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15汽车“信任危机”,谁在透支消费者的耐心?

315汽车“信任危机”,谁在透支消费者的耐心?

看车有路 683浏览 2025-03-21 IP属地: 未知

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汽车行业的两面性被推至台前:一面是浙江杭州“中国汽车维权大会”上,车企与消费者共话行业透明化发展的理想图景;另一面是丰田RAV4荣放“生锈门”、哪吒车主“修车难”等现实案例的集中爆发。这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折射出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的深层矛盾——当技术革新与价格战成为主旋律,质量与服务是否正在沦为牺牲品?

315汽车“信任危机”,谁在透支消费者的耐心?

传统车企的“质量锈蚀”:信任危机蔓延,跨国品牌为何双标

丰田RAV4荣放曾是“开不坏”的代名词,但2025年315前夕,其车门螺丝生锈问题引发千余例投诉。车主发现,生锈现象从车门隐蔽螺丝蔓延至底盘传动轴,甚至维修后仍反复发作。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车企为压缩成本简化防锈工艺所致,例如使用非防锈螺丝或忽略金属隔离措施。

在新能源冲击下,传统车企为守住市场份额,通过降价促销争夺用户,但部分企业选择“降本”而非“增效”,导致工艺缩水。丰田美国曾因“生锈门”支付34亿美元和解金,但其在华处理态度消极,仅以更换螺丝等临时方案敷衍,暴露跨国品牌的双标倾向。

 

新能源车的“售后困局”:买得起修不起,谁为车主兜底?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但售后矛盾日益尖锐。哪吒车主黄先生因充电机故障等待配件超2个月,4S店退网导致维修无门;五菱宏光MINI更换电池费用占新车价60%,车主直呼“不如老头乐”。更严峻的是,车企倒闭潮下,如威马、还有某品牌旗下车型搭载的电池供应商捷威破产,配件供应断链,车主陷入“修不得、等不起”的困境。

车企通过技术壁垒控制配件流通,导致维修成本飙升。例如某新能源SUV尾灯更换费用高达1.8万元,远超市场合理区间。现行《汽车三包法》对电池质保标准界定不清,车企常以“包修非保修”玩文字游戏,消费者维权成功率不足3%。

315汽车“信任危机”,谁在透支消费者的耐心?

智能化“信任危机”:智驾宣传泡沫何时破灭?

车企竞相标榜“全球领先”,但现实案例频发:搭载智驾系统的车辆误判路况导致碰撞,责任却由车主承担。比如,极越汽车因“幽灵刹车”和系统紊乱上榜湖北问题车展,暴露出技术不成熟与售后支持缺失的双重风险。更有甚至通过OTA升级后动力性能下降,车主被迫签署保密协议,以“技术优化”之名行“功能阉  割”之实,折射出用户权益的弱势地位。

另外,车企将未经验证的智驾功能作为卖点,却未明确技术局限性,消费者为“半成品”技术买单。事故责任归属不清,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企,亟需法规明确车企与用户的权利义务。

 

315不应是“年度公关”,而需“日常敬畏”

从各种问题来看,315不应是各大车企的“年度公关”,质量问题依然需要怀揣着敬畏之心。比如,车企需摒弃“价格战优先”思维,将质量管控纳入核心战略。参考大众DSG变速箱危机后技术改进的成功案例,证明质量投入可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再比如,需要推动配件供应透明化,开放非核心部件第三方维修权限,加快新能源车险、三包法规的适配性修订降低车主成本;同时,建立车企退出市场的售后兜底机制,避免车主“被遗弃”。

315汽车“信任危机”,谁在透支消费者的耐心?

汽车渝评

当一扇车门的锈迹足以侵蚀百年品牌信誉,当一次维修等待足以击碎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憧憬,车企必须意识到:信任是比黄金更稀缺的资源。唯有将质量敬畏刻入基因,以用户权益为创新底线,才能在变革浪潮中真正站稳脚跟。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看车有路 2499粉丝    3157作品 关注 看车、评车、选车、买车一路有我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