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事故引爆行业潜规则,工信部开始严抓智驾!雷军叫屈冤吗

小米SU7事故引爆行业潜规则,工信部开始严抓智驾!雷军叫屈冤吗

知嘹汽车 894浏览 2025-05-21 IP属地: 未知

知嘹汽车/陈壹

“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我和同事们一样都懵了”。

雷军日前在小米内部发表演讲时,回应了最近外界的诸多质疑,源头直指发生在三月底的那场小米“智驾”事故。

这场事故不仅引爆了舆论,也促使监管加快收紧:工信部新规要求“车企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禁止使用夸大或模糊的术语,并强调必须通过充分测试验证系统功能边界”。

官方及时出手,给“智驾”的狂飙按下了刹车键。跟着,车企们纷纷低调做人,最明显的就是前段时间的上海车展:以前都是铺天盖地的“智驾天花板”、“车位到车位无人驾驶”,这次集体换成了“迈向L3的智能辅助驾驶”。

事实上,智能驾驶领域的宣传乱象已经存在很久了。

某些车企为吸引消费者,把辅助驾驶功能包装成“全场景自动驾驶”,甚至还创造什么“XX之眼”、“XX智驾”之类看着高大上的晦涩术语,但在宣传时,仅在物料底部用极小字体标注“需驾驶员全程监管”。

这种文字游戏,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自己买的车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进而引发事故:2023-2024年,国内与辅助驾驶相关的事故中,超六成涉及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功能。

行业的转变折射出更广泛的监管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自2025年4月1号起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首次将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为“系统激活时车企担责,驾驶员接管后个人担责”,终结了之前责任归属模糊的争议。

《条例》规定:若系统频繁要求人工接管,车企将面临更高的责任风险;而消费者则需在“放手”与“警惕”之间找到平衡。

知嘹汽车认为,《条例》是一种“权责对等”的设计,可以有效倒逼车企提升技术可靠性,也与德国《自动驾驶法》中“保有人危险责任+驾驶员过错推定责任”的内容异曲同工。

其实除了德国,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智驾”方面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就直接禁止L3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罚款最高达2000加元;再比如欧盟,GSR法规强制要求新车配备6大ADAS功能,且DCAS认证要求车企在当地设立测试与售后团队。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监管的严苛程度是跟技术创新成反比的。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监管虽降低了短期风险,但“因噎废食”的模式也使当地错失了很多产业升级的机遇。

相比之下,北京《条例》的“包容审慎”原则,前瞻性就多了不少。

而除了法规,还有人建议建立统一的辅助驾驶能力评级体系,并通过车载系统强制进行功能说明培训。这虽然有一定的实现难度,但确实不失为一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措施。

写在最后:

监管并不会阻碍创新,反而能为行业划定安全边界,而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智驾”的规范化进程也能为其他新兴技术领域提供镜鉴,包括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只有企业、监管与消费者协同发力,才能让创新不越界的同时繁荣也不离轨。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知嘹汽车 1.6万粉丝    5441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企业动态和新技术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