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林肯旗下的首款国产车型——冒险家正式上市。此次推出了两驱、四驱共计5款车型,价格区间为24.68-34.58万元。比同级别的宝马X1、奔驰GLB、奥迪Q3等便宜了3~6万元不等。
价格,成为了林肯最后押注一搏的筹码。从2005年进入中国三年后退市,到第二次进场后销量不振, 它依然摆脱不了“命运多舛”的宿命,如今低价竞争或许能改变林肯的销量增长瓶颈,但降维打击一旦失败,很可能让这个不温不火的美系豪华品牌,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01
——
林肯冒险家,真的“很冒险”
林肯被迫走向二级豪华品牌末端的悲剧,想要靠冒险家来力挽狂澜,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早在2017年,长安系林肯就已开始组建合资公司,侧面消息称要国产冒险家,但前前后后却花费了近3年时间才基本落地,这样的时间跨度并不算快,甚至很拖沓。如今林肯首款国产车型的发布恰恰赶在了疫情特殊时期,不得不说带有“赌”的成分。

第一,从售价来看,看似诚意十足,却经不起深究细算。据了解,同级车型中纷纷掀起降价模式,宝马X1优惠5.8万,奥迪Q3优惠4万,沃尔沃XC40优惠5万,终端价分别低至22.08万元、23.18万元、21.48万元……林肯冒险家的定价显然优势不足。也有用户将其与同平台的福特锐际进行比较,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冒险家少了适时四驱不说,动力参数也不占优势,可售价却高出5.7万。嗯,可能是LOGO贵了。比不过豪华品牌的价位,比不过普通合资品牌的产品力,冒险家多少显得有点尴尬。
第二,整体测评盘点,冒险家产品力也有差距。从空间布局来看,比起竞者凯迪拉克XT4,轴距上60+mm的差距,成为冒险家一大短板。短板;在动力方面,林肯冒险家全系标配2.0T EcoBoost高功率发动机+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虽然动力组合数据亮眼,但单一动力提供给了消费者更少的选择,11-12L的油耗在这一级别中并不占优势。空间和油耗,这两个敏感地带却成了产品大忌。

第三,国产化后成本降低,因此在配置下足了功夫,但也怕是最“冒险”的一招。全系标配ANC主动降噪、前档/前排双侧玻璃、AAR“新风管家”空气过滤、车门密码开启等,高配车型还配备Co-Pilot Plus驾驶辅助、带有按摩功能的24向电动调节Savannah真皮座椅等。相比同级车型而言,在BBA都开始不断降价来抢夺客源的情况下,冒险家的降价空间却可能十分有限。当然如果狠心高成本低价自然市场会喜欢,但消费者会不会还在考虑一件事:国产车而非进口车的角色。这对于林肯潜在的用户,已经失去了最大的吸引力。
这个赌注,用国产冒险家这款产品来押,确实有些投机的心态在。
02
——
销量下滑,经销商步履维艰
对于豪华品牌来说,2019 年本是逆势上行的一年,销量前10中有9个豪华品牌实现了正增长。然而唯一销量下滑的一个豪华品牌,就是林肯。
去年一年,林肯中国在华只售出 46629 辆,与 2018 年的5.53万相比,同比下滑15.7%。而林肯背后的母品牌福特,尽管 2019 年 4 月正式启动福特中国 2.0 战略,全年也推出了多款新车型,但 2019 年福特汽车公司及其在华合资公司全年销量仅567,854 辆,较 2018 年依然下滑 26.1%。

林肯沦为边缘,与品牌小众、质量问题频发等都息息相关。
以林肯背后母公司福特为例,长安福特于2019年12月上市福特锐际,全系装备性能领先的 2.0T 发动机和 8AT 变速箱,并配备四驱系统,售价仅18.98-21.88万元,如此高的性价比下,2020年1月销量只有1421辆,令人难以置信的背后实则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心不足。
而信心不足很大程度源于质量问题。仅2019年一年福特系在华召回高达8次,林肯召回虽只有2次,但谈其召回原因却有些“蹊跷”,问题的根源都是生产过程中的失误。

第一次是2019年4月,召回共计23978辆,原因为“门锁电机可能由于硅污染出现间歇性失效,导致门锁的爪钩无法完全锁止到位,造成车门在行驶过程中有自动打开的可能性”
第二次是2019年12月,召回共计1351辆,原因为“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电子助力转向机壳体连接螺栓,由于防锈喷涂不到位,当车辆暴露在撒有路面融雪剂的高腐蚀环境中时,可能受到腐蚀,从而引起转向机电机松动或从电机壳体中脱开,导致转向失去助力,存在安全隐患。”
这个召回问题,emmmm看了之后要说什么好?

除召回事件外,投诉问题多、厂家反应迟缓也一直饱受诟病。据车质网近一年的真实购车用户的投诉反馈来看。其中,以19款林肯MKZ为例,因其车辆本身在发动机、电器、油漆等方面问题被投诉,且涉及到经销商投诉,厂家却是 0 回复;在林肯航海家高达 63 起的投诉案件中,变速箱问题高达 42 起,经销商发起的投诉也有 7 起,厂家依然 0 回复。
销量不振的林肯,直接触动了终端经销商的神经线。以2019年4.66万的销量为例,平均计算在林肯国内95个城市131家经销商上,平均一家年销量约356辆,一个月不到30辆,以这样的销售业绩维持日常运营,经销商惨况可想而知。
而2020年开端,受疫情冲击的影响,厂家提供了贴息返利等诸多政策支持,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林肯经销商产值也较去年同比下滑近90%。危机之下,如何生存都变成一大难题。
03
——
品牌力下滑,高层管理也“冒险”
销量下滑、消费者对品牌力失去信心、生产质量问题不断、经销商步履维艰、厂家回应迟缓……某种程度上,这已经不单单是林肯营销的某一环节问题,更多的已经上升到整个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内部运营管理问题。
第二次进场后,从2014年到2017年林肯销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下半年是转折点,之后就陷入了低迷不振的下滑态势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销量差直接增加了人事调动的频繁度:
2018年6月7日,林肯宣布任命毛京波为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2019年2月14日,林肯任命程睿赟为林肯中国销售及售后高级副总裁,接替返回福特中国的范自强;2019年11月11日,蔚来汽车前销售与管理高级总监陈晨出任林肯中国销售副总裁。除了这三次人事调动,短短几年里,林肯已经如走马灯花一般更换了几位亚太及中国区总裁。仅以2019年为例,两次更换副总裁的背后是销量同比下滑15.7%的困境。

不否认毛京波、陈晨等一众大将的营销实力,但林肯品牌原地踏步甚至越来越差,也是不争的事实。频繁换帅策略下,品牌问题似乎丝毫没有缓解:在品牌认知度上依然是软肋。
“首先,林肯产品的外形怪异有余、高档感不足;其次,内饰跟福特同平台车型太同质化;此外,林肯产品跟福特共用的东西太多,以豪华车的标准看,产品质感太过粗糙。在我看来,林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两款车型MKC和MKZ,就是高级一点的福特翼虎和蒙迪欧。” 《国际金融报》曾做过这样的分析。
而在美国市场中,真正的豪华品牌只有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就连本土的凯迪拉克在旗舰车型方面也稍逊一筹,林肯天然缺少豪华属性的品牌号召力。
如果说产品力不强、品牌力不足是林肯的“原生”缺陷。而投诉不解决、经销商渠道问题多种多样,都反应的是品牌不作为。甚至可以说,这几年的林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林肯来说,“总统座驾”的出身是一手好牌,不少人回忆起90年代的林肯加长神车,依然会与“富贵人家”产生某种关联。如今在街上看到一台林肯,心里会唏嘘不已,旁边有人好奇的问,这是国产品牌?林肯车主心中幻想了100种抬高身价的解释,最后懒得解释或许才能保持最后的倔强。
如今站在2020车市的低谷中,这个北美豪华品牌水土不服的症状愈加凸显,求生成了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
不谈风花雪月的销量,只谈第二次离场能否体面又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