很长时间保持智能驾驶的领先性,答案完全是,专款专用、专事专办。芯片完全是针对智能驾驶研发,不做算力上的浪费,而且全部的数据和协议特斯拉的研发团队都可以最低成本的优化与修改。

这才是,其低算力能达到高能力的原因。而且,马斯克把HW3.0升级到HW4.0,也冲到了720TOPS,翻了5倍之多。

“对战特斯拉,我们的做法一直都是用几倍于它的算力,寻求超越”,这很大程度上,和智能手机领域,面对苹果全自研芯片时,安卓厂商们的逻辑相同。智能驾驶方面,蔚来目前有1016TOPS算力,小鹏P7+为508TOPS算力,理想为508TOPS算力。华为用在鸿蒙智行乾崑智驾ADS3.0上的MDC610算力为200TOPS,MDC810为400+TOPS。

“已经有车企在计划用50-60TOPS的算力,卷全民智驾了”,高风险的信号,正在明显变多。有智驾相关机构给到券商的最新结论是,从Deepseek来看,城区NOA的算力有机会降到50-60TOPS。

这几乎不可能,因为就算是华为都需要200TOPS的算力,才能在L2+取得不错的效果,最好的肯定是问界M9的400+TOPS。

总之,专业技术角度领域里,正在诞生一些充满悬疑的东西。比如,雷达和摄像头等感知了道路环境之后的BEV鸟瞰架构,部分车企却用CNN来做,带来的体验却成了。新势力的城区NOA是惊险,它的城区NOA在20%的时候是惊险,剩下50%是惊吓,以及30%的时候用不了。

也就是说,在高度内卷智驾的如今,当发现价格特别便宜且算力特别低,却能鼓吹高能力的技术时,消费者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好消息是,大厂们还是清醒的。

比亚迪在普及全民智驾时有3个版本,100TOPS算力的入门版本,支持的是高速/城快NOA,300TOPS的中级版本才能开始接触城区NOA,而600TOPS算力的天神之眼A才是真正和华为竞争,刷新消费者认知的。

比亚迪还没有盲目的下探,但2025年接下来的进行时里,有人在打小算盘。

减配是一方面,强压是另一方面

更值得关注的一点,还包括智驾的价格,从高昂,变成如今的白菜价。且,价格其实早在比亚迪之前,其实已经被打到了白菜价。2022年时,高阶智驾的说法,第一次被华为提出,也引发了至今的全局发展改变。

但,早在此之前,其实高阶智驾已经初步完成了落地,且价格确实不菲。如,小鹏的XNGP在小鹏G9上,选配价格为2.8万元,但因为后续的车型失利,很快的就转变成了0元赠送。华为的鸿蒙智行表现也是如此,官方定价3.6万元,在问界M7被理想L7、L8、L9数字系列冲击到销量低估时,其价格一度在各种折扣下跌到了6000元左右。

而进入2024年后半年至今,这一价格逐渐回到了相应的稳定路线上,即官方以半年为时间节奏,限时优惠6000元,而鸿蒙智行在各个车型上也有2万元的限时购买折扣,最终的购买价格为1万元。

如果再进一步叠加上理想的表现,实际上,目前本来就不多的高阶智驾技术第一梯队里,其实已经没有把智驾卖出高价的能力。即便是华为,能把这套系统卖到1万元,身上也是兼容了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等说法。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高阶智驾本就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毕竟距离成熟让人感觉到普遍放心,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而白菜价的背后,除了上文所说的减配之外,还有很多的值得关注的点。比如,就在比亚迪开始普及智驾时,满脸写着不高兴的宝骏,声称自己才是第一个把智驾带入10万元内的品牌。有车企在如今的新一轮内卷之下,正在酝酿,接下来使用城区里特定路线记忆辅助驾驶,以及高速NOA和自动泊车的配置组合。

但,以前大疆智驾和宝骏的组合来看,过低的价格,不够成熟的技术,二者确实在城市路段里特定路段(如上下班短距离)的记忆。但,实际的测试表现上却是,并不能很好的对其他车辆进行躲避与预警,这就是车端算力不足,硬上功能之后的缺陷。

而在智驾圈子里,更多互联网企业的缺点,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传染。

互联网在软件方面的基操是什么,答案无疑是OD外包。即,科技公司拿下了相应的项目之后,会自己再进一步在外部寻找团队,以相对最低的价格,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进度。所以,并非是本部的核心团队来搞定,而是核心团队里在之中一定的程度来介入。本质上,这一切并不能与本部的核心能力100%持平。

而这种东西,已经在2025年开始逐步普及。对外有着深度合作的头部解决方案公司并不多,如华为,再如Momenta等,一切都在变成更普遍的事件。

写在最后:

到2025年年底,上述的一切,都会逐步浮出水面。留给当代消费者警惕的,有不要把智驾堪称特别昂贵或者高高在上的东西,过于贪图占便宜,那要用别的东西去换。例子很明显,比如小鹏P7+身上,底盘从铝换成了钢铝混合,全身很多轻量化各种换成了钢制品。

留给消费者的还有,当越来越多的智驾功能出现之后,车端算力芯片不足,它一定是能力的下限和检测标准。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连华为和Momenta都做不到,凭什么就能被名不见经传且大背景与规律和Deepseek并不相同。

再比如,在OD外包的过程中,35岁魔咒的故事继续在频繁的上演。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