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从万人追捧到行事如履薄冰,小米汽车究竟经历了什么?不管怎样,面对汽车行业的暗面,做什么,怎么做,雷军和他的小米理应做好充分的应对方案。
今年年初,小米给自己定下了年销35万辆的目标。在SU7订单不断,SU7 Ultra一车难求的背景下,都以为,这个目标有点保守了。小米汽车在整个汽车行业造就的狂欢,怎么着也能令小米往后的发展,乘上直通行业顶峰的火箭吧。
只可惜,中国车市的离奇总是会在特定时期给予春风得意者一次重击。强如丰田、大众等,无一例外。
回顾过去这几十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到现在,不单单教会了车企如何造一款款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车,更让每一个从业者心生了对任何市场波动的警惕。那到了第一次造车的小米这里,自然不会区别对待。
此刻,对于过去一个月发生在小米身上的一切,做再多评价的都没有意义,站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腹地,我们只需要知道,从SU7到SU7 Ultra,再到即将上市的YU7,对于见识过流量两面性的小米而言,往后所有关于产品的落子都不容有失。
不仅如此,当小米正式发布YU7的同一天,包括吉利银河M9、东风L8、深蓝S09等SUV新车发布或上市,此番竞争架势下,小米YU7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可想而知。
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不仅是出于对整个市场的发展给予的尊重,自然也是因为,大量新生车企倒在黎明前夜所带来的思考太过深刻。近半年,极越倒闭的阴霾还未消散,背后有着360支持的哪吒也时不时传出经营无力的消息。
新势力造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死伤近百家,最后有且仅有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活了下来,这不就是告诉我们,造车之路的艰辛远超常人想象。任何一个冲着新能源市场红利而来的新人,要想杀出重围,哪有什么捷径可走。
的确,在过去一年里,初次造车的小米尝尽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所有的市场优待,在品牌拥趸的一声声呼喊中,小米汽车几乎成了这个年代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车企。围绕雷军个人的流量更是将企业带到了所有传统车企的前面。
对于小米SU7的初战告捷,平心而论,并没有过多的BUG能表现出小米汽车脆弱的一面。即便现在会有消息表示,小米SU7的订单量开始趋于平衡,说不定也是和YU7即将上市有着很大的关系。消费者持币待望的本质,不过是在纠结买YU7还是SU7罢了。
而不出意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雷军本人对于营销YU7又有新的想法后,YU7的销量并不会差。但还是那句话,中国车市的复杂性太过瘆人。没人会始终处于发展低谷,自然也没有人可以永远处在巅峰。
在20~30万的新能源SUV市场,今年所涌现出的玩家,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程度。
背靠产业链优势,理想、问界延续着过去的打法,开拓着中大型SUV市场;传统车企在这个市场拿出了大量价廉个大的新能源产品,一边填补自己的产品空白,一边又通过价格优势降低此类车型的入手门槛。挣不挣钱不重要,能不能先声夺人,才是关键。
基于这样的现状,从SU7到YU7,小米造车的初心始终离不开运动属性,这就意味着,和同行个个主打家用、大空间的新产品相比,小米汽车的受众群很难对外拓展太多。被年轻人拥护是品牌创立初期难得的优势,但随着产品矩阵的建立,趋同的产品特性是否能继续为品牌带去活力,还有待考察。
过去一个月,诸如领克900、问界M8等新车上市即爆火,根本上还是在于切中了大多数普通人的需求,用户群体的广泛性,是促成这类产品成为香饽饽的主要原因。
而今,随着深蓝S09、吉利银河M9进一步下探,SUV市场很可能会全面向着这类产品聚焦,大而廉的产品特性直接将潜在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划定在了一个范围内,似乎就是在给全行业树起了一个不会犯错的发展方向。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昨晚的发布会之前,雷军就宣称YU7不会公布售价,也不开启小定。借着亮相的契机,先观察下汽车圈、消费者等各类群体的反应,远比着急忙慌地将YU7送进战场,更显智慧。
今年的车市现状,不用我多说,明眼人都看在了眼里。
竞争强度的陡然提升,对于谁都不是一件可以暗自偷笑的事。大量新车鱼贯而出,叠加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任何时刻都在车企上着弦。即便是在技术层面,仅仅是全民智驾的叫停,都给每一个参与者造成了千万点伤害。
身处这个环境,4月以来,在期待中,我们看到了上海车展的火热,车企间的拉锯战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作为从业者,一系列的突发事件,同样让人看透了市场的多变性。
创业至今,在消费电子市场摸爬滚打了15年的小米怎么也没料到了,汽车行业的凶险一点也不比曾经所经历过的来得好对付。
此时此刻,在自研SoC芯片领域,小米顶住万难用135亿元的投入拿出了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要的就是打破高端芯片领域的技术封锁。
那么,在汽车市场,当小米YU7正式以完整形态亮相,要说这款新车的主攻目的,相信也无需多说。
在20~30万级的纯电车市场,中国品牌的进攻架势拉得有多满,从围猎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市场现状中就能看得很清楚。因此,对于小米YU7来说,光是在产品力的对拼上,都是现阶段极力要面对的。
去年3月,小米SU7上市之际,我们看到为了提升运动特性,雷军提供给了潜在用户一切与之有关的情绪价值,为了和小米生态进行链接,SU7也在细节处全方面将小米的本色体现了出来。
随后的故事就不用多介绍了,订单爆棚、交车时间无限拉长,小米SU7一跃成了全行业的话题焦点、流量之王以及销量黑马。可以说,在新势力造车渐渐褪去滤镜的背景下,小米汽车正在以一己之力和所有传统车企硬刚。
那同样,在一年后的今天,单论产品力,迟到的YU7只可能比SU7更进一步,在听取市场建议后做出的修改,无论是设计上,还是三电性能和智能化装备上的优势,势必能让YU7的战斗力满足消费者的所有期待。
只不过,撇开同时段亮相的那些“大家伙”,在市场清退了大量投机者后,焕新版特斯拉Model Y也表现出很强的攻击力后,这个细分市场变迁的过程是否会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呢?
再者,在消费者热衷速度的想法逐渐退烧,全网对于电动车性能追捧的热潮渐灭,任何一款新车所标榜的“运动”标签,还能否让主机厂从中坐收渔翁之利,其实在此刻也很难说清楚。
总之,当小米YU7选择这个时刻向消费者介绍起自己,让市场看到小米在造车一事上的精进程度,只能是一方面。作为行业新人却不再拥有新手保护期的小米汽车,需要很清楚地知道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哪里,消费者对待新生事物的真实态势又是怎样的。
在这个杀红眼的新时代,不怕产品会有不足的地方,就怕没能看清市场现状而采取的举动被落人口实。小米造车的起点很高,但愿YU7能从SU7过去这一年的市场征战中,学到真正能取悦中国用户的精髓。
飞轮效应显现 智驾普及助力比亚迪技术护城河纵深
问界M8火爆的订单数量让人瞠目结舌,除了各种要花缭乱的配置和极具性价比的特点之外,当人们冷静下来并开始思考,在品牌的背后,作为一辆车,作为一台交通工具,问界M8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真实感受呢?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 / 海洋系列贡献 190617辆,方程豹、腾势等子品牌分别售出9068辆和13519辆 ......
这里是所有品牌最后的防线。
为回馈广大用户的支持与厚爱,比亚迪海洋网推出“礼遇一夏,限时一口价”活动,即日起至6月30日,购买海鸥智驾版、海豚智驾版、宋PLUS智驾版、海豹06DM-i智驾版等10款智驾版车型,即可享受限时一口价的惊爆活动,其中海鸥智驾版限时一口价5.58万,海豚智驾版限时一口价7.78万,......
风阻系数“翻车” ?阿维塔却靠马斯克“反向带货”出圈
延续运动定位,极致硬件参数,小米YU7有哪些让人惊讶的地方?
十万热爱·共同解答,方程豹汽车10万台交付达成
小米YU7最新发布,小米的原创度到底有多高?雷军:小米没有任何细节是抄袭
看完了小米YU7技术发布会,我判断它会跟小米SU7一样热销
从 “天神之眼” 到全民智驾,比亚迪如何构建智能驾驶护城河?
上市就交付,深蓝S09综合补贴后20.49万起,还有再加“一年保价”
A股股价站稳400元,比亚迪海外市场卖爆了
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国安认证国产实力担当!电视剧里的国产新能源车们
比亚迪官宣限时一口价,海鸥智驾版5.58万起
两位冠军相遇,跨界联手,期待他们一起乘风破浪
十万热爱·共同解答,方程豹汽车10万台交付达成
40万的价格,如何才能带来百万级豪车体验,腾势N9的答案是:用科技。天神之眼B”智能驾驶辅助激光版(DiPilot300)、云辇-A底盘,易三方平台,种种黑科技让它变得好用又好开。
强强联手,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冠军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