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网传的“暴雷”有不为人知的内幕!冯兴亚:否定自己再重建

网传的“暴雷”有不为人知的内幕!冯兴亚:否定自己再重建

新锐汽车观察 1319浏览 2025-06-24 IP属地: 未知

面对广汽埃安员工持股质疑、广汽“车圈恒大”的谣言,上任不到半年的董事长冯兴亚,紧急进行了一系列的回应。

在内部,冯兴亚把持股广汽埃安的几百名中层员工召集到一起,深度聊了三个小时,“有问题就提出来,我来解答,让大家充分了解情况。”

紧接着,6月20日,广汽又开了一场媒体交流会,冯兴亚再次用三个小时,较为全面地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作为广汽的掌门人,冯兴亚很清楚,导致网上谣言四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界对广汽目前的状况缺少了解,听风就是雨;二是有部分人对广汽缺少信心,趁机挑动对立。

业内流传一种说法是,有对手在网上推波助澜,带节奏。不过,广汽官方并没有对媒体公布。

广汽一向善于找自身的原因。追问得再深一点,还有两个因素:最近一年多,广汽的市场表现没有过去亮眼,内部有人开始自我怀疑;另一个,去年年底,广汽发起了20多年历史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改革,触动很大,导致不安全感产生。

这很正常,人和动物的本能就是:变动越大,越缺少安全感。

“说实在话,自我革命就是找罪受,几十年的流程都要发生变化,太不容易了。但现在的形势,传统车企必须否定自己,再重建。”冯兴亚说。

绝大多数的内部员工,其实看得到形势的紧迫感,内心里认同“不变不行”,但问题是如果缺少对情况的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

冯兴亚此时出面进行深度、坦诚的沟通,获得上上下下10万员工的理解,就很关键了。

“这么大的一场变革,要是在其他地方,可能很难推进,但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我很欣慰的是,广汽员工对自我革命的认可度极高。”冯兴亚说。

01. 埃安的门没关上

漩涡的中心是广汽埃安,网上信息主要质疑的是员工持股问题。

我看了一下,网上的传言大概可以归结到两个问题:一是员工的股权资产可能缩水了;二是有高管拿回了本金,搞特殊,提前退出了。

广汽埃安在2022年推进上市计划,进行了股改,为了激励员工,针对系长级以上员工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总共有790多人参与,实现员工和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但由于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市场两个层面的快速变化,广汽埃安未能如期在2023年上市,原本信心满满的持股员工,难免出现了失落感。

如果了解资本市场,延迟上市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在A股排队等IPO的公司有110家,有些公司甚至要经历几次排队才成功。

广汽埃安不过是众多正在推进上市的公司之一。

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缩水一说。因为跟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股票一样,员工只要不退出,就没有缩水不缩水一说。按照广汽埃安当时的股权激励协议,员工持股的锁定期是五年,也就是要到2027年届满。所以,在职员工根本没有缩水的条件。

而且,从另一个层面看,广汽埃安的上市之门并没有关上。冯兴亚说,除了IPO,广汽埃安还可以通过广汽集团收购股权上市。就算不上市,持有股权也可以分红,像华为一样。

本质上,员工持股跟所有的投资一样,只要未来有好的发展前景,就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当然,收益和耐得住寂寞往往成正比。

据广汽埃安的员工股权激励协议,确实有一种情况可以退出,那就是离职。按照协议,离职员工必须退出,而不是主动退出,目的是实行离开公司就不再享受公司发展红利的原则。退出的价格按照上一年广汽埃安净资产值进行折算。

长期关注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最早是干财经媒体的,主业干媒体,副业长期坚持做投资。如果我以当时的价格投资了广汽埃安,现在这个时候打死我都不会退出。

原因很简单,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行业。目前可以说是一个低谷期,也是整个行业产能的出清期,行业的低迷是暂时的;广汽埃安自身又没有系统性风险,冯兴亚表示,可以确信的是,广汽会不断把优质资源注入埃安和昊铂。

在受到外界信息干扰时,真正的投资高手,往往去伪存真,看底层逻辑,不被短期表象迷惑。

02. 相当于重建一次

广汽在2024年进行了深度反思,从管控模式、各个板块的分兵作战到产品开发流程、人事体制全面评估。

得出的结论是,用过去的枪,打现在的仗,根本不可能赢。

此前广汽对广汽传祺、广汽研究院、广汽埃安、广汽国际等主体采用合资时代的战略管控模式,各个主体是兄弟关系,打仗效率低。比如广汽国际要从其他主体拿车到海外去卖,单谈车型的定价,3个月都谈不下来。

采购也是一样,三个品牌各买各的,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去和供应商谈判议价权不强。这种分兵作战的状况,几乎存在每一个板块。

广汽改革的重要一块,就是要将分散的研发、采购和财务等,整合到一起,实现多品牌多主体共享。

如果将市场竞争比作打仗,过去广汽几个手指各自发力,改革后是攥成一个拳头,虽然还是那几个手指打人,但发力的地方已经是手臂。

从造车思维上,冯兴亚也并不讳言向新势力学习。传统车企积累多,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新势力更放得开,特别是以消费洞察为原点进行开发产品,传统车企不如新势力。

传统车企过去陷入了一个悖论,往往研发机构有什么技术,就定义出什么产品。冯兴亚认为,这种状况不但不对,而且是走反了,必须纠正过来:

要根据消费需求定义出什么产品,研发部门就研发出技术来实现。

流程上也要改变,广汽开始学华为,导入了IPD产品开发流程。产品定义和技术分开,由项目来管人财物,职能部门配合。

这种改革变化有多大?几乎把原有的流程摒弃掉,内部架构和运作机制打乱了重构。这是传统车企走到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车企都进了类似的改革,区别在于决心大不大,彻不彻底。

广汽的改革很快起到了效果,比如采购,三个品牌共享后,成本很快降了下来;通过新模式进行产品定义的车型,也将很快推出。

广汽这一轮改革的意义,在国内可以说是顺应潮流,但在全球市场,可能是中国汽车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走向到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全面领先的终极跳跃。中国车企在全球竞争中,由硬实力优势,拓展到了软实力。

换句话说,海外车企未来不但要学中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新技术,还要进行更深度的改革管理模式。要不然,如果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大部分国家的车企只能被碾压。

站在更宏大的全球视野看,广汽的改革给欧美传统车企巨头打了个样。如果未来有一天他们醒过来了,大概率也会走一样的路子。看长远一点,敢于自我革命的广汽和中国汽车,不应该没有信心。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新锐汽车观察 180粉丝    218作品 关注 传播信息,分享思考,共享价值。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