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陈壹
最近,高速公路上突然冒出一堆灵魂标语:“前方施工,关闭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高速开车仍需专注”……
乍一看,还以为AI司机集体被交警贴了罚单,但仔细一扒,背后竟是一场智驾翻车大戏。
清明假期,一辆开启NOA(Navigate on Autopilot)的小米SU7在安徽高速上撞上护栏,瞬间爆燃,三名年轻乘客遇难。
事故一出,网友炸锅:“这哪是智驾模式?简直是自爆模式”。
扎心的是,这辆事故车是标准版,电池防护、智驾硬件全面“缩水”——高配版用“防弹涂层”,标准版只能靠“玄学护体”;高配版电池抗压2000MPa,标准版1500MPa;高配版17层隔热,标准版14层;高配版加激光雷达,标准版用纯视觉方案;高配版算力508TOPS,标准版84TOPS。
嗯,有点老年机和智能机的意味了。
车企嘴上喊着“智驾平权”,手里却偷偷给低配车“砍一刀”,难怪网友吐槽“平权?怕不是价格平权,安全特权”。
这两年,车企集体患上“智驾焦虑症”:比亚迪把智驾车型压到10万级,奇瑞甚至推出6万块的小蚂蚁智驾版。
所谓“全民智驾元年来了”,车企们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业内人士偷偷爆料“10万以下的车,连激光雷达都装不起,全靠摄像头硬撑,白天还能凑合,晚上遇到逆光或黑衣人,系统很容易自适应眼盲”。
更魔幻的是,特斯拉FSD入华后“水土不服”,国内车企却争相模仿“端到端大模型”,一年不到全行业“人均端到端”。
有技术大佬直言“宣传没输过,实战没赢过。特斯拉靠数据喂了十年,咱们靠PPT卷了十个月”。
而开头提到的小米SU7事故,让一个专业术语火了——Corner case(边角案例):简单来说,就是智驾系统遇到极端场景秒变“智障”。比如高速修路,LED屏明明写着“前方施工”,但智驾系统既不识字,也认不出锥桶,直接带着车主勇闯天涯。
车企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零接管”、“解放双手”、“在车里吃火锅”,结果用户手册里偷偷写满免责条款:“遇到施工车、异型车、路障……请立即接管”。
但,现如今有多少人买车还会看说明书?
明明说好了是自动驾驶,最后却变成了“甩锅协议”。
戏剧的是,车企开发布会总喜欢用高配车炫技,但销量主力却往往是低配车,消费者开回家才发现“宣传片里的钢铁侠,到手变纸片人”。
智驾可以分高低配,但安全不该分三六九等!
行业一边猛推L2+,一边画饼L3(有条件自动驾驶),但提到事故责任,车企却总喜欢“装傻”。
智驾本是好事,但车企为了抢市场,把半成品包装成黑科技,消费者成了“付费测试员”。事故发生后,标语提醒、手册警告全成了马后炮。
说到底,技术可以狂飙,但安全必须“限速”,车企与其卷智驾平权,不如先搞安全平权,再酷炫的功能,也抵不过一句“活着到达”。
毕竟,L3听着是高大上,但万一系统“抽风”,车主最后是告车企呢还是告AI呢?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捷途宣布自由者新增1.5TD探索+配置版本,售价为13.29万
腾势Z9GT、D9、方程豹豹5登陆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
生日蛋糕里“吃出刀片”,东风本田危险了
迪子的兼容确实有点东西,比亚迪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从上次苹果的WWDC25旗下四大品牌都上了发布会,到国内所有手机品牌的互联,算是解决了车机兼容差,支持手机品牌有限的等用户痛点。因为迪子的兼容性好,以至于现在每次在手机发布会上,都能看到有比亚迪的身影。
比亚迪6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国内海外双线飘红
【E汽车】11.49万元!新款长安UNI-V 2.0T预订
瑶光CDM拿欧洲ENCAP五星!就跟呼吸一样简单?
零跑C11上新款!硬件升级 槽点全改,价格依旧给力,兄弟们来一起看一看~!
深圳,零跑智能驾驶闭门交流会
全球化与转型双轮驱动,上市车企在竞争与变革中求变
豹5的每一次引擎轰鸣与电驱嗡鸣,每一次精准过弯与迅猛冲刺,都超越了单纯的速度竞技。
这份由赛道淬炼、百年积淀的基因密码,正通过PPE豪华纯电平台这一全新载体,在Q6L e-tron的每一根“血管”中澎湃流淌。
【E汽车】奔驰发布全新CLA Shooting Brake EQ车型
不到20万,有锁四驱带大梁,值还是不值?
以硬核实力践行人民需要 五菱星光家族点亮“星光关爱”公益路途
15万元左右预算买插混SUV,我为什么强力推荐银河L7 EM-i?
【E汽车】全新MG4电动版正式投产,实车首秀搭载OPPO智能互联系统
“回归一个吉利”再现大动作:吉利和极氪签订合并协议!
降价增配!宝骏再现卖车诚意,云海2026款品质升级、售9.98万起
【E汽车】仰望U8L内饰官图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