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在选车时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同一款车型,究竟该选择纯电版还是增程版?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实际上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用车场景、充电条件、出行需求以及长期使用成本等多重因素。随着2025年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和增程两种技术路线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各自优劣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两种动力形式的差异
随着2025年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和增程两种技术路线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各自优劣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纯电动车最大的优势是完全依靠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运转,不仅结构相对简单,而且还有零排放、动力响应迅速的特点。这种技术路线在电量充足时能提供极为平顺、安静的驾驶体验,电机瞬时输出最大扭矩的特性也带来了出色的加速性能。
而增程式电动车则是有纯电和燃油增程两套系统。当电池电量充足时,增程车与纯电车无异;当电量降至阈值,增程器就会介入工作,为电池补充能量。这种"纯电为主,燃油为辅"的设计理念,使增程车兼具电动车环保优势和燃油车续航灵活性。
从使用场景来看,纯电车型更适合城市通勤以及近郊出行,且充电条件便利。如果家庭或工作场所有固定充电设施,随充随用,纯电车的便捷性将实现最大化;而增程车型则针对充电设施不便利,且对续航有严重焦虑的消费者。
两者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与个人用车场景的匹配程度。
全生命周期的经济账
购车预算和使用成本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一大关键因素。
从初始购车价格来看,增程版通常比同配置纯电版更具价格优势。增程版车型因电池容量较小(通常为纯电版的1/3),电池成本为同配置纯电车型的30%~40%。以问界M8为例,2025款增程Max版37kWh 6座版售价为36.98万,2025款纯电Max+六座长续航版售价为39.80万,两者差了2.82万元;我们再看阿维塔11,2025款Max增程版(改款)车型售价28.99万,2025款Max纯电版车型售价30.99万,两者差了2万元。
这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但是,从使用成本来看,增程和纯电车型的表现则是完全相反。前者,短途纯电模式成本与纯电相近,但亏电时需燃油发电,油耗约4-7L/100km(高速更高),综合成本介于燃油车与纯电之间。例如,年行驶2万公里(50%纯电+50%亏电),总能耗费用约4000-5000元;后者则因为完全依赖充电,电费成本极低。家用充电桩每公里电费约0.1元(谷电可低至0.3元/度),公共快充桩约0.3-0.6元/公里。以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年均电费仅需1800-3000元,远低于燃油车。
保养方面,增程车需同时维护电机和增程器系统,年均费用约1000-2000元;纯电车结构简单,年均保养费约500元。
综合计算,若年行驶里程超过2万公里且具备家充条件,纯电版3-5年内的总拥有成本可能低于增程版;而低里程用户或充电不便的情况下,增程版的综合经济性更佳。
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续航和补能方面的表现是消费者在选择纯电或增程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
2025年新款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普遍突破200公里,甚至超级增程还把纯电续航提升到400公里以上。这对于经常需要单程超过300公里出行、或生活在充电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或者时间紧迫,5分钟加油即可继续行驶的便利性无可替代。它既能在城市中使用低成本电能,又能在必要时通过加油站网络快速补能,避免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尴尬。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增程器作为备用能源的价值更为突出;而喜欢自驾游的用户也会欣赏增程车"一车覆盖所有场景"的灵活性。
再看纯电车型的情况。2025年,主流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普遍达到600-800公里(CLTC工况),部分高端车型甚至突破1000公里大关,配合日益普及的超充技术,正在不断缩小与传统燃油车在补能便利性上的差距,但是因为纯电车型补能只能依赖充电基础设施,虽然2025年800V高压快充平台已逐渐普及,能在10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但充电站分布不均、节假日排队等问题依然存在。
话说回来,2025年大部分纯电车主的日常需求已被成熟技术(比如更长的续航,更快的超充)满足,极端场景(如偏远地区无充电桩可用或节假日仍可能面临排队充电的困扰)影响的用户群体实际上没有那么大;而增程车主现在日常通勤完全依赖纯电模式,只因电驱成本低且体验更优(静谧性、平顺性)。
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纯电与增程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百姓评车
以上,总结下来一句话,纯电与增程车型的核心差异已从技术路线之争转向场景适配性的精准匹配。消费者选车只需考虑三个问题:日常通勤距离、用车成本,充电是否方便快捷。
最终,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意义在于以技术适配生活,而非让生活迁就技术。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能够无缝融入个人出行场景的,才是最好的答案。
静态体验银河M9
比亚迪包揽三榜第一,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就在最近,中汽信科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车企专利授权量榜单,每个榜单都有半数以上的中国车企上榜。其中,比亚迪秀出全球专利榜单成绩直接包揽三大榜单的榜首,真就是一个打十个。
智能化颠覆性提升 荣威M7 DMH击败比亚迪汉登顶15万级AI智舱天花板
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比亚迪赛车场正式开业
全新问界M7亮点解析 颜值直逼M9 首发车内激光 9月上市又是爆款
理想汽车车主遭遇有组织网络攻击,大量负面视频和图文集中发布,疑似黑公关操纵。理想法务部披露,攻击行为符合水军特征,背后涉及黑灰产业链。CEO李想指责竞争对手操控舆情,公司已启动法律维权,呼吁行业抵制不正当竞争。
萌系纯电新选择!睿蓝“蓝精灵”亮相引市场聚焦
让越野更智能!猛士M817全栈华为满配加持,31.99万元起售
冷态胎压2.9bar确实偏高,几条6万多公里的轮胎异常磨损作证,无意打脸前几期内容评论区喷我的车友,希望受害车主了解多一点,换胎花钱事小,打滑造成事故事大,都是交通参与者,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啊
啥?插混、增程销量下滑了!“可油可电”忽悠不动老百姓了
2025年8月16日,东风奕派沈阳兴万佳店正式开业,标志着东风奕派在沈阳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化,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全新智慧出行体验。
此次OTA升级的实际体验表明,这些扎实的功能升级和性能提升,正是比亚迪敢于为用户智能泊车安全“全面兜底”的强大技术底气所在。
提前剧透!“AI汽车大探索”:解锁安徽科创产业的未来密码
轮轴比闹剧!小米算错数,整个行业抄错题?
就在明天!终结亏电感,广汽“星源增程”即将登场
别被销量和不断降价闪了眼,比亚迪的杀手锏,从来都只是“它”
全球新能源专利榜出炉:比亚迪授权量近8000件,是丰田的近两倍,纯电动领域差距更拉到2.3倍。中国车企集体登榜17席,新能源技术格局已经彻底改写了。
豪华大厂全新力作:一汽奥迪Q6Le-tron以全场景价值定义纯电出行
智能化表现力压比亚迪汉,15万级最懂你的智能座舱表现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