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海陆空”全场景出行生态的背后挺着奇瑞的技术脊梁

“海陆空”全场景出行生态的背后挺着奇瑞的技术脊梁

BusinessCars 369浏览 2025-07-01 IP属地: 未知

导语

奇瑞的动力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奋起直追的超车史。

没有了流量网红的喧嚣、浮夸式的营销被套上了枷锁,降温后的上海车展也开始回归理性,聚焦于技术、行业、产品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2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车展,这一次的展台上多了很多外国友人的身影,形形色色的口音中真正透出了几分国际化的模样,仿佛置身底特律或是慕尼黑。而这背后多要归功于奇瑞。

与众多自主品牌不同,尽管是主场作战,奇瑞集团依旧拿出了“全球品牌阵营”强势登陆上海国际车展,共53款重磅车型及多项前沿技术成果一同展出。此外,奇瑞还特别邀请了5000余名海外嘉宾与全球媒体。

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的目光都在看向一个不一样的奇瑞。

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奇瑞集团在本次上海车展的表现,那只能是“全面”。除了全球品牌阵营带来的多样化产品,本土、海外双管齐下的企业战略,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或许才是奇瑞最真实的底色。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发布会上表示,“和过去车展不一样的是,奇瑞集团还设立了专门的创新技术区,展示最新的发动机技术、电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辅助驾驶技术、ESG技术等。”

通过鲲鹏超能电混CDM与鲲鹏黄金增程CEM、捷途纵横G900水陆两栖车、飞行汽车与奇瑞iBee三大技术矩阵,奇瑞集团构建了“海陆空全场景出行生态”。

放眼整个上海车展甚至是全国汽车企业来看,奇瑞都是独一份。而这样“海陆空”的全场景出行生态,离不开奇瑞几十年来对于动力技术的执着。

某种程度上来说,奇瑞的动力发展史就是中国汽车奋起直追的超车史。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奇瑞汽车前身是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

在开始造车前,奇瑞就已经是一家发动机公司了。1997年,国内汽车市场被外资品牌凭借技术壁垒所主导,中国品牌在动力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奇瑞在芜湖的长江边打下第一根桩的时候,中国的发动机工业也随之奠基。经历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终于在1999年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一刻,奇瑞首台发动机下线,这标志着中国车企结束了“无芯”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汽车动力领域的空白。

2001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奇瑞抓住历史性的机遇与奥地利AVL进行了深入合作,派遣技术人员深造,并投入巨资构建国际化的自主研发团队。在这一过程中,奇瑞吸收了国际先进的发动机开发技术和体系,并着手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研发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年,奇瑞成立了清洁汽车项目组,并入选科技部“国家863计划电动轿车重大专项”中的“混合动力轿车项目”,正式开启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不得不说,一直以技术理工男自居的奇瑞还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2005年,奇瑞首台完全自主正向研发的ACTECO发动机点火下线。这是一台0.8L直列三缸发动机,最大功率52马力,最大扭矩70N·m,曾搭载于奇瑞QQ,助力QQ月销破万。

2008年,在奇瑞实现了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里程碑的同时,搭载第一代ISG/BSG混动系统的A5车型在奥运车队中亮相。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尽管奇瑞的混动技术尚未成熟,但也可以侧面看出奇瑞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

2009年,奇瑞开始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2010年,奇瑞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QQ3EV。随后,奇瑞又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

到现在,鲲鹏超能电混CDM系列技术的迭代升级历程,作为奇瑞混动技术的核心支撑,经历了从CDM 5.0到CDM 7.0的不断升级。

鲲鹏超能电混CDM 7.0的发布,更是将奇瑞混动技术推向了新的巅峰。该系列搭载了鲲鹏天擎发动机,采用了第七代智效燃烧系统,热效率高达48%,位居行业第一。

专为越野开发的奇瑞鲲鹏全能混动发动机,可以带来200kW的最大功率以及400N·m的峰值扭矩,整机支持IP68的密封体系,涉水深度可达1240mm。

氢燃料发动机、超高效永磁电机、DHT230/280变速箱……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背后都是无数奇瑞人为中国动力技术突破所做出的努力。

从1999年第一台发动机的下线,到2022年3月第1000万台发动机的下线,历经23年的时间,奇瑞发动机实现了从1到1000万的跨越,进入了全新的“千万”时代。

28年来技术积累,让奇瑞在自主研发上已经掌握汽车动力核心技术,先后11次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强中国芯。

截止到2025年3月30日,奇瑞集团生产的发动机随整车出口累计470万台,单机出口累计70万,奇瑞以其卓越的混动技术和全球化布局战略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不夸张地说,奇瑞汽车的动力研发之路,是一部蕴含着无数创新与拼搏的史诗,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直至在全球引领潮流。

理工男也有大格局

在奇瑞的展台上,未来出行黑科技也能如此真切地尽收眼底。

陆地王牌,鲲鹏天擎以行业第一的48%热效率引人注目。

捷途纵横G900水陆两栖车融合车辆工程、船舶工程打开水域探索之旅。

奇瑞iBee无人机以及飞行汽车,预示未来立体交通新可能,也描绘出奇瑞低空经济的美好蓝图。

正是长期对于动力技术的深耕,才让奇瑞得以打造如此完备的“海陆空”立体技术矩阵,“技术立企”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就在两周前,奇瑞启动了全球首个混动技术开源计划,构建“开放开源-技术共研-人才共育”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不仅对核心技术免费开源授权,还提供接口协议并支持第三方算法集成。

这意味着,奇瑞为了推动行业进步,几乎是把多年来在混动技术上的心血全部抛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已经来到十字路口,技术、市场、品牌都在“自西向东”流转,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主要矛盾也从曾经自主品牌间的内耗转向外资企业。

此时,奇瑞选择技术开源资源共享,是不忘当年研究发动机技术的初心,更是作为民族品牌的一份责任。

可以说,从填补动力空白到定义全球标准,从技术自研到开源共享,这场技术革命,正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突围开辟新路径。

2024年,奇瑞集团累计销量突破260万辆,同比增长38.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同时,奇瑞集团年营收首次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今年第一季度,奇瑞集团更是以累计销售62万辆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新能源销量暴涨171.8%,出口量达25.5万辆,稳居中国车企出海榜首。

品牌价值方面,奇瑞以250亿元跻身《2024胡润品牌榜》汽车制造行业前三,较去年跃升82位,印证了“技术奇瑞”的全球影响力。

28年风雨兼程,奇瑞从芜湖江畔的小工厂成长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最早突破百万销量的汽车自主品牌、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再到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奇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创新的力量。

“中国汽车,全球冠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奇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宏伟目标。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当前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繁杂的营销已经有些走样、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尽显疲态。

奇瑞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中国汽车工业从“产品出海”迈向“技术输出”的新时代。不仅实在销量与品牌价值上实现双重突破,更在“海陆空”全领域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BusinessCars 7480粉丝    3010作品 关注 玩味汽车,解码商业!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