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对汽车的关注点,终于不再像之前3年那样,90%精力看价格。
从雷军再次登上热榜就能看出,2025年与2022-2024年这3年的不同。那个出圈的提案,确实关乎每个人的审美感知,但本质上,这场爆火背后更多体现的还是泛娱乐化。美丑之分,因人而异。好处是,更漂亮的车牌能一定程度刺激大家的消费欲。不过,站在实用性的角度看,这并非主线。
而提交的5个议案中,只有关于优化新能源车号牌设计的建议出圈,拿下了多数关注。很显然,另外4个,被公众记忆的信息也就不多。其分别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推进人工智能终端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对“AI换脸拟声”的治理。
媒体平台的传播算法、民众的眼球,都关注在这类更有趣的话题上,不论是民生还是产业,另外4个提案中涉及的关键词,显然才是继续发展下去的必答题。
新一轮提案陆续落地,价格战话题成过去式
提案所能代表的有2点,要么是对目前所遇到的挑战与困难,做出建议,要么是对接下来当务之急要推进的事宜,给出想法。
而对比近几年的相关提案能够发现,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市场里陆续支棱了起来,所集中探讨和推进的话题其实,已经基本完成了基调转向。
目前2025年关于汽车的相关提案,能提炼出的关键词是,希望全力推进自动驾驶。
雷军在2025两会建议中提出,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其中细则的关键信息点包括,希望给自动驾驶测试等车辆更多合法身份,比如,力争2025年建立跨区域、跨省份、一体化的便捷互认机制,以及加快推出相关条款,明确合法上路身份,希望给到相关车辆更多保障, 比如设立专属保险。
广汽集团冯兴亚、大学教授付子堂、科大讯飞刘庆峰等,也提案了关乎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相关的芯片、大模型产业生态等。
总体而言,如今各家车企对于自动驾驶达成了“史上最高”的默契,虽然在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硬件的路线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的思考,但大的方向已经全部确定。而这比起之前涉及出海、插混VS增程、纯电VS插混等时的路线差异,明显小了非常多。
按照时间节奏回推来看,2022年-2024年3年之中,提案聚焦了几条主线。
2022年,彼时发生了锂价暴涨、电池涨价、芯片荒,影响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同时车企为了保证生存,也相应的提出了很多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建议。后续,汽车下乡与以旧换新等政策陆续启幕。
2023年,彼时发生了新能源补贴退坡、疫情结束后促进经济回暖等,于是汽车业的相关提案共有汽车消费、安全体系管理、新技术(补能、芯片、自动驾驶)等。关于汽车消费的是,希望补贴与购买政策的调整持续时间拉长,另外,随着新能源在当时的崛起,也有车企老板或管理者提出了推进自动驾驶、充电设施等话题。
而2023年,也是汽车价格战真正开打的元年,以雪铁龙C6大降价为真正引爆点的大降价行为,本身是燃油车面对新能源车时竞争力明显下降,落后产能急于出清。
而进入2024年,相关的提案关键词变成了低碳、出海、法规。低碳就是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中还包括动力电池回收等关键话题,同时雷军在2024年也提出了,相关供应链也要进一步绿色化。出海,不需要解释,2024年也是中国车企的出海大年。而法规层面,一个是随着智能汽车发展越来越快,朱华荣建议对汽车数据产权进行立法,同时关于“反恶意竞争”等提案也在发生。
那么,整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在4年间的发展之中,关于汽车消费促进的相关意愿在降低,同时,前几年有对内燃机、国七排放标准等方面的话题,也被新能源以及自动驾驶等未来进展所替代。
于是,眼前所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产业结构转型已经小有所成,智能+新能源是既定主线。所以,汽车消费相关的话题的声量越来越低,而且当今汽车市场留给各路高管和老板的结论也很清晰,在终端的大幅度降价能够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新车型+新技术+新定价的模式,能最快打开市场。比如,让小鹏起死回生的2款车,让吉利快速爆发的E5、星愿等,都是很好的证明。
比亚迪的闪电配售,吉利的智驾大战也是信号
而就在2-3月的一个时间中,汽车市场里更多的大事件不断发生,也在释放出相同的信号。
3月4日,比亚迪刷新全球汽车市场的融资记录,突然披露巨额再融资的公告,拟折让7.8%配售股份,预计净筹433.83亿港元。
而根据比亚迪的官方公告,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作集团研发投入、海外业务发展、补充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其中的具体显性落点有2个,一是,全力推进海外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如今欧盟对中国品牌加税的窗口期里,比亚迪的第三座欧洲工厂即将落地。
就在近期,近期比亚迪在欧洲召开供应商大会,除匈牙利、土耳其工厂外,后续继续加速。
以及,根据相关统计,比亚迪在海外现有工厂的总投资已超200亿元人民币。
而第二点则是,集团研发投入。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已经到了如今的白热化地步,随着长安和比亚迪最先战略性的全局推进,吉利快速的跟进,以及后续奇瑞的跟进。从价格战,切换到技术战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星途的高管在星纪元ES增程版预售后的沟通会上曾透露,其实几家主流品牌从2024年后半段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个趋势,很多战略单元陆续完成整合,比如奇瑞在2024年说出智能化不客气了之后,就开始了相关的转向。同时,就在那时,比亚迪All in智能化的消息,甚至是自研芯片的计划也分别被媒体爆出。
简言之,作为中国车市里目前战斗力最强、最具代表性、最有话语权的车企,比亚迪如今的选择是,要打技术战、在海外市场也要打份额战和利润战。
根据2月的终端市场反应,比亚迪明面上是官宣销量同比增长164%,全民智驾的推出,增配不增价等策略,很好的刺激了消费欲。而更关键的信息其实是,随着2024款比亚迪老车的清库完成,它的终端价格走势相比2023-2024年是上升的。
以秦PLUS为例,主销车型在2023年的冠军版上是指导价9.98万元的版本,高峰时有1万元的终端优惠,2024年其主销车型变为了7.98万元的版本,在高峰时有5000元左右的优惠,而进入2025年的全民智驾至今,其主销版本其实是9.38万元的智驾版。
有了智驾,有了更高的配置,有了明显的产品升级,在拿下更高销量数字的同时,尤其是涉及2月春节假期的常规销量低谷里,比亚迪其实是停止了价格战,拿下了利润战。
最新的吉利也是同理,随着发布会的结束,多数目光聚焦在了它所发布的技术能力、高算力、低轨卫星配合等方面。不过,从市场终端的内核上,它的实际动作是跟上比亚迪的智驾普及,不仅在技术上跟进,也在价格上完成跟进。
比如,2025款银河E8的价格下调,但成为了20万元以内唯一带激光雷达、四驱、800V的中高级纯电轿车。动力总成上悄悄做了调整,把400V版本的200kW电机升级至250kW新电机。而银河E5、星愿、银河L7 EM-i、银河L6 EM-i也再次发布了价格,基本上吉利全面调价和比亚迪之间形成了缠斗,同时又留出了一定的竞争空间,以及,对没有智驾的产品价格下调了1000-2000元的幅度,尽量拉开了差距、尝试保证性价比。
根据我们得到的终端反馈,吉利发布了新技术,并且对车价进行了相应调整之后,进店量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和比亚迪配上智驾之后一样,也有很多消费者对体验吉利的智驾能力,有很大的兴趣。
不难看出,奇瑞接下来的出招,也大体会是这样的思路。
写在最后
种种迹象上,种种信号和趋势上,原本的降价潮和价格战,都有了要暂停的迹象。诚然,后续还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对吉利、比亚迪的相应车型发起挑战。比如,被很多人看好的新价格屠夫零跑B10等。
但,本质上,汽车市场里关于直接降价的源动力已经越来越弱,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已经初步切换至以旧换新,通过对油车、老车的逐步置换,完成整个市场的比例重构。而降价战,其实也切换到了新的定价战。从各大车企的油车一口价,再到新一轮的智驾战再调价,都是如此。
一汽奔腾全系新能源登陆上海车展 新能源三剑客发力SUV、轿车
比亚迪持续打击黑公关,一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总在无声地讲述着行业变迁的故事。 当我们正感慨一些品牌黯然缺席这场盛会时,7号馆长城汽车的展台却被围得水泄不通。凑近一看:二代哈弗枭龙MAX的智能座舱前排起了长队,魏牌全新高山的豪华内饰引得观众频频驻足,2025款坦克300的硬朗线条吸引着无数镜头。
探寻北欧豪华|沃尔沃全新XC90展厅品鉴会
作为国家战略新材料,复合材料凭借其轻量化、隐身性及耐极端环境等特性,在军民航空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C919、C929等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加速推进,行业迎来了新的增长极,正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
比亚迪Q1财报亮剑:净利润翻倍背后的全球化野望与技术护城河
引领智慧出行新时代,远峰科技“全家桶”亮相上海车展
4月26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近期,网络用户“葡萄碎碎冰”因散布与比亚迪相关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行政拘留。
4月23日-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时代匠心,全球共赢
前几年,比亚迪就开始打击黑公关。为此,还悬赏5万至1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黑公关线索。
比亚迪海鸥荣获“世界城市车”李柯问鼎“世界汽车年度人物”
前200公里猛如虎,后面油耗8L/100km以上,增程的传统顽疾要被解决了?
上海车展|Momenta亮相诠释“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比亚迪持续打击黑公关,一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从喧嚣到沉淀:2025上海车展的理性回归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15.29万元起上市
2025年4月27日,上海国际车展现场,上汽大通MAXUS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轻客日”活动点燃全场。
王传福亲临颁奖!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闪耀上海车展,携手全球青年共筑未来出行梦
超级混动Hi4-T架构 要劲儿有劲儿 要电有电 要省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