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篇由ID为“行走的探索者”博主发布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内容如上所述,其文中描述的“2025年2月22日下午,工信部官网发布重磅处罚公告,小米汽车因伪造路测数据被处1.2亿元罚款,创下新能源汽车领域单笔处罚新高”的内容是虚假消息。因为在工信部官网的动态资讯里,在2月22日和前后两日的相关内容中均未发现有相关报道;通过关键词搜索也没有发现任何相关内容;在经过多家第三方机构的交流验证之后,确定“行走的探索者”发布文章中的内容纯属虚构。
并且该账号在内容发酵之后删除了原文,后又更改了账号名称。
预计小米集团法务部将要进行回应,看来这名博主难免要面对相应处罚了。
造企业的谣面对的结果可能比较严重,造正部级单位的谣可能会更加严重。
工信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单位。在汽车领域做行业分析与评论总会频频引用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或资讯,比如近期发布的新车申报资料,里面就有提到小米YU7等一系列新申报车型。可以说工信部是一个非常权威的机构,对于工业行业的正常运行能起到重要的预警和引导作用。
所以在使用工信部相关数据或引用报道时都会很有信心;同理,冒充工信部发布的假消息也是很有可能让人信以为真的。
不得不说这名博主真有些不知轻重,工信部是否会有回应还是拭目以待吧。
小米汽车的处境像是多年前的特斯拉。
相信与小米汽车相关的虚假传闻还会接踵而至,这不会是最后一条;就像是当初的特斯拉汽车一样。虽然不能否认产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但是以销量反向推理的话,特斯拉汽车的产品品质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不会全球畅销到现在;并且就以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即可超越一系列新老车企。
小米汽车也一样,其仅仅以SU7一款车即闯入新势力汽车品牌销量榜前五名,甚至能进入前三名。
这样的势头如果“不刹车”则只要YU7上市则必定能成为畅销车。
SUV车型的目前市场占有率略高于轿车,这种车型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强项;那么在自主品牌弱项的轿车领域里,小米汽车已经打出了名头,YU7上市后的势头则可想而知。作为为数不多的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典范,小米是有望推动行业整体进入智能网联阶段的;但是总还有一些车企没有准备好迈步,所以现在的小米汽车难免成为众矢之的,但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却是值得更多关注的品牌。
就是这样。
锚定欧洲!比亚迪设立布达佩斯总部
小米回应:保险杠变形问题可免费维修;李肖爽未说过相关谣传内容
雷军终于又发微博了。 一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为小米的玄戒O1芯片按下发布键。这句出自梁启超的独白,既像雷军的自我剖析,又难免不被怀疑成精心设计的情感营销,毕竟小米最近的日子实在有点太苦了。
阿维塔12风阻事件再起波澜:博主“苏黎世贝勒爷”发视频强硬回应
传承品牌深厚积淀,bZ5新车进化下线 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和其他电动汽车品牌走快充技术路线不一样,蔚来走的是换电路线。不过,有一个配置非常奇怪,那就是在蔚来的部分车型上,没有7kW交流慢充口。
一汽丰田“双向奔赴”定义合资车企新典范
近日,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比亚迪挡位设计的雷同内容,以R挡在前D挡在后反常规为话术进行恶意攻击。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发布声明,将对这种典型的“黑公关”行为一追到底,绝不姑息!同时,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表示,不要为黑而黑,网络是有留痕的,不要以身试法。
2025年5月26日,捷途汽车将在中卫·沙坡头举办“捷途方盒子大会”暨 2025 款山海 T1 上市发布会。活动现场,著名摇滚音乐人许巍亲临现场,用音乐演绎旅行文化。
【中国杭州,2025年5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同比增长264%,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回归“一个吉利”,李书福未雨绸缪。
20台直接送,北京越野和周鸿祎这对硬汉CP搞事情啦!5月16日,北京越野携手周鸿祎联合宠粉,在直播间为粉丝送了20台北京越野,其中包括热销爆款车型BJ40增程和BJ30。
与BJ40增程赤兔版车马竞速,红衣大叔直播送车。#BJ40增程搭载享界同款增程器 #北汽增程双子星之一BJ40增程 #白马配红衣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红衣大叔周鸿祎
上桌不容易,下桌也没那么简单。
哪吒汽车破产真的假的?从销冠到没落,一手好牌为啥打烂了?
5月15日消息,通用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中国突然进行了裁员。据悉,裁员数量约200人,这一数字与道朗格中国员工的总数相近。也就是说,道朗格中国整个部门“毫无征兆”地被裁了。
难道只有奇瑞,知道新手需要什么?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 泰国工业部部长埃卡纳•普姆潘表示 将大力推动泰国未来经济发展
广汽集团大洗牌,力求留在牌桌上的自救
安徽宣城的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激起了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