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依点资讯 2403浏览 2025-04-02 IP属地: 未知

小米SU7 3.29铜陵碰撞爆燃致3人死亡的事故,在发生了2天,才被舆论普遍知晓,放在互联网发生任何事件都会快速传播的今天,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匪夷所思,又让了解小米法务部工作习惯的人觉得理所当然。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在今天以前,相关事件的消息在网络上的相关报道很少出现,内容多以群聊的方式传播,社交媒体发布之后,很快就莫名消失了,包括官媒如南方都市报,4月1日的报道当晚也已经不可见了。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亦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尽管雷军在微博上有表态,但是多少给人事件压不住之后,不得已的回应。

依点资讯则认为,有回应总比没回应要好,希望事情的真相尽早公布于众。

到目前为止,依点小编简单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几点质疑: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首先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响应逻辑存疑,小米SU7标准版的NOA功能边界模糊:车辆在施工改道场景下以116km/h激活NOA,系统检测障碍物后触发减速但未明确执行车道变更或停车避险,最终在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km/h碰撞护栏,暴露NOA对复杂路况的预判能力不足。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到目前为止,小米汽车官方声明未提及AEB是否触发,而车辆从116km/h减速至97km/h的2秒内仅依靠动能回收与制动系统,未达到AEB理论最大减速度,而小米SU7宣称AEB可在120km/h下刹停,这意味着其申明暗示系统可能失效或响应延迟。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根据小米汽车官网上的描述,小米汽车的高速领航辅助,“全系支持,自动加速变道、出入匝道、超车、施工避让,长途开车更轻松,全国都能用”,下面再一行小字描述,“*配置区分车型版本,部分配置此功能需要 OTA 实现。”

因此,事故车辆小米SU7标准版的智驾功能实际表现如何,并不透明。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同时,根据官方声明的描述,从系统提示预警到驾驶员接管,再到发生碰撞,间隔各只有1秒钟,也就是系统发出预警到发生碰撞只有2秒钟时间让驾驶员做出反应,这时间远低于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 /T 44721-2024)中提到:介入请求从发出发到因执行最小风险策略(MRM)而终止的时长应不小于10秒钟的要求。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其次是碰撞碰撞后的自燃风险,小米SU7的电池包受水泥护栏冲击后爆燃,与小米宣称的“CTB一体化电池防护”设计矛盾,电池壳体强度或热管理系统是否达到了极端碰撞工况标准,令人心生疑虑。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最重要的是车门锁闭机制失效,家属发声质疑碰撞后车门无法解锁,是导致车上3名受害者被烧死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发生高速碰撞事故导致车门无法解锁,已经不是个案,新势力车企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忽视安全的基本要求,希望尽早能够修正相关隐患问题。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危机应对的失范与舆论反噬

今年1月,小米SU7在淮安的断轴事故,一度也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小米汽车公布了完整的碰撞数据报告,让小米汽车成功渡过2025年首次舆论危机。

而本次事件,小米汽车官方在72小时后提交的数据,且仅公布NOA激活、减速等数据,回避了AEB触发阈值、车门解锁逻辑等核心参数。

两相比较下来,本次事件的说服力明显不足。

家属表示,在事发72小时内未获官方联系,被迫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而小米声明强调“非车主本人驾驶”却未回应家属核心诉求,被舆论认为是转移责任。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和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的热评下,小米成为热评对象之一。

小米汽车于4月1日当晚才有对本次事件的正式回应,并且雷军也正式微博发文回应。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终于有了回应,但是给人一种迟来的发声、不够诚意的印象。

技术激进主义埋下隐患

小米SU7一直以“赛道、性能”为卖点,但是忽视了对车主的安全驾驶的教育工作,加上NOA、AEB等L2+功能缺乏统一测试场景库,例如施工改道、逆向行驶等边缘场景未被纳入强制检验范围,导致车企自行定义系统能力边界,最终应用到实际用车环境当中,无法解决车主实际遇到的问题。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经常开车的驾驶员都知道,遇到修路封道并不是低概率的情况,修路封道经常使用的警示物体之一就是锥桶和水马,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回应的小米SU7标准版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并不能作用于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而小米汽车官网上并没有针对此不足进行相关功能的说明。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小米汽车提出的事故车起火并非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

而从目前来看,相关电池安全认证,仍以实验室静态测试为主,未模拟真实道路的异形障碍物冲击工况,相关碰撞的试验,也是车辆断电状态下的碰撞测试,无法实际验证CTB架构的潜在缺陷。

浅谈小米SU7 3.29铜陵事故:技术漏洞、沟通裂痕与行业警示

依点资讯认为,新能源汽车急需,强制搭载碰撞后高压系统自动断电+机械门锁双冗余装置,确保乘员逃生通道;建立智能驾驶“失效案例共享库”,要求车企上报NOA/AEB在极端场景的故障数据并限期优化整改。

推行“自动驾驶数据第三方托管”制度,防止车企篡改或隐匿关键信息;将施工路段、夜间低光照等纳入NOA认证测试场景,未通过者不得宣传“全场景辅助驾驶”。

依点评:

当“科技普惠”的叙事与生命权保障产生冲突时,行业亟需从“唯参数论”转向“敬畏生命”的价值重构。消费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对技术抱有戒备之心,不要做任何商家或企业家的粉丝,盲目消费。要让玩弄消费者的企业明白,不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会被淘汰,从而迫使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与服务,促进行业良性的竞争与发展。希望整个汽车行业从技术研发、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维度协同推进"以人为本"的转型升级。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依点资讯 4502粉丝    409作品 关注 关注当前重要行业的重要新闻,解读最新的行业资讯和产品信息。
推荐作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