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投诉指数的发布,汽车门网上半年各项投诉指数也顺势出炉。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2025年上半年度投诉数据进行盘点。本期,我们发布2025年上半年SUV投诉指数排行。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SUV的投诉指数为48862.55,同比上涨26.91%。上榜车型前十名均被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三家包揽。比亚迪上榜的五款车型主要集中在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发动机异常启动等问题。其中,元UP同比上涨了114080.77%,一跃登上榜单第一名。长安汽车上榜的长安UNI-K 智电iDD、长安CS75 PLUS两款车型主要集中在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异响等老生常谈的问题。瑞虎8 PRO新能源也因该问题同比上涨了6755.79%,位居榜单第十名。
第一名:宋L DM-i 投诉指数:7658.5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宋L DM-i的投诉指数为7658.55。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成为宋L DM-i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今年开年,比亚迪宣布旗下21款车型智驾版均标配“天神之眼 C-高阶智驾系统”。这一“加配不加价”的操作,使得老款车型瞬间贬值。众多老车主表示,购车时经销商并未透露任何技术升级计划,他们认为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此外,车身异响问题也较为突出。据多位车主反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主副驾驶A柱与车身连接处、后排以及方向打死后转弯时轮胎等部位会出现异响。而且,千里眼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也遭到众多车主投诉。
第二名:唐新能源 投诉指数:3697.3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发动机异常启动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唐新能源的投诉指数为3697.35,同比上涨46.94%,新车增配降价、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发动机异常启动的问题成为车主投诉的主要原因。除降价外,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的问题也成为投诉上榜的常客。主要是因为国家新法规要求:汽车收集车外视频、图像数据,如需向车外提供,应在车端对数据中的人脸、车牌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该功能便因未完成相关优化而被暂停服务。车主尝试使用时,界面仅提示 “根据国家最新法规要求,车外影像功能正在升级,敬请期待”。虽然目前国家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比亚迪部分车型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但唐新能源车型的千里眼功能依旧无法使用,引发车主不满。
第三名:宋PLUS新能源 投诉指数:3385.1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发动机异常启动、续航虚标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宋PLUS新能源的上半年的投诉指数为3385.15,新车增配降价的问题也延续到了宋PLUS新能源的身上。但是续航虚标的问题也诟病已久。一位经常需要长途驾驶的车主投诉,车辆实际的满油满电续航里程与宣传的150 0公里相差巨大,春节跑了一趟广西,实际路程只有600公里,出发前显示续航1200公里,但到了目的地时,续航只剩下200公里左右。厂商宣传与实际情况的巨大差异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第四名:宋Pro新能源 投诉指数:2856.3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刹车异响、车机卡顿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宋Pro新能源的投诉指数为2856.3,下降了16.04%。比亚迪“智驾平权”的降价操作同样涉及到了宋Pro新能源上,据一位2024款车主表示,自己在日常上下班拥堵路段行驶时,频繁踩刹车过程中,刹车异响出现的频率极高,每次刹车都伴随着令人不适的声响。而且,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异响情况有加重的趋势。
第五名:元UP 投诉指数:1484.3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续航虚标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元UP的投诉指数为1484.35。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续航虚标成为上榜的主要原因。除了老生常谈的降价问题,车身异响也常遭车主吐槽。一位元UP的车主表示,自己的车刚开了不到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异响问题。车辆在行驶时,主驾驶车门附近会传来“咯吱咯吱”的摩擦声,后排座椅也偶尔会发出的响声,还有车主表示,车内中控台、天窗等部位也存在异响情况。
第六名:长安UNI-K 智电iDD 投诉指数:1001.55
典型故障: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车身异响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长安UNI-K智电iDD的投诉指数为1001.55,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车身异响的问题已经持续一年之久。据悉,该问题主要出现在2022款车型中,车主表示,车机系统长时间不升级导致导航版本老旧,严重影响使用体验。此外变速箱顿挫问题也是车主投诉的焦点,该问题与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变速器存在直接关系,搭载的多款车型均有相同问题反馈。
第七名:元PLUS 投诉指数:949.4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车身异响、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元PLUS的投诉指数为949.45,新车增配降价不仅成为老车主“心头刺”,车身异响、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等问题也“十分头疼”。比亚迪一系列“加量又减价”的操作,令老款车型瞬间失去竞争力,市场价值大打折扣。车身异响问题的爆发不仅影响驾乘舒适性,长期驾驶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更是降低了车辆智能配置的实用性。但比亚迪至今没有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第八名:海狮05 DM-i 投诉指数:805.5
典型故障:新车增配降价、转向异响、车机黑屏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海狮05 DM-i投诉指数为805.5,主要集中在新车增配降价、转向异响、车机黑屏等老问题。不仅降价增配问题难解,车机黑屏问题也同样让老车主苦不堪言。一位车主称,在一次长途驾驶途中,正在使用的车机导航突然屏幕一黑,所有信息消失,不仅无法继续导航,连车辆的电量、车速等基本信息都无法查看。还有车主提到,车机黑屏后,重启多次都无法恢复正常,只能将车开到4S店维修。面对车主大量关于车机黑屏的投诉,比亚迪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九名:长安CS75 PLUS 投诉指数:709.55
典型故障: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 长安CS75 PLUS的投诉指数为709.55,同比上涨194.05%。根据车主反馈,车机系统不升级带来最大的困扰就是导航问题,在新款高德地图在其他品牌车型上广泛应用时,长安系车型依旧停留在老版本,不仅没有红绿灯读秒功能,使用中也经常出错,影响行驶安全和驾驶体验。
第十名:瑞虎8 PRO新能源 投诉指数:651.3
典型故障: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上半年,瑞虎8 PRO新能源投诉指数为651.3。车机不升级、变速箱顿挫成为车主吐槽的主要槽点。许多车主反馈,自购车以来,车机系统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升级。车机自带的导航软件地图数据老旧,甚至引导至错误路段。操作流畅度也不尽如人意,卡顿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出现明显的延迟,有时甚至会出现死机的情况。更让车主不满的是,车机系统在应用兼容性方面存在缺陷,市场上一些常用的实用软件,都无法正常安装使用。面对车主们对车机升级的诉求,厂家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升级计划和解决方案。
东风纳米06再获国家级能效认证,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212越野车与滴滴平台的这场生态共建,不仅为出行行业差异化创新提供了范本,更让“越野即生活”的理念随着车轮的滚动,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解锁足球小将探索无限可能
5.78万元!新时代纯电多用途车——五菱之光EV305km进取型携7大升级进阶上市!
近日,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纳米06车型成功斩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一级能效认证证书
在新能源SUV市场愈发“内卷”的当下,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够用就好”。当深蓝S05以3C快充技术吸引眼球,当银河E5用低电耗赢得口碑,零跑B10却用一场“技术普惠”的革命,重新定义了12万级SUV的价值标杆
腾势高端豪华SUV双旗舰新动态:N9持续推进OTA升级,腾势N8L明年Q2上市
官网上“高山9”字样的宣传文案短暂出现又悄然消失,车侧轮廓到内饰细节近乎复刻,贾跃亭的造车梦在“贴牌”争议中迎来关键转折。
当同行卷冰箱彩电时,吉利银河A7做了更酷的事: ✅ 用心跳频率破解晕车难题; ✅ 把纽北赛道基因塞进10万级家轿; ✅ 让中国架构在汽车故乡赢得尊重。 当吉利把80%的研发精力投入“看不见的底盘”,他们其实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豪华? 答案就藏在每一次过弯时扎实的侧向......
炫彩三色、高透光、信号0干扰!途虎养车全网首发琥珀“霓光系列”窗膜
见证历史了!最近看全球汽车上半年的成绩单,咱们的比亚迪,在全球纯电车销量上,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把特斯拉给超了,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 今年上半年,光是纯电车,比亚迪就比“曾经的王者”特斯拉多卖了整整30万辆,同比增长41%,而另一边的特斯拉反而还降了13%。这冠亚军的宝座,算......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项电动车补贴政策,投入了6.5亿英镑,然而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却被无情排除在外。这真是让人感到无奈,政策的背后是严苛的碳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很多品牌的电动车无法获得补贴。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全面领先,尤其是像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中国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金融新政助力!别克“1元”贷掀起购车风暴
小鹏MONA M03的爆款密码,全被零跑破解了。
近期2025年上半年SUV的销量榜正式出炉,从榜单前十名车型的表现来看,燃油车型有6款车型上榜,这也显示出燃油SUV在国内市场的韧性,但从销量上来看,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领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前十名车型的表现。
海狮06正式上市:13.98万元起售,用户心中的全能神车!
比亚迪京东汽车合作
魏牌销量看涨,为何依旧要“换防”?
212越野车携手滴滴租车打通“体验-购买”双闭环
谁能想到让某些黑公关眼红的比亚迪,又传来好消息了——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就在7月21日,比亚迪在深汕工厂办了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这增长速度也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