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聚光灯下,车企高管们轮番登台,PPT翻页声与“技术平权”“全球第一”的口号此起彼伏,这场本应探讨行业未来的盛会,却逐渐沦为各家车企的“营销秀场”。当多数发言者沉迷于堆砌数据、标榜自研时,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的脱稿演讲如同一股清流——没有华丽的营销话术,却以技术哲学与产业逻辑的深度碰撞,真正诠释了“国家级论坛”应有的思想高度。
他的发言犹如揭下了“高阶智驾”的遮羞布,现在的所谓“高阶智驾”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完全自动驾驶,地平线提出“三年脱手、五年闭眼、十年随心”的路线图,我认为这才是高层论坛应该讨论的内容之一。
纵观本届论坛,车企高管的发言呈现出三大共性:一是将“全栈自研”等同于技术先进性,却鲜少提及开放生态的构建;二是用“开城数量”“用户里程”等指标制造技术幻觉,却回避对功能实际体验的反思;三是将“平权”简化为低价普及,忽略技术普惠背后的系统性支撑。
这种“自嗨式”叙事暴露了行业的两大困境。
技术路径的短视性。多数车企仍将智驾视为营销噱头,追求短期功能堆砌而非长期体验迭代。例如某车企宣称“实现100城NOA覆盖”,实际用户反馈却集中在“频繁接管”“逻辑僵化”等痛点。
生态协作的缺失。当特斯拉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定义行业标准时,中国车企却陷入“既要全栈自研,又要供应商兜底”的矛盾。余凯一针见血地指出:“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手机的基带芯片,标准化与开放合作才是效率最优解”——这一观点直接撕开了行业“伪创新”的面具。
余凯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其跳出了车企视角的局限,以“产业基座”的定位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价值链。
技术平权的底层逻辑。当车企纷纷标榜自研芯片时,地平线选择以征程6系列芯片为支点,提供覆盖L2-L4的全栈解决方案。其“六个版本灵活配置”的设计理念,让比亚迪、吉利等20余家车企得以在48个月内完成从方案选型到量产落地的全流程,真正实现“性能与成本的最优平衡”。这种“不做整车,只做汽车界Wintel”的定位,恰恰印证了余凯的判断:智驾行业终将形成“20%自研+80%合作”的稳态结构。
从功能价值到情感价值。地平线HSD方案的突破性不在于参数堆砌,而在于重构人车关系。通过端到端世界模型,实现“全国泛化”的无图智驾,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以3A游戏级环境渲染界面建立人机信任,让系统决策过程可视化,消除用户对“黑箱逻辑”的焦虑。
提出“三年脱手、五年闭眼、十年随心”的路线图。将技术演进与用户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例如“周五下班上车睡觉,周六清晨抵达青岛看日出”的愿景,已超越功能描述,升华为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想象。
面对车企对“灵魂论”的执念,地平线用两个动作打破僵局。数据共建,通过开放工具链,让车企在共用基础算力的同时,保留数据主权与差异化调校空间;成本共担,以千万级出货量摊薄研发成本,使单芯片价格下探至200美元区间,推动高阶智驾从30万元级豪车向10万元级大众市场渗透。
本届百人会暴露的“自说自话”现象,本质是汽车产业转型期的认知断层——当电动化进入下半场,智能化却尚未形成成熟方法论。余凯的发言之所以可贵,在于其展现了难得的稀缺性思维。
拒绝将“大模型”“端到端”等概念工具化,而是深挖算法-算力-数据的三角闭环,提出“类人驾驶智能”的实现路径。
跳出车企视角,从通讯、消费电子等行业演化中提炼协作范式,例如将智驾芯片比作“基带业务”,为行业分工提供跨域参考。
始终将“让机器回归机器,让人回归人”作为技术伦理的锚点,这与某些车企鼓吹“完全替代人类”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当余凯在论坛上坦言“狗屎运也是核心竞争力”时,这份清醒的自嘲恰恰折射出地平线的成功本质——在行业跟风炒作时选择“反常识”,在资本追捧全栈自研时坚守开放生态。或许中国汽车产业需要的不是更多“第一”的宣言,而是更多敢于直面“真问题”、重构“新规则”的思考者。毕竟,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不是让车企“赢者通吃”,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技术平权的红利——这或许才是百人会论坛应有的精神内核。
今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长安汽车升格为独立央企。在官方通告中,“聚焦主责主业”成为关键词。作为长安系新能源三驾马车之一,深蓝汽车凭借143236辆的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前列,并以央企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的身份,成......
正值博越系列9周年之际,全新一代博越焕新而来,为用户带来新一代家用SUV的首选项;新车从外观至内饰都采用全新的设计,将中式美学完美融入到全新一代博越的设计当中,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新的革新,不管是在语音交互上还是功能拓展性上都有着十足进阶,动力上继续配备1.5T发动机匹配7挡湿式......
魏牌全新蓝山!苏州NOA实战力压蔚小理,赛道跑出黑马锋芒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作,结束在华40年的生产布局。其发动机技术曾是中国车企的“黄金动力源”,但市场份额从30%跌至不足5%。整车业务因新能源转型迟缓而溃败,2023年彻底退出生产。三菱的撤离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缩影。
2025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力压特斯拉,在世界多国领跑!
国际米兰为何选择比亚迪?一场“技术+野心”的双向奔赴
长城汽车35周年庆典上,一张高管合影引发车圈地震:九位西装革履的高管中央,一辆身披黑布的神秘跑车以低伏姿态占据C位。
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全面超越揭示了电动车竞争的本质逻辑: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战略全球化。特斯拉的颓势(销量下滑13%)反映了其在成本控制与车型迭代上的滞后,而比亚迪凭借垂直供应链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定义新一代汽车标准。
当特斯拉交出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跌16%)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时,市场震惊了:这家曾让传统车企夜不能寐的颠覆者,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危机。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终止在中国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动机业务运营,并终止合资伙伴关系。 还记得以前帕杰罗满街跑的时候,现在退出中国市场了 。 至此,这家深耕中国市场40年的日系车企,彻底清空生产资产,全面退出中国。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今天,作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绝对龙头,东方雨虹(002271.SZ)的转型可谓是一场“刮骨疗毒”的自我革新。当前,公司已从以地产大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转型为零售渠道和工程渠道为主的渠道模式,同时主动放弃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付款条件达不到公司风控标准的部分直销项目......
问界M8斩获智能汽车指数全优认证:华为技术赋能下的安全革命
司机收入持续降低、外卖快递员也在抱怨,怎样才能改变局面?
暴走团共有“四宗罪”、每一项都危害深远,应从组织者着手打击
退网潮起,汽车经销商们难自救?
前几日,贾跃亭在美国发布了FX Super One,并且宣布在发布会结束后就获得了共计10034个付费预订单。
作为现代N品牌首款高性能电动车,IONIQ 5N以电车躯壳,油车灵魂为理念,彻底打破电动性能车的传统边界。
中国品牌出海新标杆:比亚迪的足球战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