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BusinessCars 640浏览 2025-02-23 IP属地: 未知

2月20日,奔驰公布2024年财报,这份答卷,来得比以往慢一些。当然,比奔驰来得更晚的是宝马与奥迪,目前还没有发布2024年财报业绩。

这份答卷,喜忧参半。

喜,是因为奔驰在2024财年实现了稳健的业绩表现,集团息税前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工业业务自由现金流高达92亿欧元。

忧,是因为息税前利润较2023年的197亿欧元下降了30.9%,奔驰也知道这个“不足”,是因为销量减少、净价降低和不利的车型组合。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这是传统豪华品牌所面临的普遍困境。总结下来,两个主因,“转型阵痛+国产车冲击”。在这两个主因的影响之下,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豪华三强,都出现了销量的下滑。

数据显示,奔驰2024年在中国交付71.4万辆新车,同比下降7%。宝马销量为71.45万辆,同比下滑13%。奥迪凭借61.1万辆交付量,勉强维持了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中国市场失去的份额,在全球范围内也没能补回来。全球范围内,BBA的销量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奔驰同比下降3%,宝马下降4%,奥迪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有“瑕疵”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否在知道问题所在之后,有彻底变革的勇气。在奔驰的这份财报里,写满了决心。

“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以战略韧性驾驭变革时代”,是这份决心的写照,也是BBA们必须而为的选择。

中年危机

从去年开始,出现了一个说法,叫BBA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两个体现。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型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BBA是因为体系成熟,重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慢。好过的日子,也让转型的步伐犹犹豫豫。

掌舵奔驰多年的蔡澈,在卸任之际曾说,康林松的接任,能够带领奔驰“从一个成功带向另一个成功”。然而,25%的汽车在同一时期被电气化,将会严重打击利润,也是德国汽车工业所担忧的。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曾在电动化上有先发优势的宝马,因为无法判断十年后燃油车和电动车谁更受欢迎。为了保证盈利,放缓了探索的步伐,保守了起来,以至于燃油车和电动车都没有守住。如今,宝马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转型与保证利润的两难局面。

奥迪,涉足新能源的时间,也不算晚。2009年推出高性能跑车R8 e-tron车型,e-tron这个科技名词,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奥迪,一只典型的“早起的鸟儿”,因为决心不够彻底,“没虫吃”,成为转型的阵痛。

一连串的担忧,再加上舍弃不掉功劳簿,伏笔已久且又突如其来的时代洪流,让BBA们不得不面对一场“兵荒马乱”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之下,最直接的疼痛,便是销量的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销量的下滑,对集团的整体业绩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没有缓冲。

其实,危机并非是突如其来。早从电动化转型的风吹起之际,就埋下了伏笔,随着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丝荣耀,融入粗旷的时势中,“连中年男人最爱的BBA,也正被县城抛弃”的现实摆在眼前,使得这份危机变得尖锐起来。

如今的车市格局,对于BBA来说,是意料之中,却又始料未及的八个字,“战事正酣,好戏尚远”。前半句,说予特斯拉、问界、理想等,后半句,属于BBA。

“我为什么要买一辆奥迪的电动车呢?”同样的困惑,还围绕着奔驰和宝马。 疑惑之下,经销商关店倒闭、“改弦易张”的情况频有发生。

“特斯拉在中国最牛的时候,可能一个月最多三万辆。我希望我们上来第一年就超越特斯拉,后面还提供了更高版本的车型,一把干掉奔驰、宝马、奥迪。”余承东曾2022年在公开场合,“口出狂言”。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如今,狂言正在变为现实。消费者对豪华的概念,转向了科技。“操控,底盘、发动机”等百余年的技术固城河,被一举撕裂。

挺残酷的。

一时间,BBA感受到的痛感,比前几年加起来都要猛烈很多。十字路口,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再犹豫。左边,是豪华燃油时代的荣耀流失,右边,是电动化的转型逼迫,又该如何选择?

唯有改变。

BBA并非不知晓问题所在。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使得传统豪华品牌在技术的优势逐渐消失。这是问题所在,打破中年危机,找回场子的方式,也只能是以技术压制。

“不想认命啊”

面对层出不穷的围剿,BBA显然不能坐以待毙。局面迫在眉睫,但并不意味着解决的方式是“横冲直撞”的。

BBA的电动化战略,是一个从“从All in到收缩”的过程。这是因为曾高调宣称电动化,但是由于转型步伐相对滞后,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时代未能载得动曾经的那些雄心壮志。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既要维持燃油车的尊严和利润,又要在新能源市场争夺空间和话语权。这个矛盾,时刻充斥着豪华品牌的转型当中。有风险,因为平衡难以拿捏。但是,并不意味着是错误的。

“有利润的燃油车卖不动,卖得好的新能源不挣钱”,这句话,曾像一把刀一样,悬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头顶。

所以,想要找平衡的BBA们在一路狂奔的转型中,半推半就地踩下了“刹车”。当然,寻路传统车企的电动化之路,随处可见的“先机”,还有“犹豫”。

奔驰的掌舵人康林松指出,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之间的可变成本平价“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为此,奔驰决定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阵容,并决定将自身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50%占比目标的实现时间,由2025年调整至2030年。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宝马将电动化爆发期押后至2026年。奥迪有些无可奈何,因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的拖累,导致车型延迟上市,以至于转型无法彻底。所以,今年年初,奥迪宣布取消原定于2023年推出的“奇偶数命名体系”。

2023年3月,奥迪宣布启用一套新的命名规则,偶数数字用于电动车型,奇数数字用于燃油车型。奥迪管理层曾表示,新命名方式未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客户和经销商反馈证实新命名体系引起了认知上的混乱。如今,命名体系的回撤,虽然的理由是“认知混乱”,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战略转型的改变。

这个转变,本质是对盈利能力的自救。无可厚非,毕竟有钱才能去转型。业内认为,如果BBA继续保守战略,或可维持几年盈利,但结果是“丢掉全球电动化的发球权”。

领导全球车市百余年的老牌车企们,绝不愿意丢掉话语权。所以,要钱,也得要未来。转型的态度,还是要坚决。就像《斗破苍穹》里的少年说:因为我不想认命啊。

于是,不想认命的BBA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全球战略按部就班,中国市场策略激进。又是一种矛盾但合理的存在。因为,奔驰宝马奥迪都无法回避一个严峻的事实,“离不开中国市场”。

离不开,就只能改变。

2025年,恰逢奔驰在中国生产20周年,为了应对行业技术变革与需求分化,奔驰正以“主动进化”姿态发起史上最密集的产品攻势。

2025年,全新CLA将拉开覆盖纯电、插混及高性能领域的车型矩阵序幕,奔驰还将推出基于MMA平台的新款A级紧凑型车型,致力于会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

2026年,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将投产。2027年陆续推出全新纯电GLC、C级及换代S级等战略车型。主动求变的姿态,将会为奔驰在下一个周期中延续引领地位注入确定性。

奥迪与上汽合作推出科技感属性的新品牌AUDI,技术上将全面融入中国本土供应链。奥迪希望让进入更年轻的市场,原有的奥迪品牌稳住成熟的豪华车市场份额。

面临中年危机,BBA拒不认命

与此同时,基于奥迪PPC平台打造,首搭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燃油车的上汽奥迪A5L,正式登陆工信部第392批新车申报目录,意味着产品已经定型,可进入量产阶段。

从产品层面来看,奔驰和奥迪都将进入产品大年,也都将先于宝马进入中国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宝马的“新世代”车型将于2025年全球投产,中国首款新世代车型计划在2026年于沈阳投产。

这意味着,宝马在中国市场“全面革新”的电动化车型,还需要再等一年。这一年,如何平衡“攻与守”的难题,是一个考验。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77粉丝    2837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