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百姓评车 713浏览 2025-08-20 IP属地: 未知

日前,零跑汽车宣布将全年销量目标从60万辆上调至65万辆,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3300万元);而理想汽车则在5月将原定70万辆的目标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车型目标从56万辆缩减至52万辆,纯电车型目标则从5万辆提升至12万辆。

两家以增程为销量主力的新势力车企,在调整年度销量目标这件事上一升一降。这不仅反映出两家车企战略路径的差异,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决赛圈”的缩影。

目标调整的一升一降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在2025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从销量表现到目标调整,二者形成强烈反差。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零跑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多项核心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5年1-6月,零跑汽车累计销售22.1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5.7%,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更使零跑首次登顶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的增势在进入下半年后仍在加速,7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达到50,129辆,同比增长126%,连续第五个月保持新势力销量冠军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表现,零跑汽车又一次上调了年度销量目标,从3月初提出的50-60万辆上调至58-65万辆。更值得注意的是,零跑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达0.3亿元,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1%大幅提升至14.1%。公司副总裁李腾飞甚至表示明年将挑战100万辆销量目标。

目前,零跑已完成上调后最低目标(58万辆)的46.9%,按照目前增速,完成销量目标将是大概率事件。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汽车正面临销量下滑、盈利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理想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20.38万辆,同比仅增长7.9%。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更与公司年初设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相去甚远。2025年初,理想设定的全年销量目标为70万辆;5月份的时候,这一目标被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从56万辆缩减至52万辆,纯电产品目标则从5万辆提升至12万辆);目前,即使下调后的目标完成率也仅有36.7%,这意味着下半年,理想汽车需要月均交付超过6.8万辆才能达标,这一任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压力山大。

“一升一降”的背后,是两家企业对市场形势的截然不同的判断与应对。零跑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而理想则在产品迭代与战略转型中遭遇阵痛。这种分化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新阶段,从单纯规模竞赛转向对盈利模式、技术路线与运营效率的综合考量。

两者不同的市场处境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在销量目标上的反差,根源在于二者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这种战略分化在2025年市场环境变化下被进一步放大,导致了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零跑汽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逆袭,其核心技术战略功不可没。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首先,零跑汽车瞄准最大规模的大众市场,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和平台化战略实现快速增长。首先,零跑凭借“30万级技术下放到15万级”的产品策略,以低于竞品的价格提供更高配置。新款C11起售价仅比现款高1000元,增加AR-HUD、Nappa真皮座椅等配置(价值超4万元)。这种"低价高配"策略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同时,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战略,实现了65%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造,涵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硬件等关键领域。通过平台化生产,C10与C16实现70%部件共享,B系列通用率高达88%(如前后车灯、仪表盘、底盘部件相同),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LEAP 3.0架构支持多车型平台化生产,工厂产能利用率超90%,进一步压缩研发成本。

零跑汽车一手抓产品力,一手抓成本控制,形成了难以被竞争对手简单复制的体系力。

而理想汽车则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一直以来,理想汽车过度依赖L系列增程式SUV,而该系列车型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已近3年。虽然年款一直在推出,但核心架构与设计语言未变,消费者审美疲劳加剧。同时,L6/L7/L8/L9系列采用高度相似的"套娃"设计,导致产品之间差异化不足,一旦市场风向发生变化,整个产品线都极易受到影响。

零跑上调VS理想下降:2025年的车市攻防战!

更重要的是,增程赛道已从蓝海变为红海。问界、深蓝、零跑等品牌在增程领域快速追赶。问界新M7、M8、M9凭借华为智能座舱与智驾加持,对理想L系列形成强大压力。同时,零跑则发挥全域自研的成本优势,以"半价理想"的产品策略切中价格敏感型家庭用户;深蓝等品牌则瞄准年轻家庭市场,通过更激进的设计语言和娱乐配置吸引新一代消费者。这种全方位、多价位的产品围攻,使得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差异化标签迅速被大众化。

这种产品策略在初期可以通过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应,长期来看却削弱了品牌的创新形象和市场应变能力。

百姓评车

更深远来看,当中国车市进入行业变革的深水区,各家车企(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大厂)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技术迭代的节奏控制、用户需求的精准预判,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行业大考中赢得最终席位。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5039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