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汽车点评车叔 1365浏览 2025-05-12 IP属地: 未知

1952年,奔驰在传奇车型300SL上首次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时,这一设计还只是超跑领域的“炫技之作”。谁曾想,半个多世纪后,隐藏式门把手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符号,如今仿佛不用隐藏式门把手,就配不上“智能电动”的称号。从特斯拉Model 3的电动弹出式把手,到蔚来ET7的感应式设计,再到比亚迪海豹的流线型内嵌结构,车企们在追求科技感的赛道上越跑越远。然而,当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全车断电沦为 “钢铁牢笼”,在 - 30℃寒冬冻结成冰雕,在自燃事故中成为逃生阻碍时,其背后的安全隐患终于引发了监管层面的雷霆行动。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2025 年 5 月 8 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针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划出红线。消息一出,网友纷纷点赞:“这个决定来得正是时候!”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 50% 的今天,这场关于门把手的整顿风暴,或将重塑汽车行业的创新逻辑。

当颜值即正义的设计逻辑遭遇生命安全底线,这场整顿能否终结车圈的“伪创新”乱象?

工信部重拳出击

5 月 8 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6 月 7 日。这份文件直指隐藏式门把手的核心痛点,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美观和科技感被广泛应用,但也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如断电失效、夹手等,带来逃生和救援风险。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目前来看,该新规主要有六大核心要求:

1.安全冗余设计强制化,要求新车型隐藏式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解锁机构或断电保护装置,确保在电力系统失效时仍可通过物理方式开启车门。例如,文件明确电动式车门外把手需通过动态试验验证其防夹功能,并增加结构强度测试以防止变形失效。

2.防止误作用设计,保证在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触发,降低乘员跌落风险。通过优化控制逻辑,避免在意外情况下车门被错误开启,尤其在车辆发生翻滚时,防止乘员因车门误开而被甩出。

3.应急标志可视化规范,对车内隐藏式门把手、应急拉手的安全标识进行标准化要求,强制使用荧光涂层和夜间反光材料,确保标志颜色鲜明、位置醒目,降低紧急情况下乘客的操作难度。

4.结构强度升级,明确车门把手需承受特定拉力和扭矩测试,例如车门外把手需承受 5000N 持续压力不变形,防止事故后门锁机构失效。同时,动态试验将模拟车辆翻滚、坠落等场景,验证把手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5.防夹功能细化,规定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功能以及相应的测试标准,要求在检测到障碍物时 0.1 秒内停止动作并缩回,同时需通过模拟不同力度的夹手场景进行验证。

6.动态试验要求,明确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包括模拟 - 30℃至 85℃全温域环境下的弹出 / 收回测试,确保极端温度下的可靠性。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以上规定适用于 M1 类、N1 类以及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参照执行,其中M1类指的是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不超过9个座位的载客汽车,N1类则是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货车。标准实施后,新车型搭载的隐藏式门把手必须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否则将无法上市销售。这意味着,车企在设计隐藏式门把手时,必须在美观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隐藏式门把手风评崩塌

在互联网上,隐藏式门把手的风评相对较差,网友吐槽集中在操作复杂、故障率高、极端场景下的不可靠性等方面。然而,即便如此,车企们仍对这一设计趋之若鹜。个人看来,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其一是美学设计内卷,在新能源汽车同质化竞争中,“无把手”设计成为彰显科技感的符号资本。理想汽车设计师曾坦言:“当所有竞品都采用隐藏式设计时,保留传统把手会被消费者视为技术落后。”这种认知绑架导致车企陷入为了隐藏而隐藏的怪圈,甚至出现将机械开关深埋车门夹层、牺牲易用性追求极致简洁的极端案例。

工信部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问题,能否治好车圈创新病?

其二是续航焦虑,隐藏式门把手被宣传为能够减少风阻,进而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根据测算,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约 0.003Cd 风阻,四个门把手综合可降低 0.012Cd,对应纯电动汽车续航提升约 6 公里 / 百公里。虽然这种提升效果在实际驾驶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背景下,仍被车企包装成竞争优势。

然而,这些设计追求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近年来,隐藏式门把手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2024年某新势力车型碰撞测试显示,在电池包短路引发全车断电的极端场景下,隐藏式门把手失效概率达73%,而传统把手仅2%。而且当自燃风险更高的新能源汽车遇上断电即锁死的设计,逃生窗口更是被急剧压缩。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本质是汽车设计从功能导向向体验优先转型中的价值观冲突。当车企将“仪式感”置于“可靠性”之上时,代价在事故时刻化为生死考验。工信部此次出手,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从理性进化。新规不仅是一套技术标准,更是一种价值宣言!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点评车叔 29.6万粉丝    1.8万作品 关注 汽车垂直领域知名自媒体,人见人爱的车叔带你成为懂车帝!
推荐作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