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多名认证为某车企的员工称公司开启新一轮裁员。随后有网友发帖求证,一名认证为该公司的网友称“这消息有些滞后,某某一个星期前就有消息了。”而后又有多名网友称三月初就有相关消息,涉及智能驾驶研发部门,裁员比例在20%到30%的样子。
目前爆料中提到的相关公司是否有裁员规划,如果有裁员规划又是否有很大的裁员比例,这些消息均未得到证实。
至于有关给员工施压、逼迫离职,长时间连续加班后开始裁员的消息也没有佐证,所以网友们不要妄加猜测和评论;否则可能会被相关企业追责。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近三周的汽车行业裁员情况可能会让汽车爱好者和从业者们大跌眼镜——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周有超过10家车企或供应链企业裁员,裁员数量超过2.5万人;裁员企业有奥迪、保时捷、蔚来、极星、奔驰、雷诺、斯柯达、阿斯顿·马丁、安森美、蒂森克虏伯、微芯科技等;大陆集团计划在2026年底裁撤3000个工作岗位,同样集中于研发部门;博世则规划于2032年底前削减超过1.2万个岗位。
裁员已经形成“潮”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研发人员的价值是否在缩水是值得分析的话题,当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时候,部分研发人员的潜在价值则需要打一个问号。虽然AI技术尚无法做到富有情感的逻辑分析研发,但是基础的研发任务是一定会被替代的;或者说AI最先替代的就是初级脑力劳动,凡基于现有知识体系的初级研发都不涉及到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不需要创新的工作显然是AI最能胜任的。
并且由AI的算力远超过开发度不够高的“大脑”们,那么一个曾经必须由初级脑力劳动来夯实基础的研发部门,其最终需要高成本的人还是低成本的机器和程序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研发部门出现裁员的情况不足为奇。同时综合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同质现象来分析的话,当对应产品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现在的汽车在智能领域已经走到瓶颈期,这也是导致裁员现象出现的一个因素。
另一类可能面对裁员的车企员工是一线生产线的员工,取而代之的是工业人形机器人。
在汽车生产制造领域早已广泛且大量运用机器人,但往往是以“机械臂”的类型为主;在内饰装配、总装与检测等环节还是需要人工操作的。可是工业人形机器人恰巧能胜任这些工作。驾驶一部工业人形机器人的购置成本在50~60万元(大致价格),对于企业而言,选择这样的智能设备一定比用人更划算。
一名生产线员工一年的薪资至少在13~16个月左右,总是能达到六位数的;并且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对应的保障,这也是很大的成本。而一部工业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大幅降低的生产成本。
AI和人形机器人技术越发达则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就越弱,最终主要需要的是“顶级人才。”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顶级人才。”那么成为被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取代的对象也就不奇怪了。
这将会是一个技术发展推动的趋势,任谁也难以阻挡。
对应的社会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只有拭目以待,其中最理想的结果是这两项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通过机器和程序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之后被取代的人也能够分得一杯羹,就像是一些网友评论中时常能够看到的“坐享其成。”
理论上并非不可能,所以也不用消极。
当然在技术发展阶段里还是要做好职业规划,至少要在技术发展到成熟之前完成平稳过渡。
2024财报全面增长,长城为何能以智能、技术突围?
日前广汽传祺向往S7先享品鉴会正在各地举办,预售价格为20.98万至24.98万元。传祺向往S7凭借智能科技、豪华空间、创新动力三大核心优势定义了20万级中大型SUV的价值标杆。 向往S7车身尺寸达4900×1950×1780mm,轴距2880mm,采用全新的“藏锋于润”设计语......
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虚假宣传,恶意抹黑,恶性竞争
聊聊别克在中国的发展史,有惊叹也有惋惜
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5 正在进行。昨天,是百人会论坛三天会期中最重要的高层论坛,车圈的十多位大佬先后登台演讲,共话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大众,这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专家都不可信了,我们还能信谁?
成品油需求出现变化:原油进口量下滑,燃油车又要加速退场了吗?
提速高质量发展 长城汽车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赛力斯张兴海: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与用户共创新豪华品牌
全家出行新顶流试驾比亚迪夏智驾舒适双王炸
时代变了!专家纷纷站队增程式。
并非蠢,单纯坏 车企销量周报乱象
作为吉利银河家族的新成员,吉利银河L6 EM-i和L7 EM-i两款车型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动力续航、智能座舱以及功能配置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用车体验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向好,渗透率突破40%。
余凯这份清醒的自嘲恰恰折射出地平线的成功本质,在资本追捧全栈自研时坚守开放生态。
大佬们关注的重点,关系到你的下一辆车。
燃油领域,奇瑞为什么卖不过吉利
赛力斯张兴海: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与用户共创新豪华品牌
席论坛,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等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