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轰关税的背景下,有些没做错什么但又无计可施的车企,可能都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对于特朗普向中国再次加征50%关税的举动,中国已经采取了最直接的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正式提升至84%,以回应美国无理的关税霸凌。
也就是说,之后从美国运输到中国的整车以及汽车零部件都将面临更高的税费成本。按照惯例来看,由关税产生的额外费用有可能经过协商后由买卖双方对等承担,但更常规的操作其实是让消费者“出大头”。
这时候就涉及到了一个供需关系的经济学问题。如果因关税压力进口车被迫涨价,消费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转而寻求替代商品。尤其是对于购车选择更多样的中国市场而言,本地消费者拒绝买单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这对那些指望在中国销售的美国进口车,和严重依赖美国零部件的国产化车型来说,都可能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局。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约10.9万辆,仅奔驰和宝马这两大德系品牌就占去了77.6%,是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除此之外,包括福特、牧马人等在内的美国本土品牌同样不能幸免。据了解,有部分车型已经做好了“涨价”的准备,以此应对贸易危机,而同样需要走涨价路径的品牌或车型,绝不在少数。
德系无辜“躺枪”,奔驰宝马招谁惹谁了?
中国消费者对高端进口车的购买力其实并不弱。
在2024年中国百万豪车销量排行中,产自英国的路虎揽胜最受国人青睐,其次是奔驰GLS、迈巴赫S级和宝马X7分别以13985辆、12449辆、7331辆的成绩位列第二、第三、第四名。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德系品牌在中国用户心中还是有着十足的分量,尤其是高净值人群对高端豪华车型的需求表现较为旺盛。
但问题在于,奔驰GLS和宝马X7的主要生产地都是美国。不止是这两款车型,奔驰GLE目前也只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图斯卡卢萨工厂生产,还有宝马的X4、X6,主要生产地都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巴腾堡工厂。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些产自美国的高端车型是面向全球销售,但中国是极其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有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中国就从美国进口了1.49万辆奔驰GLS,对于百万级豪车而言,已经算是个非常值得奔驰重视的数据。
而如果奔驰想要继续在中国销售这些能够带来更高利润的进口车型,势必要通过各项手段来平衡关税制约。
有消息称,部分经销商已经接到厂家暂停对GLE和GLS接单,部分展厅展车也贴上“暂不可售”的标签。但客观来看这只能算是短期内的权宜之计,如若关税制裁没有变化,最终厂家还是要通过涨价来稀释进口车成本。
或者,将国产化提上日程。
据相关报道,奔驰已经考虑在中国生产GLS,以此应对不确定的贸易战事。只是重磅车型生产线的转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尘埃落定,涉及到关键零部件的来源以及与中方之间的深度磋商,还需要更多周密的计划和布局才能推进。
相较于奔驰,宝马X系列车型主要生产地虽然也是美国,但好在主销车型宝马X5已经国产,并且零部件国产化率在不断提高,除了一些核心技术零部件需要从德国进口之外,美国进口零部件占比很小,基本不会受到此次关税干扰,这将一定程度上为宝马提供喘息的空间。
截止目前,宝马官方还未提及因关税而对旗下进口车型涨价的相关事宜。不过此前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宝马曾对中国市场的美产进口车型宝马X5和宝马X7进行加价4%-7%之间,以应对额外的关税成本。
尽管全球关税大战的发展走势仍然不够明朗,但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奔驰和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远高于预期。
奔驰推进GLE、GLS国产的意愿是例证之一,此外在前不久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和宝马董事长齐普策也纷纷表达了珍视中国市场的决心,并将持续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断扩大在华投资。
因此用长期思维判断,关税利刃下,或许还能为奔驰和宝马打开新的发展思路。然而相比之下,美系车的境遇恐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美系涨价约等于自断后路,消费者表示“冲不动”
《车壹条》独家获悉,福特烈马或许很快就会调高售价。
虽然这款车型已经在中国进行国产,但为了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原汁原味的美系驾驶体验,福特烈马约50%左右的零配件是进口的,尤其是核心零配件更多的是来源于美国,比如部分发动机零件、变速箱,以及非承载式车身的一些关键结构件等等。
考虑到中国对美国的反制关税,即使是国产化车型,如果零部件进口占比较大,也难以在贸易战中独善其身。
或许这一点是特朗普没有想到的,当美国率先挑起关税壁垒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评论道:“特朗普似乎并不懂得汽车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随着进口零部件成本因关税提高,汽车自然会大幅涨价,消费者可以转而购买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但对车企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流失。
不止是已经国产但受供应链制约的福特烈马,福特F150猛禽这种大排量车型也会因为关税上涨而提高售价,当然也包括林肯领航员、Jeep牧马人这种纯进口车型。
才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道朗格,同样受此次关税影响做出了应对举措。据网络上流传出的道朗格门店群聊内容显示,已经明确发出通知要对现有车型涨价大约在20万上下。此外,道朗格也表示,如果及时确认订单并且在2025年完成提车即可享受原价购车。
但实事求是的说,对于进口美系车价格上涨一事,中国消费者的反应普遍平淡,大多数人表示“不care、不关心”。
其背景在于,近年来美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本身比较薄弱,关注度较低。在中国市场因动力形式转换正式进入新能源转型阶段时,擅长以大排量和越野塑造优势的美系车逐渐偏离主流趋势。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份额仅有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美系车一直在中国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与挑战。
如果面临高昂关税,美系车商不得已通过涨价应对,那么能够预想到的是,美系进口车在中国市场的结果可能比德系表现更差,因为中国消费者非但不会购买,反而会对其“敬而远之”。
除传统的美系品牌之外,特斯拉这个新兴美国新能源品牌也被关税波及,因为Model S 和Model X两款车型都在美国生产,出口到中国时需要配合中国的关税,而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返销美国时还要面临高昂的税率。对于特斯拉而言,贸易战无疑令其腹背受敌。
需要注意的是,与中国合资的美国汽车品牌,如上汽通用几乎不会受到关税升级后的任何影响。因为硬件的国产化率基本能达到99%,对美国不存在必要的依赖。
当然,接下来进口车型会不会涨价、具体涨幅有多高,都不能一概而论,车企各有打算,同时也会根据贸易谈判的变化而变化,至少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真正准确且客观的结论。
不过如果车企选择让消费者承担主要的成本压力,那么结果大概是双输的局面,但往好处想,关税也有可能推动汽车供应链加速重组,为车企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赛力斯何利扬: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无安全,不旗舰!
专家谈行业现象:上台必谈智驾,谈智驾必谈AI
全面降维打击:方程豹钛 3 上市13.38 万起
吉利的安全技术已经具备体系化实力。
4月18日,洪通燃气(605169)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作为专注于清洁交通能源供应领域的天然气专业运营商,公司主营业务涵盖LNG(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的生产、储运、销售,以及城市燃气(居民、商业、工业用气)供应。值得一提的是,洪通燃气总部位于新疆,享受“西部大开......
中国品牌正经历着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蜕变。前有中国李宁系列成功塑造高端国潮形象,比亚迪王朝系列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中国文化符号,后有Tik Tok短视频模式影响全球,《黑神话·悟空》《哪吒》惊艳世界,Deepseek吹响国产大模型崛起号角……中国品牌正通过文化赋能+科技......
A00纯电再“卷”年轻女性市场,长安Lumin“双沁款”又出圈
岚图发布L3智能架构,引车主“反向提问”!品牌高管宠粉回复
比亚迪“迪空间”开馆,重构新能源汽车科普新生态
汽车周榜数据会终结?你买车看它吗
“纠偏”智驾,广汽用安全重构行业底线?
传统与变革齐头并进,上汽的大象转身“破壁”时刻
2025年4月18日(重庆),阿维塔科技宣布,AVATR.OS 4.3.0正式开启OTA推送,阿维塔11、阿维塔12、阿维塔07三车新增穿戴设备(华为手表/Apple Watch)寻车、解闭锁,以及车控等功能,为用户带来焕新的驾乘体验。
岚图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与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两大核心智能化技术
在汽车行业这片竞争激烈的战场上,东风启辰似乎正逐渐失去其曾经的辉煌与活力。
吉利控股成为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官方合作伙伴
4月16日,吉利银河E5顺利通过50km/h正面中心柱碰试验。该试验是在拥有Euro NCAP官方认证资质的奥地利TECCON试验室进行,试验难度远超行业常规的35km/h标准。此前,吉利银河E5就已荣获Euro NCAP与ANCAP双五星安全最高评级。通过此次超高难度安全试验,......
大众汽车品牌披露了首款基于全新的紧凑级核心平台(CMP)所打造的概念车,并同步释出官方设计草图以及概念车命名——ID. AURA。
4月18日,宝马集团与字节跳动旗下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式宣布深化本土合作,以AI技术赋能汽车营销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购车体验。这不仅是宝马“360度全链AI战略”在营销端的重要落地,更是汽车营销领域的一次创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