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接连举办两场发布会,先是预热了VLA(视觉语言行动)司机大模型,随后推出L6、L7、L8和L9四款车型的智能焕新版。这两场发布会不仅展示了理想在硬件与软件上的双重突破,更透露出一个信号:这家曾被贴上“增程式技术落后”标签的车企,正以独特的战略在智能驾驶领域开辟新赛道。
【技术“落后”与产品成功并不矛盾】
理想汽车的成长史,几乎是一部为“落后技术”正名的历史。
2019年,当理想ONE以增程式混动技术进入市场时,外界质疑声不断。增程式技术诞生于百年前,结构上依赖燃油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被批评为“不够环保”“技术老套”。但理想选择了一条务实路线:用增程式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同时降低电池成本。到了2025年,增程式已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必选项”。理想L8焕新版的电池容量达到52.3kWh,甚至超过部分纯电车型,而油箱更多是“心理安慰”——用户日常用电成本远低于燃油。
这种“落后技术逆袭”并非孤例。康宁公司的大猩猩玻璃技术诞生于1962年,却在2007年因iPhone的触摸屏需求重获新生;机械键盘一度被薄膜键盘取代,如今却因手感优势重回主流。理想证明,技术是否先进并非唯一标准,关键在于能否解决用户痛点。
【从“冰箱彩电大沙发”到AI无人区】
理想的产品哲学始终围绕用户体验展开。早期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被戏称为“取巧”,但正是这些配置让家庭用户感受到与传统燃油车的差异。此次焕新版车型中,L9的后舱娱乐屏升级至21.4英寸3K分辨率,座椅按摩支持18点位热石揉捏,双腔空悬系统让车身稳定性大幅提升。这些改进延续了“用户需求至上”的逻辑,但真正的突破藏在更深层。
理想AD Max平台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达700TOPS,成为全球首个量产该芯片的辅助驾驶系统。同时,VLA司机大模型的推出标志着理想迈入AI“无人区”。该模型能像人类一样观察3D环境,结合语言指令执行驾驶任务。例如,用户可通过语音让车辆“找车位”或“识别拍照位置代驾”,交互更接近与人对话。
CEO李想用“蚂蚁、哺乳动物、人类”比喻辅助驾驶的进化:传统规则算法像蚂蚁依靠固定路径;端到端学习像马戏团动物,依赖训练但缺乏深层理解;VLA则试图模拟人类智能,自主应对复杂场景。这种技术野心需要巨大投入,但理想已明确方向——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AI企业。
【开源与合作:务实的技术选择】
理想在技术路线上展现出灵活性。年初,当国内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V3和R1后,理想果断放弃自研,转而采用开源方案。这并非妥协,而是产品思维的体现——与其追求“全自研”光环,不如借力成熟技术加速落地。类似的逻辑也体现在硬件上:AD Pro平台升级为地平线征程6M芯片,与Thor-U芯片形成高低搭配,兼顾性能与成本。
这种务实态度贯穿理想的战略。例如,其智能驾驶系统并未盲目追求“纯视觉方案”,而是全系标配ATL全天候激光雷达,确保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李想曾直言:“技术最优未必产品最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市场变局中的“版本答案”】
2025年的中国车市,三排六座混动SUV已成红海。问界M9、领克900等竞品相继入场,理想L系列面临空前竞争。但理想选择“加量不加价”:焕新版车型在电池、屏幕、悬架等方面全面升级,同时保持价格稳定。更关键的是,其辅助驾驶系统计划在2023年底至2025年下半年完成三次迭代,包括VLA大模型落地和激光雷达升级。
这种节奏让人联想到苹果——6月WWDC展示系统能力,9月发布会推出硬件。理想通过“软硬结合”的两场发布会,既描绘技术愿景,又用产品夯实竞争力。资本市场反应积极,AI Talk后理想股价上涨超10%,显示出外界对其战略的认可。
【小愿景背后的大野心】
理想的官方愿景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看似朴实,却需要极强的产品定义能力。以MEGA车型为例,它在MPV中首次实现旋转座椅与中央大桌板的结合,平衡空间与功能矛盾。李想曾批评行业“懒惰”:“许多企业能做七座车,但只有理想真正思考家庭需求。”
如今,理想的野心已超越产品层面。通过开源操作系统、分享增程技术,它试图推动行业共同解决充电、车控等难题。这种开放姿态与其AI战略形成呼应——在智能驾驶的“无人区”,合作或许比单打独斗更有效率。
【结语】
从增程式争议到AI先锋,理想的路径证明:所谓“落后”技术,本质是未被充分挖掘的需求。当行业追逐纯电与自动驾驶时,理想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先解决用户的现实焦虑,再向技术深水区探索。
未来的汽车竞争,不仅是动力形式或屏幕数量的比拼,更是AI能力与用户体验的融合。理想的故事提醒我们:技术没有绝对的高低,只有是否契合时代的需求。或许正如康宁的大猩猩玻璃,一项“过时”的技术,终会在某个时刻成为破局的关键。
文/龟速沛沛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E汽车】深蓝S05 620km长续航版上市,12.99万元起
【E汽车】2026款大众途岳新锐上市
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焕新,17.36万元起香不香?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比亚迪为自家L4级智能泊车安全兜底,这事儿其实公布有一阵子了,但是我发现很多人还是没有理解它的内容和意义。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一场武汉发布会,四大战略支柱,东风奕派用56年造车底蕴给新能源赛道投下一枚“技术核弹”。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出席活动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