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百姓评车 916浏览 2025-09-09 IP属地: 未知

从估值超400亿元的“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到深陷资金链断裂、停工欠薪的泥潭,威马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浪潮中经历了戏剧性的坠落。如今,这家曾经的明星车企抛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起死回生”计划,宣布将于2025年9月复产,剑指2030年100万辆产量与1200亿元营收的目标。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然而这份看似振奋人心的规划背后,既有重整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汽车”)实力成谜的隐忧,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白热化竞争的严峻考验。威马的“重生之路”,究竟是绝境逢生的希望,还是一场难以实现的豪赌?

10亿投资与零参保的矛盾

早前法院裁定批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核心企业(下称“威马四公司”)的重整计划,翔飞汽车作为重整投资人正式接管威马四公司,成为推动威马“复活”的关键力量。根据翔飞汽车在《致供应商白皮书》中披露的信息,其初期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威马汽车的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同时已完成与215家历史供应商的联络,试图解决供应链高风险问题,为复产扫清障碍。

为了展现重整实力,翔飞汽车还描绘了一幅看似完善的运营蓝图,计划建立包含14个一级中心的全面组织架构,招聘超400人支持生产扩展;提供优质资产作为增信,获得本地银行高额初步融资承诺,并争取政府层面的进一步支持。此外,翔飞汽车强调自身是汽车行业专业稳健的投资者,将为威马带来项目运营、基础设施、制造产线装备、车型研发、IT与数字化建设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和专业能力。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但这份实力宣言很快被一系列疑点打破。天眼查数据显示,翔飞汽车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而深圳卓凯的最终控股股东竟是其自身,这意味着翔飞汽车的股权结构背后,实际控制人身份成谜,缺乏清晰的资本背景支撑。更令人质疑的是,2024年年报显示,翔飞汽车的参保人数为0,这一数据与一家计划投资10亿元、操盘大型车企重整项目的专业投资者形象严重不符——无论是核心管理团队还是基础运营人员的缺失,都让外界对其实际运营能力产生巨大疑问。

要知道,威马汽车目前的债务压力堪称天文数字。根据重整计划,截至2024年初,威马汽车确认的债权总额达260亿元,而账面资产仅约40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保人数为0、股权结构不明的翔飞汽车,能否凭借10亿元初期投资撬动260亿元债务的重整,能否有效整合供应链、恢复生产并推动后续发展,成为威马重生计划最核心的不确定性。

威马的复兴梦分三步走

尽管重整投资人的实力存疑,但威马汽车还是在《致供应商白皮书》中披露了一份详细的三步走发展规划,覆盖2025年至2030年,试图向市场传递东山再起的信心。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复兴阶段是在2025-2026年,这是威马的“救命阶段”,核心目标是实现复产与初步规模扩张。按照计划,威马将在2025年9月重启温州基地生产,优先复产EX5和E.5两款经典车型,确保年产销达1万辆,争取突破2万辆,预计实现收入10亿至20亿元。与此同时,威马还计划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建立KD(汽车散件组装生产)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为后续增长寻找新空间。到2026年,威马的目标是实现10万辆满产运行,年收入接近百亿元,完成从复产到稳定生产的跨越。

进入发展阶段,在2027-2028年,威马的规划进一步升级,将聚焦高阶化与资本化。一方面,计划年销售25万至40万辆高阶辅助驾驶车型,推动AI技术在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的应用,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启动IPO筹备工作,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缓解资金压力,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这一阶段的规划,意味着威马不仅要在销量上实现翻倍增长,还要在技术研发和资本运作上同步突破,难度远超复兴阶段。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最终的跨越阶段是在2029-2030年,威马立下了堪称激进的目标,2030年挑战100万辆产量,实现1200亿元营收,并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从10万辆到100万辆的产量跃升,从百亿级到千亿级的营收突破,威马试图在短短四年内完成传统车企数十年的发展路径,其野心可见一斑。

为了支撑这一宏大目标,威马在产品、营销、出海三方面也制定了配套规划。产品层面,未来5年将推出10款以上新产品,覆盖A00级至C级的轿车、SUV、MPV跨界车等多种车型,包括焕新EX5、E.5等经典车型,以适配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营销层面,针对老客户开展以旧换新业务,针对大客户、网约车等领域开发定制车型,并提供车队管理、维护服务,试图通过精准运营激活存量用户、拓展增量市场;出海层面,聚焦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等核心市场,计划2026年出口占比达30%,国内则实现100%销售网络覆盖率。

威马如何在虎口夺食?

威马汽车的重生计划看似逻辑清晰、目标明确,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下,每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威马当年所处的蓝海。一方面,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持续扩大产能、降低售价,占据了主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理想、蔚来、小鹏等同行不断推出高端化、智能化新品,竞争维度从性价比转向技术体验;此外,传统车企如大众、丰田、吉利等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凭借深厚的供应链积淀和品牌影响力抢占市场。在这样的红海中,威马仅凭EX5、E.5两款复产车型,很难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关注——毕竟,这两款车型在威马停工前就已上市多年,产品力、智能化水平与当前市场主流车型存在差距,若不能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复产即面临滞销风险。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从供应链与成本控制来看,威马的复产之路也布满荆棘。尽管翔飞汽车称已联络215家历史供应商,但经历过威马欠薪、停工的供应商,对其信任度已大幅降低,是否愿意恢复合作、能否提供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仍是未知数。此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如电池、芯片的价格波动较大,若翔飞汽车无法凭借专业投资者的资源整合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威马车型的定价将缺乏竞争力,进而影响销量与利润。

更关键的是,威马的三步走计划对资金的需求远超初期的10亿元。无论是复产所需的设备升级、产线改造,还是新品研发、海外工厂建设、销售网络扩张,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翔飞汽车目前仅获得本地银行高额初步融资承诺,具体融资规模、到账时间尚未明确;IPO筹备更是遥远——若2027-2028年威马的销量、营收未能达到资本市场预期,IPO计划极有可能搁浅,届时资金链将再次面临断裂风险。

威马汽车将复产,10亿投资能否破260亿债务困局?

此外,威马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前的停工、欠薪事件受到严重损害。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重塑品牌口碑,是其复产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而言,品牌的稳定性、售后服务的可靠性是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威马此前的负面标签若不能彻底消除,即使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也难以打动理性的消费者。

百姓评车

威马汽车的“起死回生”计划,承载着260亿元债权方、众多供应商以及老车主的期待,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浪淘沙后的生存挣扎。翔飞汽车的10亿元投资与260亿元债务的悬殊对比,零参保的企业背景与宏大的发展规划的矛盾,以及红海市场中的激烈竞争,都让这份重生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5年9月的复产将是威马的生死线,若能如期复产并实现1-2万辆的产销目标,或许能为其赢得喘息之机;若复产延迟、销量不及预期,翔飞汽车的实力质疑将进一步加剧,威马的重生梦可能彻底破碎。对于威马而言,当前最需要做的不是急于描绘100万辆、1200亿元的蓝图,而是脚踏实地解决供应链、资金、产品力等眼前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复活并非幻影。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谈论未来。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百姓评车 4383粉丝    5120作品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