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逛完长城35周年开放日,我终于懂了“中国制造靠谱”不是喊口号

逛完长城35周年开放日,我终于懂了“中国制造靠谱”不是喊口号

爱车联播 494浏览 2025-08-18 IP属地: 未知

作为天天跟汽车打交道的自媒体,我参加过不少车企活动,总觉得有些宣传像“隔着玻璃看风景”——热闹但不真切。直到这次扎进长城汽车“长城长·35周年媒体开放日”,从电池车间摸到氢能实验室,从安全碰撞现场逛到员工的“后花园”,才真正get到:原来“靠谱”这两个字,是长城用35年时间,一锤一锤砸在技术、品质和人心上的。

先说说最让我震撼的“技术硬骨头”。以前总听人说“中国汽车缺核心技术”,这次在蜂巢能源的车间里,我算开了眼——2018年建的正极材料中试车间,2500万投进去,一年能产200吨高镍三元材料;旁边的正极实验室更厉害,40多台设备能研发无钴、四元这些“下一代电池材料”。要知道,这玩意儿以前基本被外资垄断,现在长城不仅自己搞出来了,旗下3家子公司还挤入全球零部件百强,给国际车企供货。后来到特嗨氢能检测中心,2万平米的厂房、5.7亿的投入,连CANS和CMA的权威认证都拿了,工作人员说“要做国内最全的氢能检测平台”,不是只想赚快钱,是真打算在新能源赛道扎深根。


最戳我的还是“死磕安全”的狠劲。在长城的安全试验室,我才算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比人命更贵”不是老板的漂亮话。这个亚洲最大的试验室,5.1亿砸下去,5.7万平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能测动态翻滚、高速撞护栏这些极端场景——要知道,老试验室从2008年用起到2020年,光扩建升级就搞了3次,就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用车场景。工作人员跟我说,长城的车不管价位高低,安全配置都是标配,“出厂就是最佳状态”。翻了翻用户评价,发现关于安全的负面吐槽几乎没有,这种“无槽点”的口碑,哪儿是靠营销吹出来的?是一次次碰撞测试、看不见的细节打磨堆出来的。


更没想到的是,长城的“靠谱”还藏在“温度”里。逛到精工汽车时,我才知道咱国产模具早就不是“低端代工”了——从1997年做皮卡底盘模具,到现在给宝马、奔驰、劳斯莱斯供货,出口占比超60%,连坦克、欧拉这些明星车型的车身覆盖件,全是自己家开发的。但比技术更暖的是兴芮科技:3.5亿建的二级综合医院,1000张床位专门服务员工和家属,还有心理咨询、送药上门;农业科技园一年接待300万游客,却是员工的“四季后花园”,冬天泡温泉、秋天摘果子;连食堂的鸡蛋都是自己育种的,兴芮的蛋鸡育种技术全国第四,年产1.2亿只雏鸡,种源自主可控——员工吃的每颗鸡蛋上,都印着“放心”二字,这种把员工当家人的劲儿,比任何“企业文化标语”都管用。


回头想长城这35年,从60人的小厂做到8.2万员工、年销超百万辆的车企,不是靠运气。它身上有股“轴劲”:研发砸超百亿,不搞“拿来主义”;做安全不算“投入产出比”,只认“人命最大”;对员工不画饼,而是从“舌尖”(食堂鸡蛋)到“心间”(医院、文旅)都照顾到。以前我们说“信任中国制造”,可能还带点情怀;但这次逛完开放日才发现,这份信任早不是感性的偏爱——是长城这样的企业,用技术自主打破垄断,用严苛品控守住底线,用长期主义扛住市场波动,一点点攒起来的底气。


临走时,工作人员说“35年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拼智能、拼全球化”。我倒觉得,只要长城还守着“造好车”的初心,还把“放心”刻在基因里,那“你永远可以信任中国制造”这句话,就永远有它的一份分量。以后再跟读者聊长城,我能拍着胸脯说:这品牌,靠谱,值得等。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爱车联播 1.8万粉丝    1667作品 关注 爱车联播,爱车爱生活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