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国车市在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笔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中国市场奋斗的汽车品牌真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这里所指代的不只有那些亏得脸色铁青的新势力们,还有那些谋求新能源转型有些力不从心但又努力拼搏的合资品牌,甚至已经成为国内头部的民营车企们,大家都在闯关,都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面临各自的挑战。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挑战的难度,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各自的滑铁卢,丧失此前的大好局面。
新势力,一切都是为了盈利
2024年下半年以来,零跑、小米、小鹏汽车快速崛起,再加上此前就巍然屹立的理想汽车,中国新势力品牌已经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尽管,整体竞争力增加了不少,但是盈利难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目前来看,零跑和小鹏的由亏转盈的趋势最为明显。
零跑凭借“全域自研+精准卡位”策略,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2024年实现Q4盈利)。其成功的核心在于,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化提升毛利。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29.37万辆,超额完成25万辆的年度目标。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221,664台,成为新势力第一名。
成本把控方面,自研三电系统降低整车成本6%,模块化平台复用率达80%,单车制造成本较行业低18%。将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下放至12万级车型,以“科技普惠”抢占大众市场。
小米和小鹏这两个小字辈的新势力品牌,则是凭借爆款大单品车型成为新势力的亮眼明星。小米SU7自2024年4月交付以来,销量持续飙升。截至2025年3月,累计交付量突破18万辆,连续5个月月销超2万台。在与特斯拉Model 3的直接竞争中,SU7在上市10个月内销量达16.2万辆,领先Model 3近1万辆
小鹏汽车则是凭借MONA M03在10~15万级别市场大展拳脚,自2024年9月开启交付以来,MONA M03已连续10个月交付超1万台。2025年1-6月,小鹏汽车整体交付197,189台,其中MONA M03贡献显著,成为销量支柱之一。
上述三家的难关各不相同。零跑最大的问题是总被认为是理想第二,品牌传播受限。小米的问题是产能不足,小鹏则是,低价策略限制品牌溢价。新势力中的老炮理想汽车,则是高高在上,有销量有利润,还有新产品在推出。看似一切安稳,它最大的关卡是要抵挡小米、零跑们的冲锋。鸿蒙智行亟待品牌协同,蔚来汽车还需要继续整合资源,形成更强的合力。
合资品牌加速破冰新能源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2025年有很多好消息。比如说,销量回暖。
2025年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集体迎来销量反弹。一汽丰田以37.78万辆的销量实现16%的同比增幅,成为增长最快的合资品牌;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达52.3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6月单月销量9.6万辆,同比劲增15.1%。德系品牌(如一汽-大众)和美系品牌(如上汽通用)也分别实现3.5%和8.64%的增长。这一逆转的核心在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突围”。举例来说,一汽-大众推出“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新探岳L上半年销量8.7万辆,同比增长38.8%;同样在“油电同智”战略的推动下,广汽丰田旗下凯美瑞、赛那、汉兰达三大燃油车旗舰上半年总销量为17.91万辆,同比增长30%,占比提升至49.2%。此外,上汽通用的别克GL8、昂科威等经典车型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昂科威Plus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近200%,显示出燃油车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的话说就是“智能化不是电动车的专利”
再比如,合资品牌正在加速新能源加速破冰。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后月销突破5000辆,累计订单超3万辆;东风日产N7凭借11.99万起售价和本土化智能配置,6月销量环比翻倍。一汽丰田bZ5起售价12.98万元,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达49%;本田烨S7等纯电新车依托中国专属工厂生产,年产能12万辆。
大众则是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弥补短板,与华为联合开发乾崑智驾系统,与小鹏合作CEA电子架构,成本优化40%。上汽通用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大路径。别克GL8插混版切入高端MPV市场,
合资品牌的难关是,新能源占比偏低,原有的经营模式照比新势力仍显呆板,也不够打动人心。
自主大厂,要警惕“大而不强”
应该说,目前日子过得最舒服就是自主大厂了。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214.6万辆,同比增长33%,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其中6月单月销量达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汉L支持5分钟充电400km)、CTB 3.0电池量产,全球首发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系统,并对“天神之眼”智驾用户的安全损失全面兜底。
比亚迪通过“技术鱼池”战略和全产业链布局(垂直整合保证了核心部件产能稳定性),在销量、研发、用户等方面保持领先。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连续10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正是因为吉利汽车的强劲表现,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11%至300万辆。这主要是因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和燃油车两手都很硬。
新能源车型(含吉利、领克、极氪)上半年累计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渗透率稳定在52%。其中,吉利银河成为最大增长引擎:上半年销量54.8万辆(同比+232%),星愿、E5等车型月销破万;燃油车销量68.4万辆,同比增长7%,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61.5万辆,逆势增长。这就是大型车企的底气所在,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有效对冲了单一技术路线可能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
这是国际车企巨头苦苦追求的局面,如今被吉利汽车实现了。
奇瑞汽车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出口业务是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3.3%,销量占比47%,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在俄罗斯、巴西、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份额领先。而奇瑞在上半年的整体销量达126万辆,同比增长14.5%-32.8%(统计口径差异)。上半年新能源销量35.9万辆,占总销量28.5%,仍依赖燃油车基本盘(占比超70%)。具体品牌来看,奇瑞品牌贡献73.7万辆,占比58.5%,同比增长3.15%;捷途品牌累计销售29.9万辆,增速为33.9%);新能源品牌iCAR销量4.5万辆,智界销量4.5万辆,增速亮眼。
相对于比亚迪和吉利,奇瑞新能源汽车转型呈现渗透率低但是增速高的特征。这也是奇瑞的优势所在,避免早期技术试错成本,直接采用成熟方案,市场反应更敏捷且高效。
自主大厂的问题在于既要又要,在快速扩张中面临“摊子铺得太大”的战略挑战,表现为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和核心能力稀释等问题。
百姓评车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如同一场多维度的“闯关游戏”,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冷暖自知。新势力在盈利与规模的钢丝上行走,合资品牌在转型与守成间艰难转身,自主巨头则在扩张与聚焦中寻找平衡。这场竞赛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规则的生存者。
省油5%,折寿3年!全网怒骂的“自动启停”,是时候该取消了?
7月,随着比亚迪官宣启动“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的智能驾驶OTA升级,秦L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这场涵盖四大品牌、三大功能板块、十余项功能的技术进化,不仅标志着比亚迪智能驾驶布局进入全新阶段,更将智能泊车这一“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场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个男人都渴望代表科技方向的座驾!” 电动邦联合创始人-何毅老师正式解锁仰望U7纯电旗舰!为明星推荐过200多台车的何老师,自己选择了仰望U7,交付现场亲启专属紫色内饰,揭秘 “必选纯电”三大理由:超700km续航终结焦虑、高压快充高效补能、静谧舒适颠覆认知。仰望专属 “三件套......
搭载华为乾崑ADS 4 猛士M817正式开启预售32.99万元起
比亚迪上线「手车互联」,覆盖华为、OPPO、荣耀、vivo、小米等国内主流手机品牌,车机互联更开放更
租辆氢能车游海南是什么体验?
增程SUV+溜背小车,小米两款新车谍照再曝光
威马汽车复活计划曝光:年产1万辆只是开始,还是最后的挣扎?
三位博主开小鹏X9自驾穿越东南亚,真的能省钱吗?
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已经过去一周,国内车圈还在观望,反倒是国外媒体坐不住了。 美国知名商业媒体《Fast Company》专门报道了比亚迪这次发布的媲美L4级智能泊车,标题直接亮出狠话:“比亚迪可以完全自动泊车,特斯拉完了。” 一向以科技先锋自居的美国媒体,如今开始直言比亚迪......
任务固然艰巨,但并非不可企及。
“得中级轿车得天下”的传统说法,不灵了。
家人腰并不是很好,请问出行时乘坐领克900的“零重力座椅”能缓解吗?
2024中国车企双积分情况公布、汽车制动新国标解读
创富利器皮卡终极对决,大将军F9凭何超越江铃宝典成商用首选?
探店埃安UT ultra:超帅外观,不到10万就能拿下
个性而至的纯电小钢炮,ID.3 GTX 套件款点燃你的驾驶激情
7月15日,“家载美好”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上市发布会沈阳站在太原街万达广场外场举办,吸引众多圈内主流媒体、迪粉齐聚现场共同见证,海豹06DM-i旅行版凭借超混旅行车的独特定位,以10.98万元起的售价,打破“高价小众”的市场印象,填补了新能源旅行车市场的空白,为中国旅行......
小牛FXT Ultra和NXT Ultra之所以被称为“电动双绝”,一方面是比肩大师级的产品技术实力,400W电机续航105km,新能安48V30Ah锂电池,前后宽胎+大尺寸碟刹,双通道ABS和TCS,带魔术轮的5寸TFC全彩仪表...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多月新国标就要施行了,这......
绷不住了!特斯拉也玩加长?Model Y L秋季登场,靠第三排提振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