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广汽番禺总部,华望项目召集几百人开了个动员会,基本涵盖了广汽所有核心部门。到了下午会议结束时,所有人竖着大拇指在镜头前点赞。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后来在微博上转发了这张大合影,写了一段文字说,华望项目是广汽“番禺行动”改革的重要一环,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一个月前,冯兴亚还发了一条和华望相关的微博,配图是一张和任正非的合影:二人在深圳华为的一间会客室里握手,意指华为和广汽非同一般的联手。冯兴亚说,双方就汽车产业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公司改革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
华为进入汽车领域多年,此前任正非和车企大佬站在一起的合影并不多见。不过,今年多了起来,8月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在社交平台晒了一张与任正非、徐直军的合影,言外之意,长安和华为也将进行新一轮的合作。
任正非走进汽车圈背后,是华为和车企的合作逻辑发生巨变:
内部对合作模式不再争议,统一了从“全面主导转变成生态协同”的认知,随后华为开始放手扩大汽车领域的朋友圈。
这意味着,经过十二年的磨合,华为在汽车领域找到了技术理想和商业现实的最佳结合方案。华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第一个全新项目,被称为华为和车企的“第四种合作模式”。
01、与车企的边界重构
2013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始以ICT技术为基础,进军汽车领域。
在后来的十几年中,华为汽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汽车技术输出阶段,给车企供应通信模块和车载系统;第二个是深度合作阶段,以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为标志,推出了HI(Huawei Inside)全栈解决方案,2021年开始推智选车方案,在销量上获得验证;第三个是2024年开始的生态扩张阶段。
在确立生态共建前,华为高层一直绕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和车企合作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特别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波澜壮阔的创新狂飙中,这层关系被反反复复地修正了多次,外界也一直在质疑华为究竟算不算造车。
最初任正非给华为汽车领域的定位是“增量部件提供商”,但经历了零部件供应模式中的奥迪断供,HI模式中北汽极狐的抵触后,华为终端的智选车模式意外跑了出来,并在问界身上获得了市场验证。
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被质疑得最多。同时期,北汽极狐陷入困境,销量不佳;上汽提出车企“灵魂论”,矛盾很尖锐;广汽相对温和,但也只继续推进以技术供应为主的合作。
后来有人说,广汽董事会当时投票以11:0否决了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是判断失误。实际上,从后来快速上马华望项目看,广汽可能是在寻找最佳临界点。
因为就在同一年,华为内部开始重新审视和车企的关系。2023年,任正非签发文件重申“不造车”,要求拆除问界门店的华为标识。
2024年,华为的汽车业务又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是成立引望公司,随后承接了车BU,形成了独立的技术开放平台;二是华为终端的余承东承认,鸿蒙智行“五界”布局已达能力极限,支持将销售权归还车企(如智界、尚界),转向“轻资产”运营。
华为和车企的合作,由“全面主导”调整为“核心标准把控+生态协同”。也就是说,华为想清楚了,基于复杂的生态,科技公司和车企的关系,肯定不是苹果和富士康。很快,智选车模式不再扩张。
到了2025年,主导车BU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出“智能化开放平台”理念,通过合资公司引望去平衡控制权与开放性。
而广汽在这两年里,并没有像外界说的和华为决裂,反而和华为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一是技术合作,包括传祺、埃安的很多车型都采用了乾崑智驾、智能座舱等技术;二是高层互动,广汽在2024年中就曾派出过一个中高管团队,进入华为总部深度学习。
谈了两年“恋爱”后,双方了解进一步加深,再加上华为的巨变,此时的广汽认为,谈婚论嫁的时机来了。
2025年1月10日,广汽董事会正式批准创建“GH”项目公司,联合华为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华望汽车,采取广汽控股、华为赋能的运行模式。
广汽和华为的这一波操作,用得上“全球第一CEO”、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一句名言:
战略合作的最佳时机,是双方都处于变革临界点时。
02、生态协同的“华为时刻”
华望的模式可以说是华为和车企合作模式的升级版,本质上还是华为做“技术底座”,但实操层面,它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所以也有人称之为“HI+智选”的混合模式。
广汽为了承载超越原有板块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创立了一家独立的汽车公司华望。
在股权上,广汽推行“轻控股”模式,持股比例或将降低至40%以下。国企降低控制权,通过股东结构的多元化聚集资源,显然,广汽希望从顶层设计和机制上,打开华望的创新空间和想象空间。
华望模式区别于以往的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技术供应、品牌联名、部分代研),其核心是“体系级融合”:引入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而非单纯的“华为出技术,广汽造车身”。
换句话说,就是像智选车模式一样华为全程参与,但又像HI模式一样保留车企的灵魂,关键词是深度融合和分工重构。
可以说,华望是华为确立汽车领域的“生态协同”战略后,第一个全新的项目。就市场预期而言,华望在华系中的地位,可能类似于智选车时代的问界。
但和问界“全链条接管”不一样的是,华为做的是“智能化开放平台”,这也是徐直军称要扩大汽车朋友圈的原因。所以,华望可能是华为在技术赋能与资源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后的第一枪。
华望和阿维塔也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阿维塔模式的升级版。阿维塔是华为和车企合作新阶段的代表,在引望平台下,2025年将原来的HI合作模式升级为“HI Plus”。
不过,阿维塔目前的短板也很明显:一是因为产品开发周期长,通常需24个月以上,成本高昂导致车型定价偏高;二是品牌知名度较低。
产品开发周期长,可能意味着合作上融合和分工存在问题,导致“智能驾驶功能适配整车”耗时长、磨合效果不确定。
华望模式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车企与科技公司各管一段”的合作惯性问题。华望依靠与华为体系共生的“跨团队联合开发机制”,华为工程师与广汽技术团队同步办公,让智能与制造从“物理结合”变成“化学融合”。
现在看来,效果很明显。从华望项目公司创建到2026年上半年推出第一款车型,华望用时不到18个月,此后,很快会推出第二款车。上新速度非常惊人,效率远高于传统模式下的车企。
混合模式可能会真正将华为塑造成新能源智能车时代的“博世”,从这个角度看,这是车界的“华为时刻”。
03、两个“一半”的竞争
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是否还需要一个新品牌?这是曾经困扰了雷军很久的问题,也是华望等后来者可能要被外界一直追问的问题。
但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很简单,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转型,如果从消费需求看,最大的变革不是能源变革,而是汽车从代步工具变成电子消费品。
截至目前,能源的变革几乎已经完成,技术和消费都趋于成熟,但汽车作为科技产品属性的竞争,只能算是初级阶段。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小米入局后,并没有出现赶晚集的场面。
决定因素在于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小米的优势之一是,对电子产品消费心理的把握,比大部分传统车企要强;而华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华为形成的芯片(MDC计算平台)和算法(ADS智能驾驶)等技术壁垒,以及对科技产品的消费洞察,再加上广汽的智造和资源整合能力,优势更明显。
如果再看远一点,木桶边最长的那块板,可能是软件。硬件的领先可能只有6个月,但软件的领先可以达到三到五年。而智能汽车的终极竞争只有一个,那就是软件生态。
广汽高层想得很清楚,这块长板,车企已经不可能和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竞争。广汽副总经理閤先庆也公开说,中国最好的驾驶辅助方案不是来自于整车企业,而是在华为、momenta等第三方供应商。
另一个层面,从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看,尽管市场上也形成了年销近400万辆的头部车企,但去年中国所有车企的利润之和,还没有丰田一家多。
说明了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市场车企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固化;二是中国汽车的品牌溢价太低,甚至可以说处于草莽期,品牌影响力仍然极不稳定。
华望的判断是,牌桌上还有空位,而且自己有一副好牌。如果技术研发从0开始,要成功已经很渺茫,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树一个新品牌,可能是时代的必然。
从零部件供应到HI模式、智选车合作模式,华为已经触及了国内新能源智能车的半壁江山。华望在与非华系的竞争中,其含华量的优势会非常明显,不过,那只是一半市场,在另一半市场,它还面临华系内部的竞争。
这是华望模式的设计者,以及华望管理团队要深度思考的核心问题。从目前华望的动作看,他们肯定深度研究过“五界”和阿维塔等车企,因为在机制设置、模式等方面,最大程度地规避了短板。
比如,阿维塔在市场端面临的核心问题有:一是直营模式初期投入大(门店建设、人力成本),叠加华为技术授权费用,导致持续亏损;二是增程版产品亏电油耗高、动力差,能量转化率偏低,噪音问题突出。
华望则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全新的渠道合作模式,并没有采用直营。8月7日,在华望的渠道招商大会上,华望称,参考行业成熟的渠道模式经验进行优化,从根本上确保合作伙伴风险可控、确保渠道市场稳定,采用划区授权和以销定产模式。首批规划面向核心40城开展网点招募评审。
华望团队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增程等是否有技术优势,甚至双方的融合、消费需求洞察、产品定义、智能制造、资源配合等,这些广汽和华为本来就有,而在于打造具有独特性格的、高知名度的、巨大资产价值的品牌,这也是华系品牌内部竞争中最大的差异化。
华望项目,不只决定了广汽和华为在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中,能达到什么高度,更可能是“车企+科技公司”的模式,在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中商业逻辑的验证。对广汽和华为而言,它都是星辰大海。
汽车的哪些创新设计属于鸡肋,又有哪些设计单纯为了吸引眼球?
方程豹两周年:把每份热爱都认真托举
大家都说一白遮百丑,可夏天也太容易晒黑了吧!
全新揽境,五代EA888的它,还能否撑起燃油SUV的半壁江山#一汽大众#全新揽境#燃油SUV
很多人在选MPV的时候,第一眼都会想到吉利嘉际——外观时尚,配置表也挺有看头;而另一边的上汽大通MAXUS G50 MAX,凭借多年深耕MPV市场的经验,早已在不少家庭的口碑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8月22日,岚图汽车携手央视新闻《顶级实验室》,通过线上直播形式正式发布了岚海智混技术。这一项融合了全域800V高压系统、全温域5C超充、63kWh超大电池于一体的智能混动技术,重新定义了混动技术的天花板,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混动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8月21日,广州,东风风行星海V9越享系列上市发布会,明星推荐官吴镇宇乘坐新车登台,分享了感受。
现在买车居然都可以像买个吃的一样方便了?
丝绸之路拉力赛摩托车组真实现场,全是狠车!
都有ESP,为何便宜车的稳定性仍不如贵点的车?
央视揭秘,魏建军的品质底牌竟然在徐水
很多人都知道,开车去杭州萧山机场的停车费真不便宜。 不少老江湖已经换了玩法:使用手机里笨鸟停车,预约萧山机场周边正规停车场,只需每天18元左右。这些停车点距离航站楼仅1-3公里左右,提供24小时接送服务,车场还24小时监控。
最新工信部新车目录显示,全新仰望U9拥有四电机3019匹马力! 车还没量产上市,海外就有电车大佬坐不住了。Mate Rimac,直接对仰望U9提出质疑,“仰望的3000匹马力根本不可能!”。
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电子芯片需求快速上升。纳芯微在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领域全面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OBC、BMS、车身控制等系统。
被低估的极狐T1:比埃安UT多的20mm轴距藏着什么秘密?
东风集团宣布退市,一盘下了7年的棋?
摩托车事故接连发生、伤亡者多为青年人,驾驶证还不分级吗?
岚图秀肌肉
每年一到七八月,家里就像开了“暑期作战指挥部”。孩子嚷嚷要去海边捡贝壳,爸妈想去山里避暑,你既得安排行程,又要操心吃住,最头疼的还是——这次全家总动员的亲子游,你的车能不能Hold住?
代驾司机驾车撞倒2名骑车女生,事故造成两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