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车企之间造车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市场上像是甲壳虫、马自达6轿跑、锐志这类富有鲜明个性的车型越来越少。而即便是如今汽车市场同质化如此严重的今天,车企的定位所赋予产品的属性是市场怎么变化也改变不了的。
就像宝马的操控性、JEEP的越野性能、斯巴鲁的四驱系统,都是车企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至今所形成的品牌风格,旗下车型即便售价、定位、适配人群不同,但大多都具有这样的产品属性。当然,例外也是同样存在的,一些车型与自家其他车型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在品牌中自成一派,那些不“宝马”的宝马车,不“丰田”的丰田车还值得买吗?
丰田旗下车型一直都是以近乎变态的可靠性著称,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国内市场丰田品牌车型如此庞大的保有量以及较高的二手车保值率。加上一向以省油著称的丰田更是贴合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车辆油耗的硬性需求。至于设计,作为面向家庭用户的丰田并不注重这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
但丰田C-HR的出现打破了丰田向来平庸的设计风格,C-HR外观设计上很明显能够看到近年来的众多潮流元素的加入,双色车身设计、隐藏式后车门把手,小鸭舌扰流板等个性化设计的加入确实为车辆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目光。而从车型定位的角度出发,C-HR确实是丰田针对年轻消费人群而打造的一款车。
但产品内在方面还是展现了丰田一贯的属性,既出色的平顺性以及节油表现。C-HR全系采用了2.0L+CVT的动力总成,又是自吸发动机又是CVT变速箱足以想象车辆行驶过程中平顺且线性的动力表现。2.0L发动机40%的热效率为车辆确实带来了比较不错的油耗表现,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6L;而在动力总成上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变速箱相较普通CVT变速箱加入了一套起步齿轮组,解决了车辆低速行驶时动力不足的情况。
作为一款定位年轻消费者的产品,车辆上市后却深受一些一二线城市结构简单的小家庭的青睐,而这也足以证明C-HR后排的空间水准以及乘坐舒适性。但根据调查,这些家庭消费者普遍认为车辆后排车窗面积较小能够为后排乘坐的儿童带来更好的安全保护。而C-HR为何难以在年轻消费人群中畅销,很简单,因为贵啊。
JEEP是全球公认的越野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自家的牧马人,有着机械分时四驱系统和差速锁的加持,外加非承载式车身以及可拆卸车门与车顶设计,完完全全就是一辆为越野而生的产品。虽然近年来JEEP品牌旗下大多数车型都在向城市SUV过渡,但基本都保留了一丝越野能力,但是自由侠就......
相比自家的大哥们,自由侠应该算是一款标准的城市SUV,最大功率173Ps的1.3T发动机加上7DCT变速箱确实赋予了车辆在小型SUV细分市场中不错的动力表现,驾驶起来也足够好开。但少了非承载式车身的加持,车辆越野性能肯定没那么硬核的,而采用适时四驱或许是自由侠最后的倔强了吧。
但你要说适时四驱就能给车辆带来不错的越野能力了吗?也没有,走走烂路倒还行,应对结冰路面和较大难度的高低差路面情况,这套四驱系统的实力距离真正的越野还差的很远。不过话又说回来,买自由侠的又会有多少人拿去越野呢?
自由侠比起四驱和越野属性,笔者觉得更多还是以卖设计为主,对比目前大多数城市SUV,自由侠的外观绝对算是最具辨识度的产品。方正的车身造型,标志性的七条竖状中网,圆润的大灯造型,整体风格更加吸引喜欢特殊设计的消费人群,而且车身颜色上提供蓝、紫、红、黄、绿等很多颇具个性的选择,可以说是很俏皮了。
大众脸一般是形容具有普遍特点的脸型,而如果带入讨论大众品牌车型,“大众脸”和“大众”脸的意思其实也基本相似。虽然大众旗下车型大多都主打简洁成熟的设计,但过度的同质化也让不少人对车型之间傻傻分不清楚,因此大众车型的前脸设计也被网友吐槽是“套娃式设计”。但其中最具有辨识度的当属大众家族设计上的清流——大众CC。
对比简洁成熟的家族式设计,CC的设计风格绝对是品牌的巅峰之作,与进气格栅衔接的LED日间行车灯和转向灯设计,加上车身轿跑的姿态和无边框车门设计,换代后还加入了掀背尾门造型等,都让其在市场上收获了不低的人气。
大众品牌赋予车型的出身,外观设计满满的看点,加上配合轿跑身份特别调校的EA888 2.0T发动机,从品牌到定位到设计等方面大众CC都几乎挑不出刺,但是过高的定价却成为了消费者迈步过去的一道坎。
大众CC的官方指导价为24.68-30.18万,而同级别的大众迈腾指导价为18.61-30.99万,就购车门槛来说,迈腾就比CC要低不少。而从产品方面来说,两车均产自MQB平台,车辆由底盘质感到内饰方面两车差别并不大,因此两款车型在驾驶品质来说也十分接近。不可否认,较强的高速稳定性和足够的转向支撑都给了迈腾和CC非常优秀的驾驶品质,但正因为两车驾驶品质的高度相似,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入手门槛更低的迈腾。在如今购车越来越趋向实用性的大环境下,能够花多大几万为个性和设计买单的消费者仅占少数。
说到宝马,品牌最具魅力的属性莫过于车辆出色的操控表现,其中前置后驱布局+出色的底盘调校功不可没。而后驱甚至是被视为宝马品牌的灵魂。
而不屑前驱车型的宝马,却满分演绎了一把什么叫“真香”。采用前置前驱布局的宝马X1上市时可没少遭到网友吐槽,没有后驱的宝马是没有灵魂的。但X1如今用销量成功逆袭,每月接近10000辆的月销量远远甩开同级别的奥迪Q3与奔驰GLA,稳坐豪华品牌入门级SUV销量榜的第一名。Sorry,销量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这辆没有宝马精神的宝马之所以成功逆袭,离不开其精准切中消费者对车辆空间方面的刚需。宝马X1的轴距达到2780mm,虽然定位在紧凑型SUV市场,但其标准几乎能与部分5座中型SUV媲美,提升了车辆第二排的腿部空间。加上车辆由于采用前置前驱的布局,因此减少了传动轴结构,第二排中间位置乘客的腿部空间体验也能得到比较好的加分。
但这车还是没有宝马的灵魂?别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台后驱宝马去山路上劈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车内空间远远比操控性来的更重要;而且购买宝马的消费者大多都是看上了车型的品牌加持以及更出色的豪华质感,真正为后驱和操控性买单的消费者并不多。虽然X1操控一般,但至少坐着不憋屈。
汽车品牌经营,品牌形象和赋予产品独特的属性很重要,但顺应时代需求调整自身定位也非常重要,延续经典和墨守成规的差距仅在一线之间。即便是奔驰或者福特这类百年车企,也难凭一己之力在时代浪潮中逆流而上;顺应时代潮流,在延续品牌特色和赋予产品独特的属性同时,照顾到现阶段大多数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才能更好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关系,我们的选择也能更丰富些。
8月1日,“新央企 新深蓝”首款上新车型——深蓝S05全球超长续航版正式登场,包含620Plus纯电版、620Max纯电版与620Ultra纯电版三款车型。新车不仅以同级领先的620km超长纯电续航、全系标配3C超充重构15万内纯电SUV续航标准,更凭借颜值、安全、智能、舒享等全......
测试官丨泊车的疑难杂症,天神之眼C药到病除?
连续三年,我身边这款奇瑞的瑞虎7 plus可以说是全球海外出口a级车中的销量的妥妥的销冠,那可以看得出来,海外的老外们对于这款车型的认可程度。
深蓝S05推620km长续航版卖12.99万元起,贵吗?
被10万级的东风纳米06整不会了?这届央企造车太卷了!
2025年8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7月销售成绩;7月销售新车68034辆,同比增长3%,继上半年同比增长16%之后,再次将正增长时间记录拉长,说明其“合资新力量”的成色更足了。
在汽车工业的百年长卷中,豪华车的定义权长期紧握在欧洲老牌贵族手中。然而,当一台车长5.4米、轴距3.25米、标价130万的庞然大物以“鼎”为名横空出世时,行业的游戏规则正悄然改写——仰望U8L鼎世版的预售,如同在豪华SUV的平静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作为曾参与底盘调校的产品工程......
7月30日,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深蓝汽车公布品牌全新布局,在新央企的赋能下强势起航。作为中国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海纳百川计划”的先行探索者,深蓝汽车把握国家新一轮发展机遇,成为新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支柱、科技突破的力量及全球出海的引擎,扛起央企......
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之争已经拉开序幕,各大车企的产品布局也都提上了日程,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之前的8月,很多车企都会有新车上市,其目的就是利用新车上市的热度,最大可能的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以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今天,速递哥就来点评一下银河A7、奥迪A5L等有代表性的三款车型。
六连涨!连续五个月破万!岚图汽车7月交付12135辆 与华为强强联合成就最佳搭档
10万以内买代步车,耐用、省心、省钱,燃油党看这2款就好!
一个品牌,要做到既豪华,又运动,还带着点优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儿,但是揽胜运动可以!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自达EZ-6在2025年的C-NCAP中获得了5星,而且在 2024年的新规测试中成绩超过了小米SU7和50万的问界 M9,不论和轿⻋还是SUV比,它的安全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高歌猛进!同比大涨102%!岚图7月交付“双爆款”产品矩阵成型!
7月销量68034辆,同比增长3%,“合资新力量”成色更足
炎炎酷暑,正值夏日出行高峰,五菱开启夏日宠粉季!五菱缤果家族凭借高颜值、大空间等亮点至今已收获超55万用户青睐,成为A0级纯电车市场的新标杆。为回馈消费者信赖,即日起2025款五菱缤果置换补贴价低至5.18万元起,还可叠加享受国补/地补至高20000元,开启缤纷代步新生活!
2025年8月1日,红旗品牌发布最新销量成绩:7月份,红旗品牌单月销量突破3.73万辆,同比增长21.1%,与此同时,红旗品牌也正式成为首个达成200万用户积累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某品牌将车推下百米悬崖,电池无爆燃、车门可开启——这场震撼测试背后,是汽车安全陷入的残酷悖论:实验室标准追不上真实事故的复杂,但车企自创的‘极限挑战’又缺乏统一标尺。 当‘热成型钢用量超行业均值37%’
理想把流量玩坏了,这次的i8非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