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车壹条 2872浏览 2025-07-31 IP属地: 未知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等我回到德国时,我可能会忘记日常工作时的努力,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大山深处孩子的笑脸。那是我在中国工作时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说出这番让人动容的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

按照宝马全球的高管调任计划,履职日期到7月底的戴鹤轩博士,即将从8月起返回德国宝马集团总部任职。他在调离中国前的最后一次媒体“亮相”,留给了他最喜欢与媒体、专家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参加的宝马年度重磅CSR(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宝马中国文化之旅。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7月中旬的一天,2025“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第二期——河南段探访活动全部行程圆满结束的当晚,在场的所有嘉宾和新老朋友,为戴鹤轩博士举办了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在场的很多人意识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中国的老朋友”。

所以,在戴鹤轩博士做完一场简短却感人至深的“告别讲话”时,大家纷纷抢着跟这位热爱中国文化、努力推动宝马在华践行“非遗保护”项目落地的“老朋友”合影留念。看得出来,戴鹤轩博士对于离开中国很不舍,他发言时眼里闪着泪光,对在场的嘉宾和媒体连说了好几个“感谢”。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在中国,宝马是一家经营非常成功的跨国公司,但很少人知道,宝马在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CSR)上也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存在。当然,放眼整个汽车行业,像宝马这样一边在中国做生意赚钱,同时一边努力践行CSR责任,做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很多。

但和大多数同行相比,宝马的“优秀”又似乎到了一个更高的段位。“优秀”的人之所以比普通人显得更“优秀”,无非是做人做事的层面想得更多更细更远,在行动上更注重持续和长远,且能持续产生正向赋能的价值。比如,宝马在中国力推的“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早在2007年就启动,而且每次都能在“传承中创新”。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以今年的“河南段探访”活动为例,活动历时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半时间,却给笔者留下浓墨重彩般的深刻记忆。

首先是组织得力且影响深远。

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由宝马爱心基金资助、宝马中国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项目第一期即2024年启动,探访的是苏州杭州,即京杭大运河的核心地段。第二期探访地是隋唐大运河西起点古都洛阳,两期活动的共同主旨都是“聚焦保护和推广大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2025“BMW中国文化之旅”行程安排相当丰富有趣:探访十三朝古都洛阳,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探寻“何以中国”的中华文明起源;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溯源一条运河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打卡洛阳三彩博物馆探秘“唐三彩”的奥秘,解锁“三彩”非遗技艺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如果2007年宝马中国第一次举办“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算起,宝马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守护中国“非遗”项目上,已潜心专注于此19载。

2008年,宝马率先在汽车行业发起成立“宝马爱心基金”,搭建全新的平台推动CSR公益项目落地。后面接连成立的还有奔驰星愿基金和捷豹路虎中国青少年梦想基金等。因此可以说,在带动汽车全行业践行公益责任的路上,“快马加鞭”的宝马正是那个付诸行动的“带头大哥”。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其次是规格很高且相当“接地气”。

当然,如果以为每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只是到中国的大好河山走走看看,那就大错特错了。按照宝马的“守护”非遗理念,保护中国非遗传承只是起点,更关键也更难的是让古代的中国“非遗”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真正让沉睡的“非遗”技艺和文化“活起来”甚至“火起来”。而要做到后面这一步,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比如,今年在探访河南段项目中,“BMW中国文化之旅”就开创性地推出“三大举措”:其中之一便是“非遗创新跨界实践”——宝马爱心基金将资助10位来自多民族、多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与清美教授合作,为“为宝马新世代设计概念性的非遗文创品”。

被纳入到该计划的非遗项目包括——洛阳三彩、本草和香、古琴制作、西藏铜锁、香云纱、竹编和织锦等非遗技艺,上述非遗传承人将有机会与清美教授共创宝马新世代概念性非遗文创品。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能有效“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打造兼具文化韵味与创新的跨界作品”。

最后是长期主义行动带来的文化融合。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比如,“BMW中国文化之旅”保护非遗19载,至今已资助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累计惠及2.18亿人次。2024年,通过直播、文创品开发及自驾攻略发布,带400万公众云游大运河,助力非遗文创品商业化,例如浙江的一位青瓷的传承人与清美共创的青瓷茶具,已经在MY BMW APP上线销售,成为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真实案例。

宝马在守护中国“非遗”行动中,持续推动“中西文化融合”。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又比如,在探访洛阳三彩的过程中,宝马新世代产品的设计师与洛阳三彩的非遗传承人,就以“传承中创新”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探讨东方艺术审美与西方工业设计的融合;行动上,宝马更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即将发布的宝马新世代设计,如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二十四节气主题车内显示”。

一场延续了19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诉说着宝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解之缘,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宝马“家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之道。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宝马尊重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这是宝马进入未来的方式,更是宝马新世代的设计哲学。”正如即将离开中国的戴鹤轩博士所言,“创新是宝马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动机,责任是宝马把握可持续未来的方向盘。‘BMW中国文化之旅’保护中国非遗19载,以保护中国非遗长期主义的责任担当,实现商业成功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并行不悖。”

戴鹤轩和他带领的华晨宝马经营团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在中国“造一台出色的宝马良驹”的经济使命,而且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和“在传承中创新”的使命,守护中国传统文化并大力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戴鹤轩常说的一句话是:“对我和华晨宝马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有责任关爱这个家园。”

小林观察丨守护“非遗”19年,宝马“家在中国”行胜于言

因其推动中德经济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突出贡献,去年9月戴鹤轩博士被授予“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地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车壹条&好车推荐官 总编辑)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车壹条 9粉丝    680作品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推荐作者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