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的预热,或许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发布最具发言权。
这场本质上是一场针对智能驾驶技术演进逻辑的“暴力革命”。其核心突破点在于WEWA架构(World Engine + World Action Model)的落地——这不仅是技术参数的迭代,更是对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构。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这种“AI训练AI”的闭环,将智能驾驶系统的训练效率提升至指数级,正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所言:“我们不再受限于人类驾驶数据的采集速度,而是让机器在虚拟世界中完成自我进化。”
技术升维
云端“造物主模式”的建立,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长尾困境”。通过世界引擎的扩散生成模型,AI可自主生成“鬼探头”“前车急刹”等极端场景数据,生成密度达到真实世界的1000倍。
而车端决策系统的“超人化”,则体现在世界行为模型的进化中。该模型整合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数据,使端到端时延降低50%,无效变道减少20%,重刹率下降30%。
这意味着系统不仅模仿人类驾驶,更通过海量AI生成场景的“高强度训练”,形成超越人类反应极限的决策能力。这种技术跃迁,正如知名国际咨询机构分析师所言:“华为正在用数字世界的‘无限可能性’突破物理世界的‘经验天花板’。”
更深层的颠覆性体现在XMC数字底盘引擎的“全域融合”能力上。
作为业界首个六合一(车身、电机、悬架、转向、制动、热管理)中央控制系统,XMC通过车路状态预测网络和全维协同模型,实现“预判式控制”。例如在130km/h爆胎场景下,系统可在0.3秒内完成扭矩分配与悬架刚度调整,将车辆偏移量控制在0.5米内。
这种底盘与智驾系统的深度耦合,标志着华为从“感知-决策”到“执行”链条的全面贯通,构建起智能驾驶的完整技术闭环。
从“技术输出”到“规则制定”
华为此次发布会最耐人寻味的,并非技术参数本身,而是广汽、上汽、奥迪等11家车企高管的集体站台,以及“安全才是真智驾”行业倡议的发布。
这背后暗藏着三重战略意图:其一,技术标准的话语权争夺。在L3/L4技术路线分化、法规尚不明朗的窗口期,华为通过定义“安全共识”,抢占智能驾驶标准制定的制高点。其CAS 4.0系统提出的“五维安全”(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本质上是在划定行业安全基线。
其二,生态粘性的深度绑定。ADS 4提供的四个版本(SE/Pro/Max/Ultra),覆盖从L2到L3的阶梯化需求。
这种“弹性化”技术输出模式,既满足不同车企的成本考量,又通过系统兼容性强化合作伙伴依赖——例如鸿蒙座舱Harmony Space 5的MoLA架构,已整合音乐、影视等垂域AI能力,构建跨品牌生态壁垒。
对此,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直言:“接入华为技术底座后,我们的车从工业品变成了科技潮品。”
其三,商业闭环的加速成型。发布会称,到2025年6月,华为计划实现50万个停车场车位到车位导航、10万个停车场泊车代驾覆盖,并配套600万元“泊车无忧”保障权益。
这与其“硬件+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结合,实质是将智驾能力转化为可量化的服务订阅收入。正如靳玉志透露的:“2024年智能化部件发货量超过2300万套,合作车型已覆盖15万元以上全价格带。”
从“弯道超车”到“规则重塑”
周知,华为此次技术发布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提供了一套“技术主权”样本:
通过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华为打破国外厂商在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垄断,破解“卡脖子”困局的新路径。
其舱内激光视觉Limera系统将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实现暗光环境下30cm障碍物的精准识别,较传统方案识别精度提升5倍。
这种底层技术的突破,正如工信部专家所言:“华为正在用‘硬科技’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供应链格局。”
另一方面,当特斯拉FSD因数据合规问题在华推进受阻时,华为ADS 4凭借6亿公里云端仿真验证与本土化适配能力,正在成为跨国车企入华的技术跳板。
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与华为的合作,让我们找到了在中国市场实现技术合规的最优解。”
这种“技术换市场”的范式,或将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
此外,根据靳玉志披露的“2024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人员8000人”,不仅彰显技术投入决心,更暗含对资本市场估值逻辑的颠覆。
当传统车企市盈率普遍低于15倍时,搭载ADS 4的问界M9以50万元级定价狂揽15万辆订单,其背后的估值逻辑已从“制造利润”转向“科技溢价”。
岳想说
在央视直播镜头下,华为乾崑ADS 4的发布,既是一场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产业秩序的宣言。从技术、商业、战略三个维度来看,这是一场关于智能驾驶的“华为范式”与中国需求的答案。
它重新划定了智驾系统的性能边界,并完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探索出科技企业赋能传统制造业的新路径,而L3商用的加速落地,则卡位了全球智能驾驶竞赛的关键赛点。
正如靳玉志在发布会尾声强调的:“我们不做技术妥协,因为安全没有捷径。”
这句话的潜台词,或许是中国汽车产业对智能时代的最有力回应——在技术主权与安全底线的双重护航下,这场始于“弯道超车”的产业革命,终将走向“规则制定者”的星辰大海。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5.3%,自主品牌份额达到64%。在“金九银十”即将到来之前,行业头部格局愈发
【2025年9月29日,武汉】即日起,华为乾崑辅助驾驶来新一轮OTA升级,体验更舒适,场景博弈能力更强,岚图旗下SUV双子星全新岚图知音与岚图FREE+成为首批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
即便在漫长的汽车销售历史上,传统4S店已经成为车企打开销路的主要模式,但近几年宝马下滑的销量与承压的利润,还是揭开了这一模式背后的残酷现实:传统4S店已经无法为宝马带来具有竞争力的
近日,上汽荣威旗下全新插电混动车——荣威M7 DMH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了3款车型,限时售价8.58-10.28万。荣威M7 DMH是上汽设计中心全球设计副总裁约瑟夫·卡班加盟上汽
邵明峰:跟随比都有面、跟随比都舒适邵明峰:跟谁比都有面、跟谁比都舒适、跟谁比都智能#岚图时代风尚之夜#中国风尚世界看见、跟随比都智能#岚图时代风尚之夜#中国风尚世界看见
补全长续航关键拼图,智能越野体验再升级!9月29日,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豪华智能越野SUV猛士M817长续航新成员——猛士M817 Max+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36.99
大发成功带赚一对一导师计划【—NB256·CC—】【—2999m· CC—】 新车频道[搞小日子女未子为果争光],为您提供最新2025新车资讯[AZU],包括新车发布新闻、新车动态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正以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塑市场格局。资本动作与战略调整密集交织,技术竞速的紧迫感与规模扩张的焦虑感并存,行业亟需找到破局的核心路径。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并未追逐
2025年9月25日,广州——自1995年落户广州番禺,亨斯迈先进材料工厂已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作为亨斯迈亚太布局的战略支点,番禺工厂依托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持续推进技术升级与国
近日,iCAR 超级V23正式上市,作为V23的高性能版车型,新车共推出3个配置版本,官方指导价12.28-15.48万元,全系提供401km续航、550km续航和501km续航巅
2025年9月25日,广州——自1995年落户广州番禺,亨斯迈先进材料工厂已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作为亨斯迈亚太布局的战略支点,番禺工厂依托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持续推进技术升级与国
日前,奇瑞汽车官方发布了一组全新瑞虎8的车型官图。该车定位中型SUV,采用全新的外观设计,轴距加长115mm,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车身尺寸方面,全新瑞虎8的长宽高分别为4749/
9月28日晚,smart旗下中型SUV——smart精灵#5EHD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8.99万元起。作为该品牌首款插电混动车型,动力搭载1.5T发动机组成的插混系统,纯电续航
9 月 26 日晚,一场名为 “天地鲲鹏 万象新生 —— 时代风尚之夜” 的盛典格外吸睛,这是岚图汽车联合抖音、费加罗 FIGARO 共同打造的视觉盛宴。就在这场活动上,岚图全新车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5.3%,自主品牌份额达到64%。在“金九银十”即将到来之前,行业头部格局愈发
近日,深蓝汽车官方宣布,旗下全新中型轿车深蓝L06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启预售并正式上市。新车将主攻20万元级别市场,提供增程式与纯电动两种动力版本,并首次搭载京西第四代磁流变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在10万级SUV这一红海战场,“性价比”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然而,当北京越野在9月27日雁栖湖畔的发布会上,宣布BJ30旅行家以“旅行焕新价”8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突破2756.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在这片看似被电动化浪潮席卷的土地上,仍有1200万消费者坚定地选择了燃油车。他们或许被续航焦虑所困,或许对传统动力
2025年9月28日晚间,上汽通用别克官方宣布,旗下中大型新能源轿车——至境L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限时权益价区间为16.99-21.59万元(原指导价17.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