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有人都知道,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关键性的大决战,谁会是最终的幸存者?谜底将在今年揭晓。
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一度陷入低谷的小鹏汽车,却在此时上演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逆袭大戏——销量超越理想、股价不断飙升、爆款车型频出。
对此,本文将重点解析小鹏汽车这场逆风翻盘的核心逻辑。
产品战略重构:从“技术溢价”到“性价比革命”
在笔者看来,小鹏汽车逆风翻盘最显性的逻辑是,定位的改变,他放弃了放弃“独享高毛利”的幻想。
小鹏曾试图以智能驾驶技术构建溢价壁垒。例如2021年推出的小鹏P5,搭载当时顶尖的XPILOT 3.0系统,却因“10万元的车壳卖20万元”的定价策略陷入尴尬,三年仅售出7万台。
这一教训让何小鹏意识到:在主流市场,用户对性价比的敏感度远高于技术概念的包装。
2024年,小鹏推出MONA03和P7+两款车型,以“技术下放+价格下沉”打破僵局。
MONA03 MAX版定价15.58万元,却标配城市辅助驾驶功能,直接将高阶智驾拉入15万元区间;P7+以19.88万元起售,较老款降价30%,同时搭载新一代视觉智驾方案,成本降低25%。这两款车型迅速成为爆款,单月订单突破1万台,拉动小鹏季度毛利率同比上涨12%。
由此,我们就可以读懂何小鹏在2025年春季发布会上的产品战略了。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对G6和G9的“回炉再造”堪称教科书级操作。
新款G6全系标配5C超充电池和图灵AI智驾,售价下探至17.68万元;G9标配双腔空气悬架和全车座椅按摩功能,价格直降6万元至24.88万元。
这一策略彻底消除用户对“选装套路”的疑虑,将性价比推向极致。市场反馈立竿见影:G6上市7分钟订单破5000台,G9在45分钟内突破3000台。
何小鹏的转变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存量竞争时代,技术领先必须转化为价格竞争力。当智驾从“卖点”变为“标配”,胜负手已从技术堆砌转向成本控制。
何小鹏通过“技术普惠化+价格平民化”,成功将产品矩阵从20万-50万元扩展至10万-50万元,覆盖中国最主流的消费市场。
组织进化:从“野蛮生长”到“刮骨疗毒”
如果说产品是子弹,那么组织能力就是枪械。
小鹏汽车逆袭第二个核心逻辑是一场从管理到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何小鹏在全员信中22次提及“效率”,直指企业膨胀期的通病——大公司病。
2023年,小鹏内部一个月召开1.2万场会议,总时长1.4万小时。若换算成单人连续工作,需耗费3年时间。何小鹏痛斥:“10场会议的成本足以买一辆顶配G6!”
此后,小鹏启动“会议提效”专项:30%线下会议转为线上,8人以下短会占比超70%,AI自动生成会议纪要节省20%时间。至2024年,小鹏员工规模不变,车型平台从3个增至5个,会议总量却下降40%。
何小鹏曾因“食堂剩菜”发全员信,细节苛求近乎偏执。但公司规模扩大后,他意识到“规则比呼吁更有效”。2024年,小鹏将“效率”写入OKR,要求员工拼房出差、提前订票,并通过系统自动监控执行。这种从“人治”到“机制”的转变,让降本增效成为组织基因。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卓有成效的“王凤英改革”。
2023年5月,王凤英的丈夫张利出任小鹏生产制造负责人,其女婿江子杨负责战略规划。这位长城系“铁娘子”的到来,标志着小鹏从“技术驱动”向“制造驱动”的转型。
此次改变小鹏汽车命运的供应链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大抓手:
首先是成本管控,大众曾指出G9零部件采购成本高出行业15%-25%,王凤英上任后,小鹏供应链成本下降20%;
其次是产能爬坡,要知道2023年小鹏因产能不足四次延迟交付,暴露出供应链短板,对此,王凤英通过飞书云文档建立450万份共享文件,供应商可实时查看零部件需求,缺料率下降35%。这种“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让MONA03在两个月内扩产三次,月交付量突破1万台。月产能从1万辆提至2.5万辆,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
最后是渠道变革:推行“木星计划”,引入全国TOP100经销商集团,门店数从500家增至639家,销售费用率压降至8%。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是将长城的“制造业基因”注入小鹏。王凤英曾坦言:“汽车业的竞争,最后拼的是成本和效率。”
2024年,王凤英改革大获成效:2024年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回升至8.6%,创历史新高;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G6激光雷达缺货问题彻底解决;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28天,资金效率提升38%。
这一切为小鹏汽车的逆风翻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鹏汽车对智能化的长期投入迎来了收获期
2025年是中国全民智驾的元年,在电动化趋同的今天,智能化是车企最后的护城河。小鹏的逆袭,离不开其对技术路线的超前布局。
2025年春季发布会上,何小鹏宣布G6将搭载“园区漫游功能”——车辆无需导航即可自主寻路、避障、博弈。
这背后是端到端大模型的突破:通过海量数据训练,系统像人类司机一样实时决策,而非依赖预设规则。目前,小鹏智驾系统已实现数天一迭代,远超传统车企更新频率。
这一切离不开小鹏汽车对自动驾驶的长期投入。
2024年小鹏汽车规划的人工智能年度研发费用高达35亿元,并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实现超前布局。
2025年小鹏汽车的研发预算将占总营收的近50%,其中AI领域的投入高达45亿元。
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巨额投资,也获得了老牌车企大众的认可,2024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在与大众的合作中收获颇丰,通过技术授权收入36亿元,预计2025年合作车型上市后,这一数字将翻倍。这种“卖车+卖技术”的双轮驱动,让小鹏在价格战中多了一张底牌。
如今,行业内将2025-2027年定义为“生死淘汰赛”。
当L3智驾普及、价格战白热化时,胜负还取决于两点:
第一,是能否用AI重构产品体验;
第二,是能否保证组织效率。
目前来看,小鹏汽车胜算很大。
尾声
小鹏的翻盘绝非偶然,它所折射出的进化逻辑如下:
从产品维度来看,要从“品牌溢价”“堆参数”到“卷性价比”,技术必须服务于大众市场,正如雷军所说的:“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服务人民”。
而从组织维度,必须从“规模扩张”到“精益经营”,组织效率是生死线。
最后从生态维度来看,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生态的全面构建”,由此才能重塑产业规则。
何小鹏说:“我们只是从ICU病床回到了ICU门口。”这句话背后,既有对残酷竞争的清醒,也有对未来的野望。当中国车企开始“刷新自己”而不仅是“造车”,这场淘汰赛的终局,或许将诞生一批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物种。
东方时尚国际艺术周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
开岚图FREE+体验直接拉满!华为乾崑泊车代驾VPD开启智能泊车新篇章
广汽冯兴亚拜访任正非,释放了三个信号
当地时间7月1日,行摄漫记《用镜头讲车》从巴西获悉,比亚迪在其巴西工厂举行了首车下线仪式,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同时,巴西总统卢拉接受采访时提到,比亚迪将推动巴西汽车工业革命。具体又是什么情况呢?那就一起来看看本期视频吧。
近日,汽车门网发布了2025年6月汽车质量投诉指数分析报告。
又一“造车新势力”诞生!首车为高端新能源SUV,存活率有几何?
6月刚过,广汽传祺便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单月整体销量达28857台,环比增长22.4%。
中国智造闪耀巴西,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小鹏G7重新定义20万级智能SUV的标杆
TÜV南德向华霆动力颁发ISO 26262 ASIL D及ISO/SAE 21434双认证,赋能供应链韧性建设
福州人速看!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7月4日,重庆本土车企长安启源与重庆铜梁龙足球俱乐部在重庆市温德姆酒店正式签约,长安启源成为俱乐部首席合作伙伴及比赛服胸前广告赞助商。
首席合作伙伴!长安启源与重庆铜梁龙足球俱乐部正式携手
宁可“抛家舍业”也不离职,丰田员工的忠诚度,让国产车企汗颜了
6月,极氪品牌销量为16,702辆,同比下降16.9%;2025年上半年,极氪累计销量达90,740辆,同比增长3.26%,但较2024年增速显著暴跌(2024年增速为106.1%)。
今天,再来跟大家重点聊一聊近期还在走主升浪的超级题材——固态电池。
一家承载着60年军工基因的老牌车企,一位曾以“工程车之王”名震行业的重卡巨头,如今却站在了“生死边缘”。
油电双杀!上汽大众逆袭2025车市的三板斧
7月5日,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第104期比赛在安徽铜陵北斗星城昆仑决基地震撼举行,全球顶尖格斗选手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激情的盛宴
阿布扎比庆贺其在电影中的“主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