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特的成绩不用多提,它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给它的成绩加个定语,显然是“曾经”。因为,接下来的四五六代车型的销量跟其他几款竞品比起来比较普通。诞生30年、全球累计销售1400万辆的伊兰特,我们不会怀疑它的实力,第七代车型不光回归了“伊兰特”的名称,还打出了“技术”的大旗。
※技术平台化、平台技术化
车企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平台的竞争。模块化、平台化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新车开发的时间,同时也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可靠度。i-GMP,我们已经并不陌生,它在安全性、轻量化和驾驶性能等方面上的变化,我们在索纳塔上已经感受过了。
在成本压力相对大的紧凑型车领域,汽车企业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平衡也要亮点、要更多配置也要轻量化,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只能寄希望于技术的进步。伊兰特能不能借着i-GMP平台、凭借技术实现对竞品的优势?值得期待。
※汽油动力和新能源两步走
纯电动、混动是人们在中国市场讨论的焦点,卡罗拉、雷凌、凌派这些紧凑型车也都配备了混动技术,同级别更有不少纯电车型。现代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汽油动力的技术进步还在继续。
2019年,现代汽车发布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突破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控制技术的瓶颈和限制,理论数据也很喜人,发动机性能可提高4%以上,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而尾气排放量可减少12%以上。它的1.5L车型可以实现4.9L/100km的油耗,数据上看优于同级对手。
北京现代已经实现了EV、HEV、PHEV的量产,另外现代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具备了量产实力,NEXO行驶里程可达800公里,新一代伊兰特后续新能源版本的规划,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智能互联”和“驾驶辅助”会对同级形成优势
新一代索纳塔、升级后的菲斯塔EV、胜达等现代车型的智能互联系统肯定是优于卡罗拉、朗逸、轩逸等车型,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可能会影响到很多消费者。
与百度的合作、动作更快的布局,让现代的“车机”变得很好用,某些表现甚至比国产车机、部分新势力的车机系统还要用。
”Smart Sense“辅助驾驶系统在索纳塔、菲斯塔EV等车型上已经应用,从实际体验来看,显然是比同级车型更好用、装备车辆的价格也更低,新一代伊兰特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也会有产品优势。
※设计另辟蹊径,一副拼了的样子
前卫、犀利、出挑,新伊兰特的样子不是一个传统思维下的产品,一条条凌厉的线条撑起的整个车型“破釜沉舟”的基调。
你看到它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好看与否,而是深刻的印象。敢于打破设计界限,这股勇气不仅是普通消费者感到意外,同行业的设计大咖也是如此。
内饰的动感和科技氛围也是新款车型的重点,双10.25英寸智慧连体屏、穿式的狭长空调出风口、64色氛围灯等等,那股“范儿”是足够的,回头再看看几款同级车型的内饰和配置,你一定会觉得“车,还是新的好”。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核心竞争力。现代和伊兰特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如何突围、如何挑战对手,擎着“技术大旗”的伊兰特看来是准备好了。看着它本身已经具备的优势,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预期。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