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百姓评车 1351浏览 2025-07-17 IP属地: 未知

看完中国车市在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笔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中国市场奋斗的汽车品牌真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这里所指代的不只有那些亏得脸色铁青的新势力们,还有那些谋求新能源转型有些力不从心但又努力拼搏的合资品牌,甚至已经成为国内头部的民营车企们,大家都在闯关,都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面临各自的挑战。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挑战的难度,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各自的滑铁卢,丧失此前的大好局面。

新势力,一切都是为了盈利

2024年下半年以来,零跑、小米、小鹏汽车快速崛起,再加上此前就巍然屹立的理想汽车,中国新势力品牌已经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尽管,整体竞争力增加了不少,但是盈利难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目前来看,零跑和小鹏的由亏转盈的趋势最为明显。

零跑凭借“全域自研+精准卡位”策略,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2024年实现Q4盈利)。其成功的核心在于,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化提升毛利。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29.37万辆,超额完成25万辆的年度目标。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221,664台,成为新势力第一名。

成本把控方面,自研三电系统降低整车成本6%,模块化平台复用率达80%,单车制造成本较行业低18%。将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下放至12万级车型,以“科技普惠”抢占大众市场。

小米和小鹏这两个小字辈的新势力品牌,则是凭借爆款大单品车型成为新势力的亮眼明星。小米SU7自2024年4月交付以来,销量持续飙升。截至2025年3月,累计交付量突破18万辆,连续5个月月销超2万台。在与特斯拉Model 3的直接竞争中,SU7在上市10个月内销量达16.2万辆,领先Model 3近1万辆

小鹏汽车则是凭借MONA M03在10~15万级别市场大展拳脚,自2024年9月开启交付以来,MONA M03已连续10个月交付超1万台。2025年1-6月,小鹏汽车整体交付197,189台,其中MONA M03贡献显著,成为销量支柱之一。

上述三家的难关各不相同。零跑最大的问题是总被认为是理想第二,品牌传播受限。小米的问题是产能不足,小鹏则是,低价策略限制品牌溢价。新势力中的老炮理想汽车,则是高高在上,有销量有利润,还有新产品在推出。看似一切安稳,它最大的关卡是要抵挡小米、零跑们的冲锋。鸿蒙智行亟待品牌协同,蔚来汽车还需要继续整合资源,形成更强的合力。

合资品牌加速破冰新能源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2025年有很多好消息。比如说,销量回暖。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集体迎来销量反弹。一汽丰田以37.78万辆的销量实现16%的同比增幅,成为增长最快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达52.3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6月单月销量9.6万辆,同比劲增15.1%。德系品牌(如一汽-大众)和美系品牌(如上汽通用)也分别实现3.5%和8.64%的增长。这一逆转的核心在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突围”。举例来说,一汽-大众推出“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新探岳L上半年销量8.7万辆,同比增长38.8%;同样在“油电同智”战略的推动下,广汽丰田旗下凯美瑞、赛那、汉兰达三大燃油车旗舰上半年总销量为17.91万辆,同比增长30%,占比提升至49.2%。此外,上汽通用的别克GL8、昂科威等经典车型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昂科威Plus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近200%,显示出燃油车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的话说就是“智能化不是电动车的专利”

再比如,合资品牌正在加速新能源加速破冰。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后月销突破5000辆,累计订单超3万辆;东风日产N7凭借11.99万起售价和本土化智能配置,6月销量环比翻倍。一汽丰田bZ5起售价12.98万元,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达49%;本田烨S7等纯电新车依托中国专属工厂生产,年产能12万辆。

大众则是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弥补短板,与华为联合开发乾崑智驾系统,与小鹏合作CEA电子架构,成本优化40%。上汽通用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大路径。别克GL8插混版切入高端MPV市场,

合资品牌的难关是,新能源占比偏低,原有的经营模式照比新势力仍显呆板,也不够打动人心。

自主大厂,要警惕“大而不强”

应该说,目前日子过得最舒服就是自主大厂了。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214.6万辆,同比增长33%,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其中6月单月销量达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汉L支持5分钟充电400km)、CTB 3.0电池量产,全球首发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系统,并对“天神之眼”智驾用户的安全损失全面兜底。

比亚迪通过“技术鱼池”战略和全产业链布局(垂直整合保证了核心部件产能稳定性),在销量、研发、用户等方面保持领先。

2025车市半年有感,新势力、合资、自主大厂各有各的挑战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连续10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正是因为吉利汽车的强劲表现,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11%至300万辆。这主要是因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和燃油车两手都很硬。

新能源车型(含吉利、领克、极氪)上半年累计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渗透率稳定在52%。其中,吉利银河成为最大增长引擎:上半年销量54.8万辆(同比+232%),星愿、E5等车型月销破万;燃油车销量68.4万辆,同比增长7%,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61.5万辆,逆势增长。这就是大型车企的底气所在,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有效对冲了单一技术路线可能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

这是国际车企巨头苦苦追求的局面,如今被吉利汽车实现了。

奇瑞汽车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出口业务是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3.3%,销量占比47%,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在俄罗斯、巴西、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份额领先。而奇瑞在上半年的整体销量达126万辆,同比增长14.5%-32.8%(统计口径差异)。上半年新能源销量35.9万辆,占总销量28.5%,仍依赖燃油车基本盘(占比超70%)。具体品牌来看,奇瑞品牌贡献73.7万辆,占比58.5%,同比增长3.15%;捷途品牌累计销售29.9万辆,增速为33.9%);新能源品牌iCAR销量4.5万辆,智界销量4.5万辆,增速亮眼。

相对于比亚迪和吉利,奇瑞新能源汽车转型呈现渗透率低但是增速高的特征。这也是奇瑞的优势所在,避免早期技术试错成本,直接采用成熟方案,市场反应更敏捷且高效。

自主大厂的问题在于既要又要,在快速扩张中面临“摊子铺得太大”的战略挑战,表现为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和核心能力稀释等问题。

百姓评车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如同一场多维度的“闯关游戏”,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冷暖自知。新势力在盈利与规模的钢丝上行走,合资品牌在转型与守成间艰难转身,自主巨头则在扩张与聚焦中寻找平衡。这场竞赛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规则的生存者。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4939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